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杨茂林:把握时代脉搏,打造一流地方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杨茂林:把握时代脉搏,打造一流地方智库

发布时间:2020-01-22 作者: 杨茂林 

大变局本质是世界格局之变,包括经济、政治、全球治理、文明交往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而这种变局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整个世界正在迎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行业、任何性质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在这个大变局中变革发展,都不可避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浪潮下谋求进步。这一点,对智库建设更具有根本意义。

编者按: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杨茂林出席本次论坛并就相关议题撰写论文,本文刊于2019年12月20日中国网。


围绕“大变局下的机制改革与智库国际化”这个主题,就地方智库与科学决策与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大数据时代让地方智库具备研究国家重大问题的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理解,这个大变局本质是世界格局之变,包括经济、政治、全球治理、文明交往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而这种变局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整个世界正在迎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行业、任何性质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在这个大变局中变革发展,都不可避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浪潮下谋求进步。这一点,对智库建设更具有根本意义。


智库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智库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方面。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这就要求地方智库既要服务于地方性决策与咨询,也要有国家性甚至世界性的视野,研究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是地方智库的职责使命。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位置,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革命对这个时代的深刻印迹,当今时代已经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正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也在丰富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当前,电子踪迹、社交媒体、数字文本以及空间位置信息等大规模数据已经广泛渗透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之中,使许多以前行不通的研究而现在可以进行,这就让地方智库同样具备了研究国家重大问题的有利条件。如: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取之不尽的数据是科学新发现的源泉,物联网可以获取海量的实时数据,而这些数据是运用传统工具和手段所不能获取的。数字化的理念以及数字化工具和技术能力应用,可以解决许多基础性问题,如数字化书籍、报纸杂志、图书馆、博物馆,等等。我相信,地方智库只要深入学习和运用大数据的理论与方法,充分重视大数据在数据化文本研读、数据化语义提炼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研究、学科动态研究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性和国家性科学决策。


二、打造一流地方智库要有一流的制度设计


随着我们要应对的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智库在科学决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中央有关部门还是地方党委政府作决策,要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进一步增强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就需要建设一流高端智库。对地方智库而言,就是要瞄准建设一流高端智库的目标,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构建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一流的制度设计。我想可以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是围绕质量提升建制度。突出以课题为中心的思路,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研究而运转,以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目标,打破研究所的部门概念,抽调人员灵活组成课题组和项目组,使研究任务更加明确具体、研究方式更加务实高效。


二是围绕支撑保障建制度。多渠道增加经费来源,一方面积极申报必要的科研经费,增强主管部门在经费投入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创新思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经费来源。


三是围绕人才优化建制度。面对日趋复杂多样的决策需求,地方智库仅仅具有单一学科背景的智库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打造地方新型智库必须具备一支多学科、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地方智库可以建立更为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和多元化人才体系,完善地方高校、社科院研究人员进入核心智库的“旋转门”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吸引和培育智库人才。探索建立包括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在内的科研成果多元评价体系,推进“代表性成果”的评价机制,完善科研人员的分类考核体系,激励广大智库研究者产出更多优秀成果。


四是围绕成果传播建制度。地方智库需要在自己的品牌形象、传播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我营销意识。国际上的顶级智库往往都有很强的品牌实力,并依靠其严谨和独立的研究维护品牌形象,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地方智库要做优做强自己的期刊、报刊、网站、数据库以及各类自媒体等传播平台,积极学习借鉴成功的媒体和平台建设经验,不断改进传播手段,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设国际一流智库要扩大地方智库国际交流


经济全球化时代,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成为地方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智库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可以与世界各国智库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服务于海外需求,也可以和世界顶尖智库深度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在这一点上,地方智库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坚持国家利益为基点,持续加强对全球问题、区域问题和国别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今年,我们邀请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贝莎兰女士就经济议题开展学术交流,主办“一带一路”与山西对外开放学术研讨会、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和对话,我认为,这些内容都是在聚焦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国际意义、研究对象是否具备国际属性、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国际价值,这本身也是国际交流合作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形式。总的看,对地方智库国际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研究角度。要进一步拓展学术科研的视野,发现新的学科领域和战略命题,更好地促进研究、出谋划策。


二是传播角度。要做好“中国化”,结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用外国人能接受的话语体系来解释清楚“我是什么”这个问题。智库国际交流合作不是简单的开会交流,互访学习,而是要利用主题鲜明的会议等形式“入心”,用不间断的交流沟通“入情”,达到说得清楚、赢得尊重的效果。


三是队伍角度。要打造一支可以“走出去”的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的相关资源率先走出去,一线研究人员走出去之后,能够更清晰地认知世界,掌握新的话语方式,用更好的方式对外阐释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扩大地方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总而言之,地方智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对地方党委、政府乃至中央有关部门决策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相信,有中央持续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部署,有学术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有像今天这样高端学术研讨会的群策群力、智慧凝结,地方智库建设一定能够不断买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效。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联合承办。国内知名智库学者、社会贤达及媒体界500多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网智库中国对本次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