人大重阳网 王珩:协同创新构建高校智库国际传播体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王珩:协同创新构建高校智库国际传播体系

发布时间:2020-01-17 作者: 王珩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近年来,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智库助力下,智库与地方协同,推进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的一系列创新探索正在取得显著成效。

编者按: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王珩出席本次论坛并就相关议题撰写论文,本文刊于2019年12月20日中国网。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今年5月,“万人游非洲”计划启动,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8月9日,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中非民间商会杭州办事处、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致公党余杭区总支部主办的中非文化艺术交流周暨“畅游非洲”余杭文旅推介会在余杭开幕,旨在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非文明的对话。9月,中非文化交流活动走进杭州文博会。11月,第二届中非经贸论坛及配套活动、金华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侨领专场等活动在浙江金华隆重举行。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智库助力下,智库与地方协同,推进国际交流、文化传播的一系列创新探索正在取得显著成效。


自2007年建院以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智库院初步构建了“五位一体”国际传播体系,即“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建成了涵盖“一论坛(中非智库论坛)、两馆(非洲博物馆、非洲翻译馆)、三个数据库(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信息网、中非经贸数据库、非洲语言数据库)、四家非洲孔子学院(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喀麦隆、南非)、六个媒介(网站、微信公众号、信息摘报、智库专刊、《非洲研究》辑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八个平台(商务部、教育部援外培训基地和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中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孔子学院研修中心、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十余个学科分支协同(非洲教育、地理、艺术、体育、法律、文学、交通、经贸、科技、影视等)、百所合作院校”等组成的国际传播协同创新大平台。


一、夯实国际传播的理念基础


国际传播,首要的问题是传播什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长期致力于“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与“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推出了《非洲研究文库》《非洲地区发展报告》《非洲研究》期刊等一大批著作成果,其中不少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这些理论研究为做好国际传播奠定了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带头人、有留学非洲经历并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重大项目的近百人的“非洲学”专职师资队伍,既从事对非人才培养、又从事对非战略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等非洲研究领域国家级课题30余项,国家部委委托课题10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提供咨询报告50多份。


做好国际传播的舆论引导。团队成员发表在人民日报的理论文章《非洲研究大有可为》《中非合作的战略意义》《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四大看点》和发表在光明日报的《奏响中非人文交流新乐章》《让中非合作不断结出果实》等文章为历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营造了良好气氛。针对国际国内对援外工作的不解误解和曲解,团队成员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对外援助彰显大国担当》等文章作了有力澄清。三是做好国际传播的氛围营造。学院每年接待非洲妇女、青年、学者等团体以及非洲智库研修班、调研团等国际友人数十批数万人次,国际影响广泛。学院师生受邀在国外知名智库、中非智库论坛、大学智库论坛、全球智库论坛以及浙大智库沙龙等场合作专题演讲,讲述中非故事,极大地促进中非国际话语和形象传播,推动了中非的民心相通。


二、打造国际传播的高端平台


优质的传播平台与畅通的传播渠道是做好国际传播的关键。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于2011年创立的中非智库论坛就是一个高端交流传播平台。2012年正式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成为中非民间对话的固定机制。论坛以“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为宗旨,每年在中国和非洲轮流举办,邀请国内外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参会,有效促进了中非交流与互相理解,对于促进中非思想文化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引起布鲁金斯学会网站以及国内外智库的关注。论坛已举办八届会议,学校举办的其他国际研讨会以及中非文化交流活动与之交相辉映。


浙师大在非洲四个国家建有孔子学院和研究基地,在南非建有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与非洲十多家智库和大学有实质性合作关系。各类学术与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英国BBC、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等国外内主流媒体,以及非洲国家媒体如南非国家电视台、坦桑尼亚电视台、埃及太阳报、尼日利亚报等非洲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具有较大的全球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学校与金华市联合组织的中非文化交流周、中非文化嘉年华活动获线上77.8万人次关注。浙江在线报道获33万+浏览量。非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关注度逐年上升。网站http://ias.zjnu.cn/开通了中文、英文、法文、豪萨文、斯瓦希里文五种文字,点击率已过503万人次,在非洲乃至欧美也有广泛影响力。


三、培育国际传播的优秀队伍


培育外籍学者传播队伍,通过“以外传外、以非传非”,是非洲研究院的创新探索和特色做法,创新了国际传播模式。近年非洲研究院聘请前南非大使格特、前马里驻华参赞约罗、索马里总统顾问和丹、尼日利亚籍博士迈克、李坤、喀麦姓籍博士罗德里格等六位非洲籍学者,用他们的视角来观察和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和中非合作,效果更加明显。用刘鸿武新著《非洲学发凡--实践与思考六十问》中的话来说,非洲研究院过去十二年许多工作的核心就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让非洲懂得中国”。


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欧美司原代理副总司长格特大使受聘非洲研究院后,深入中国城市乡村考察,表示要把中国农村的扶贫减困经验带回非洲去。他在接受《经济日报》专访时表示:美单边主义导致全球经济紧张不安。在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上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非合作》报告,为2019年暑期金砖国家项目学员做题为“中国与南非关系的新发展报告等。南非日报《Rapport》5月19日刊发格特大使文章《给予中国领导人全力支持——中国年轻人如何评价习近平主席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克博士重走长征路后写的《长征,一场光耀万代的行进》、和丹博士在《参考消息》上撰文、在BBC接受采访等,在国际社会引起重大反响。学院组织教师针对2018春晚的非洲种族歧视风波开展舆论引导,发表十余篇文章进行有力回应,受到各界好评。目前非洲研究院有英语、法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阿非利卡语、索马里语等多语种人才。


学校构建了贯穿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和职后培训为一体的学科学位点,有“非洲学”交叉学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与“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中非关系史”交叉学科博士点。开设了40多门涉非课程,出版了60多部教材专著。接受过这些课程与文化熏陶过的数万名政府官员、智库精英、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学校每年鼓励师生赴非洲调研,形成接地气的科研成果同时,调研也增强了中非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院还选派4人参加中宣部“讲好中国故事”“中外人文交流”研修班,提升传播队伍的专业素质。


四、丰富国际传播的话语路径


学校建立了中非影视合作研究中心等机构,创制了《我从非洲来》《重走坦赞铁路》《坦桑之路》等纪录片,分别荣获“五个一工程”奖、2017中国网络影视“年度最佳纪录片奖”、2017年CCTI-BPA智库最佳实践奖最佳活动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政府奖对外传播“金鸽奖”一二等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2014年学院创建《非洲研究智库专刊》平台,编发各类咨询报告150余篇,得到多项批示。其中《关于建立中国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议》等报告被国家部委采纳,2017年中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功建立。学校智库团队为第一次机制大会提供了系列思想产品,成为国家两家机制支持智库之一。学校多个咨询报告被《中办信息》、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浙江社科要报》等采纳,得到多位省级以上领导批示。


2017年非洲研究院加盟中联部金砖智库中方理事会、浙江省“一带一路”智库联盟,2018年入围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依托智库平台,智库团队积极为“一带一路”枢纽工程建言献策,为浙江省政府专题学习会提供思想智慧,主动参与中非经贸论坛、金华中非文化交流示范园区建设、万人游非洲、中非经贸合作十大案例评选等工作,努力服务浙江非洲合作,有力促进了浙江开放创新的脚步。


五、提升国际传播的溢出效应


扎实的内涵建设部提升了智库实力。非洲研究院已成为涉非学术研究的重镇、智库建设的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团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学科建设,履行了高校智库的战略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和公共外交职能,促进了中非思想文化交流,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研究院连续三年入选全球最佳区域研究中心,2018年入选中国核心智库、CTTI评价A+智库、省首批重点专业智库、中联部金砖智库中方理事会、“中国大学顶级智库30强”、中国高校智库2017国际影响力十佳等,获评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侨界创新贡献奖、省党建示范群等称号。团队多人获浙江省“我最喜爱的思政课教师”“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个中国人”“浙江省特级专家”等荣誉。


良好的国际传播促进了交流合作。由于工作扎实、效果良好,国内外智库、民间组织、公司企业领导、学科带头人5000多人次来我院考察学习。刘鸿武院长等人外出讲学指导200余批次,受众达5万人,受到高度认可。浙江省委宣传部对外交流处王新华处长一行在我院调研后,表示非洲研究院不仅具有丰富且创造性的对外传播经验,还打造了高品质的传播平台,培育了优质的传播队伍。“以外传外”的传播理念和做法尤为宝贵,值得借鉴。在王处长勉励下,学院正积极申报浙江省对外传播优秀案例。


立体的传播体系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教育部简报》称非洲研究“在国内高校独树一帜”,是“近年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典范”。教育部田学军副部长在国新办“一带一路”新闻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在推动中非人文交流、促进中非民心相通方面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推广性,定位清晰,工作扎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亮点纷呈”。刘延东副总理赞誉本团队“用得上、靠得住、可信赖”。外交部称誉我校非洲工作“有效带动了国内对非研究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了中非学术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为促进中非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联合承办。国内知名智库学者、社会贤达及媒体界500多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网智库中国对本次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