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李国强:创新中国智库建设,加快中国智库国际化进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李国强:创新中国智库建设,加快中国智库国际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1-01-11 作者: 李国强 

2020年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出席分论坛三第一环节“思想创新与智库国际化建设”并作主2020年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国强出席分论坛三第一环节“思想创新与智库国际化建设”并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2020年12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暨第六届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国强出席分论坛三第一环节“思想创新与智库国际化建设”并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分论坛三是关于智库国际化的建设问题,我认为智库的国际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一次大会专门设立了智库国际化的论坛,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智库的国际化非常重要,又是我们智库建设的一个弱项,所以要强调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建设。


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智库的国际化建设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智库的国际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直在探讨“特”在哪里,“新”在何处?智库的国际化就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推进中国智库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推进智库的国际化,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智库建设意见里面,智库的功能之一就涉及到公共外交,就是关于智库国际化一项明确的重要指向。另外还提出来,要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这里边都是涉及到智库的国际化建设问题。


智库国际化就是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多重功能和多方面作用,要研究国际关系重大战略问题,开展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为决策提出咨询意见和方案;要开展智库的公共外交,积极地宣传解读本国的理念、政策,说服辩论,澄清事实,交流信息、增强共识,达成共识;要知己知彼,为国际事务提供解决方案;尤其在“一带一路”共建中,智库既为中国政府提供方案,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共同体提供方案。这就是我对智库国际化的一个定义。


现在,智库国际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重要,有三个方面:


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库外交的建设,把智库外交、智库交流作为外交事务的重点之一,在重大国事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智库外交,加强智库的国际交流。他把智库的交往,同政党、政府、议会等的交往都是并列的。认为智库是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渠道,智库外交有深刻的阐述,在这儿主要讲观点。


2. 当前加强智库国际化越来越迫切。大家知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一是国际力量发生了深刻的调整,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期;二是经济全球化遭遇了逆流,经济全球化势头大大减弱;三是美国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国际治理体系碎片化;四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整个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这些错纵复杂的变化,都需要智库积极的投入其中作出贡献。


3. 中国智库国际化已经有许多的实践,也涌现了一批有国际化主动担当的智库,在公共外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造了不少的经验,表明智库国际化建设必要有用。如人大重阳、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等。


第二,智库国际化是一项新挑战,现在还相对落后。


当前智库国际化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离党和国家的要求差距很大,智库对重大国际形势的判断,对重大国际形势的变化,一是缺乏战略预见预判;二是当事情临头的时候,还不能有效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提出切实管用的对策方案,对趋势的变化不能发出有价值的声音。这是智库当前的一种不适应;三是在整个公共外交中,我们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不能够主动地出击,被牵着“鼻子”转,有不少的学者不管是媒体采访,还是写文章,多是泛泛的一般而论,不能真正回应或者是回击对方的问题。我赞成李刚教授在广州讲的一些意见,有些人就是蹭热点、蹭流量,没有观点,跟着走,这种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四是有的时候很肤浅、很单纯、很天真,有很多的误判,对于深层次的、系统的一些思考不够。尤其是很多的时候,都是从概念、从逻辑出发就事论事,做一些简单的判断,这样的东西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中国当前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国际交往过程中,要交流合作、要友好,同时对于国际交往中也需要一些斗争性,这一点我们有所认识不足。对于智库交往过程中要适应新形势,尤其对于一些反华的智库要敢于斗争。有一些智库办了不少国际论坛,但是主题不明确,是各说各的话,甚至于说是为他人“搭舞台”,这些情况值得关注,这就是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大力推进智库国际化创新发展,提升智库国际化水平,有七条建议:


1. 树立和强化智库国际化理念和行动,对于智库国际化而言,智库建设要有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研究、国际化交流的理念,要实行研究人员的国际化、研究视角的国际化、智库业务的国际化,组建全球性或者地区性智库网络,推动智库合作,打造相关平台。


2. 加强智库国际化的组织建设,包括探讨智库人文交流的一种新模式,搞好人才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地拓展领域,提升交流合作的层次。


3. 智库要加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现在这是很不够的,是缺乏的,可以列出很多的问题。


4. 在智库交往中,要主动地设置议题,要争取话语权。在这一方面,要看到国际力量的对比,要准确地研究、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为国家制订对外策略和战略提供一些重要依据。其中重要的一点,我们要重视国别问题和区域专题问题的研究,既要研究中美大国关系,研究中欧关系,研究中俄关系,同时,对于其它一些相关重要国别问题的研究要深入,在这一块是十分缺的,不够深入。


5. 我们要注重多途径、多渠道的宣传。讯飞十几种语言全部可以快速互译,智库成果国际化多语种传播,技术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就是应用的问题了,抓紧应用。


6. 智库国际化过程中,要强调智库学者的中国立场,一定是要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去说话,如果不是为国家、为民族做咨询、做智库,那么,做智库国际化是没有用的。


7. 从国家来讲,要加强对智库国际化的支持和指导,支持智库大力开展智库外交,开展公共外交。


(文字整理:刘锦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