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一带一路”的能量,超乎想象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王义桅:“一带一路”的能量,超乎想象

发布时间:2015-10-30 作者: 王义桅 

中美“同床异梦”的本质是陆权和海权之间的较量。“一带一路”战略破天荒地海陆并进,向TPP等排斥中国的协议秀了一招圆润的太极拳。其能量之大,可席卷欧亚大陆,囊括所有工业门类,极有可能重振麦金德笔下的大陆心脏地区,否定“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14日宣讲家网。


  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主张,今后的对外合作倡议,就提“一带一路”。这意味着“一带一路”不是“一阵风”,而是大战略。简单地说,它关系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涉及百年大计,也与中国的“三步走”战略密切相关。各行各业的发展与“一带一路”的部署密切相连,与它将要带来的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也密切相连。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一带一路”的含义、可能带给我们的变化,以及可能遇到的机遇和风险作一番系统的了解。


  一、“一带一路”的划时代含义


  (一)“一带一路”之后,中国不再以空间换时间


  从“一带一路”开始,中国的对外战略不再以空间换取时间。很多人把“一带一路”当成企业“走出去”来理解,这肯定不够。它不光是一般的企业“走出去”,也不光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而是要“走进去”——要走进当地国家。它将改变的是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是世界与中国的关系,而不再是“走出去”本身。


  中国自古即有全局观。“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古代战略有一个倾向——用空间换取时间。但是今天,“一带一路”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大战略,不再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了,而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推进。从“睁眼看世界”一直到改革开放,中国都希望融进所谓的世界主流。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中心之一了,世界主流不愿让中国再接轨。故而,中国现在要重新走进世界。因此,“一带一路”不仅是企业要“走出去”,而且是企业要“走进去”——你的产品、服务、理念,甚至你的发展模式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落地生根,而不只是做一笔生意、赚一点钱就完了。


  “一带一路”已超越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历史战略,这是前所未有的。从空间角度讲,“一带一路”是要在陆上和海上同时“走进去”。从国防的角度讲,以前要权衡塞防和海防,今天则要同时走向陆地和海洋。


  对企业来讲,“一带一路”,“带”是最重要的:80%是在“带”,20%在“海”,此系个人观点。因为海上通道是畅通的,而陆上不通,所以企业要去建设。当然,海上和陆上都要有。中国现在的关键是要把海上和陆上通在一起。


  (二)“一带一路”是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史记》说“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比如,中国发展起来后,以前与美国的贸易顺差都转移到中国头上了,所以中国一下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美国不让中国再继续发展了,所以搞了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明确排斥中国。中国还能继续再靠融入美国来搞改革开放吗?这个进程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了,必须“收功于西北”,往西北走。西北在哪里?以前的西北是陕西,现在的西北就是欧洲,要走向欧洲。


  “一带一路”是什么?“一带一路”就是把最有活力的亚太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连在一起,变成世界上最长的经济走廊,辐射到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甚至到非洲。这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思想。对手从海上来,你不能从海上去硬顶,要打太极,必须要从陆上走。当然海上还要走,但是更多的是从陆上。这是我讲的改革开放。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的长征,就是要引导企业往全球分工体系里最有潜力的市场走,播撒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今天,美国最薄弱的环节是在中亚、中东。我们现在要利用这个战略态势,挺进其最薄弱的环节。这是战略上的考虑。从经济上看,以前的东亚经济体,大部分是靠美国的消费来拉动,大家都跟美国做生意,基本上是这个模式。但是现在,这个模式遇到一定的瓶颈了,必须要找到新的市场。新的市场在哪里?就在相对落后的中国的周边地区,再往西就是中亚、西亚一些相对落后的市场。他们缺少资金、技术,最缺的是基础设施。他们很羡慕中国的发展,每次来都问:怎么中国发展得这么快啊?我们就跟他说两点。第一,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这是中国人最成功的一个经验。第二,教育。在中国,哪怕农民工都说“再苦不能苦下一代,再穷不能穷下一代”。因此,教育改变了贫困的恶性循环。我去过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他们的教育没有跟上去,不仅这一代穷,下一代还继续穷。教育现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教育,还须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中国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若诸葛亮在世,他会如何分析21世纪的大格局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军事上,世界上有三极: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上也有三极:北美、东亚和欧洲。中国在这两个大三角里都占了一极,这就是天然优势。从经济角度来讲,当然应该是联合欧洲跟美国博弈,而不是相反。怎么去联合欧洲?现在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得欧洲者得天下”,中欧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什么意思?中国从产业链的低端一下进入中端,继续向高端迈进,与欧洲、美国的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中国要规避这种竞争,要开拓新的市场,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中国和欧洲能不能联合开发“一带一路”的市场?为什么要联合欧洲开发呢?因为欧洲有话语权,有核心的技术。最重要的是,欧洲和“一带一路”国家打交道非常有经验。而且,欧洲人能够接受中国的崛起,因为霸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了。尽管口头上欢迎中国崛起,但美国是建立在“绝不做老二”的宗教性价值观之上的国家,很难容忍中国的崛起。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必须要争取话语权,争取规则制定权,争取合作开发更多的市场。这就是“拉住欧洲”。怎么拉住欧洲?要把欧洲放在欧亚大陆上面看,不要放在海洋上看。放在海洋上,欧洲就老想着跟大西洋对面的美国合作。所以,要让欧洲回到整个欧亚大陆的大市场。这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方面。


  (三)“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第一,有利于鼓励世界古老文明的复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美国包容中国的这套东西。这是很难的。美国现在搞TTIP、TPP等一些贸易投资规则排斥中国,就是明证。原来的体系已经容纳不下中国了,中国必须开创新的体系。这个新的体系是什么?是以文明为秩序的世界体系。印度、土耳其等很多国家都喜欢跟中国谈文明。为什么不用“新丝绸之路”,而用“一带一路”?因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是德国人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来的,不是中国的概念。而且,古代的丝绸之路是由波斯、阿拉伯等国共同开通的,中国只是其中之一。“一带一路”就是要鼓励更多的文明复兴,打破以国家为思考单元的限制,最终建立新的文明体系。这种体系能让中国发挥文明古国的优势。


  第二,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其它国家互通有无。中国若一味与发达国家竞争,有风险,所以要找新增变量。方向就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那里缺技术、资金、基础设施,甚至还缺熟练工人。而中国有资金,有技术,缺乏市场。中国国内产能过剩,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嗷嗷待哺”。首先,资金上,“一带一路”国家缺贷款,而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中国现在有4万亿外汇储备,实际上6000亿就足够了,剩余34000亿都应转化为投资基金。老买美国国债,美国就老印钞票,美元一贬值,大量外汇就灰飞烟灭了。依靠投资才能更好地以钱生钱。其次,技术上,欧洲缺乏技术市场化能力,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技术市场化能力。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国的技术市场化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中国人口众多,地形复杂,如果中国能把自己的基础设施建好,就也能把世界其它地方的基础设施建好。而欧洲没有沙漠,没有那么多高原,缺少建设的经验和能力。中国不仅能够建,而且还能够运行、管理。所以,欧洲愿意跟中国联合起来,以赢得更多市场。再次,中国缺乏结构性权利。在国际上,中国最缺的结构性权利是话语权。一是中国没有大宗商品定价权。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购买澳大利亚90%的铁矿石,但是它的价格涨多少倍,中国没有一点发言权。二是中国不能决定产品的质量标准。低碳、欧Ⅲ、欧IV的排放标准都不在中国手里,这不行。我们生产的东西,最后不符合它的标准,就得重新改造,这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三是中国缺乏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权。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家,这个规则制定权竟然不在我们手里!中国只有占领更大的市场,自己的标准才会成为世界的标准。所以,中国要把数量的优势变成质量的优势,变成结构性的权利。一方面要跟欧洲、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竞争,搞“中国制造2020”,弯道超车;另外一方面要搞互补合作,着眼于更需要中国资金、技术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变道超车。中国不是被动地加入全球化,而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全球化体系。


  第三,有利于实现国内经济一体化。开发西部的思路是有问题的。以前,西部老是盯着东部,让东部带着它一起出海,所以西部永远竞争不过东部。现在,西部马上要变成“一带一路”的前沿了,直接走到欧洲去了,像重庆的竞争力马上要超过北京和上海了。


  国内要实现一体化,“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四个自贸区形成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大局,这让内陆省份一下兴奋起来了。无论是西安、重庆,还是武汉,都面临着中国新一轮的机遇,他们从原来的末端变成了前沿地带,找到了中国的潜力。为什么我们经济新常态以后没有陷入到日本那样失落的10年、20年呢?就是因为中国有战略缓冲能力。“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国内市场一体化,变成一个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四)“一带一路”不是一般的互联互通


  现在重点讲讲什么是“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建?如何建?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一带一路”就是互联互通。“五通”——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资金通、人心通——不是一般的互联互通。这“五通”的能量很强大。简单说来,中国以前主要是跟欧美发达国家互通,与其接轨的主要是沿海地区,现在内陆地区也要开放,而且不仅是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它们也要向中国开放。2012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已经超过欧洲对中国的投资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亚非拉国家对中国的资金、技术的需求就像当年中国对发达国家的需求一样。


  互联互通,“联”的是什么?以前“联”的都是“铁公机”,现在是“天电网,陆海空”。什么叫“天”?北斗全球导航。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非洲、欧洲钻隧道、修铁路了。以前是靠GPS,北斗比GPS还要强大,GPS是要靠网络的,中国的北斗不靠网络,很多国家没有网络,照样可以用北斗。“电”是电子商务。以后产业的竞争力不在于量化生产,而在于个性化打造,这样才能占领高端市场。“网”是互联网。中国有6.5亿网民,是美国人口的3倍以上。世界上只有4个国家有自己的搜索引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韩国,欧洲国家都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


  还有“陆海空”。地球上71%的面积都是被海洋覆盖的,而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仅停留在海平面,海底世界基本上是零。海平面已经被西方人用得差不多了,中国在海底世界方面才有先发优势。谁赢得了海洋谁就真正赢得了世界。


  实际上,中国搞互联互通,别的国家也有类似的梦想,而中国实现这些梦想的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最近联合国公布说,拥有全部371个工业门类的国家,只有中国。“一带一路”里涉及那么多行业,门类必须要齐全。关键是国防和工业体系完整、独立和齐全这三个要素。这说起来要感谢老一辈革命家所创立的东西。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有独立的工业和国防体系: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中国就是因为不是美国的盟国,所以我们才能这么强大;就是因为被美国制裁了,所以我们的“两弹一星”才搞起来了。工业体系、国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当代,最重要的就是共产党的领导。欧洲人总羡慕中国,说中国有五年规划,背后还有十年的规划,而且还有“两个一百年”——干着五年的,看着十年的,想着五十年的。中国最大的比较竞争优势,是共产党的领导。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几十年的规划。别的国家,换一个政党就没办法继续。欧洲人考虑的是下一次选举,而中国考虑的是“两个一百年”——要保证未来“两个一百年”共产党继续执政,这是非常重要的。哪个国家能保证?奥巴马能够保证下一届一定是民主党干吗?谁都不能保证!欧洲更糟糕,左派上台要增加福利,右派上台要减税,但是减税的同时又不能减福利,增加福利的同时又不能减税——钱从哪里来?这就是窟窿。所以,债务危机一定会产生。而中国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这才能建设“一带一路”。


  我们国内的互联互通基本上完成了。若国内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别的国家不会跟着中国走。


  “一带一路”是什么?“一带一路”首先是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格局和周边外交的战略框架。第一,从开放的内涵上讲,以前是“引进来”,现在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第二,从开放的广度上讲,以前是东南沿海开放,现在是西部也开放。第三,从开放的深度讲,以前只是加工,现在是自贸区、投资协定的谈判等等,是一种规则的制定。这已经超越了原来意义上的开放了。所以,“一带一路”首先是欧亚地区(包括非洲)的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通讯网络等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立体交通网络。它将形成建筑、冶金、能源、金融、通讯、物流、旅游等行业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直接涉及国内18个省,其它省都与之间接相关。其中,有四个地方非常重要,海上是福建和广东,陆上是新疆和云南。新疆自治区与八个国家接壤,占中国六分之一的面积,能量巨大。在签证方面,将来“一带一路”全部免签,跨国婚姻、求学等十分方便。中国正在设计智慧城市。中华文明要想形成像唐朝那样的发达和开放,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现在主要是有政策困境——有的国家对中国有点提防。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四个自贸区是一体的,但是“一带一路”比后三者更加长远,它所涉及的大部分风险和机遇都在海外。以前,中国老盯着发达国家,现在,周边国家对我们是最重要的,因此要把周边关系搞好,把互联互通建好。


  新疆现在成为前沿地带了。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口,可以直接走到国外。乌鲁木齐有非常大的竞争力。以乌鲁木齐为中心,15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乌鲁木齐则是特大城市。交通一旦建立起来,乌鲁木齐将不仅是物流、信息流的中心,还是医疗、求学、婚姻的中心。互联互通要做到什么程度?产品终端跟踪。将来任何产品都可以做到这样,它对经营、生产和消费的理念有极大的改善作用,促进信息之间的对称化。


  向北边延伸就到了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矿产极为丰富,但只有400万人,人力不足。俄罗斯远东地区更是这样。中国将帮助它们建铁路。


  中国60%以上的石油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以前要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被美国卡着脖子。现在,进入瓜达尔港后,直接可以从铁路运到新疆,绕开了这些关卡。不仅如此——中国要去撤侨的话,军队可以直接进入印度洋了。所以,“一带一路”建设把中国的远程投送能力都带动起来了,将来还将极大地带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


  另外,还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的很多纺织业已经转移到孟加拉去了,不能再用原来那种大规模的量化生产模式了,必须要转移出去,让国内生产服务的、高端的东西。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


  还有中南半岛。从昆明到吉隆坡和新加坡的铁路一旦修通,就绕开了马六甲海峡,投送能力将大幅提升。条条铁路都跟中国通,标准就是中国的,中国的优势就明显出来了。


  除此以外,海上也在同时推进。中国要通过经济与贸易投资规则谈判,把已有的和还停留在纸上的交通和能源管道激活,然后打通,最后形成系统效应。中国要把跨欧亚发展带跟振兴东北战略对接。所以,中国外交的一个核心词汇叫“战略对接”——你有什么发展战略,我就有什么发展战略,我们现在结合在一起,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互利共赢了。战略对接的结果就是其它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归宿跟中国结合在一起,最后形成命运共同体。这就是中国外交的一个新超越。


  中国到欧洲有一个新航线——北冰洋。北冰洋有大量的商机,一方面是航运,另外一方面是科学考察海底世界。另外还有寒冻地区。


  “一带一路”有六个经济走廊,第一个,从中亚到俄罗斯再到欧洲的波罗的海。第二个,从中国到西亚,到波斯湾,到地中海。第三个,就是到南亚、到印度洋的三个重要的出海口。为什么那些国家那么欢迎?就是因为它没有出海口。当然,中国不是要搞霸权,但是中国必须要有开拓世界的雄心,仅限于13亿人是不行的。海上还有两个经济走廊,一个是从郑和下西洋的传统路线进一步延伸到欧洲,另外一个是南太地区。南太地区经济没有多少潜力,但它是靠近赤道的。北斗将来要全球导航的话,必须在赤道附近有布局。中国将来要在赤道地区建设流动发射平台,不需要建殖民地和军事基地就完全可以做到。


  有时候我们没有一个横向对比,不知道中国有多么伟大。


  “一带一路”是一个重要的布局。为什么是个布局?对中国来讲,互补优势非常强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中国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只要联通在一起,发展潜力就非常大。按照彭博社的统计,到2050年,“一带一路”会新增30亿中产阶级,这意味着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人数相当于发达国家现代化人数总和的两倍。


  有本事把中国治理好,就真的能够把世界治理好,因为你有这个经验。现在,沿海地区的出口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内陆地区可以把中高速增长维持很多年,甚至将来还可以形成新的黄金增长期。另外,将来中国不要吝啬,要跟其它国家分享发展的经验。


  还有产业合作园区和节点城市。“一带一路”涉及64个国家,包括中国是65个国家。中亚地区有7个国家。中亚地区不是乱撒胡椒面的,要抓住主要的国家。什么国家重要?第一,有高端产业链。比如德国就是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链中心,抓住了它就抓住了产业链的布局。第二,是文化、文明的发源地。有的国家尽管现在经济上不是最强的,但还有传统的交通、人文等优势,可能将来有发展潜力。所以企业投资的重点是这两类城市,最好既是人文中心,又是产业链的高端。中亚就是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就是印尼,南亚当然是巴基斯坦,还有斯里兰卡,中东欧是波兰,西亚、北非是伊朗、沙特阿拉伯,独联体有白俄罗斯,乌克兰也很重要。


  二、为何要建设“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涉及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3%,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新兴经济体。世界上新增的潜力都在这44亿人当中,涉及21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占世界经济产出的29%。其它经济体已经饱和或潜力有限。


  为什么中国能成功建设“一带一路”?因为中国的GDP已达13万亿美元,相当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一半以上——中国能够玩得动。当然,“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将来还可以延伸到拉美、非洲。这是可能性和必要性。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2007年次贷危机一直到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GDP的老二。最重要的是,这一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工业制造能力超过了美国。工业制造能力、工业产值是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按照“克强指数”,中国的GDP早就超过美国了,工业制造能力和工业产值是美国的1.34倍。


  第一,西方发达国家要变轨,要搞新的、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以遏制中国。明确说TPP+TTIP排斥中国,所以中国必须要找新的领域。中国的困境在哪里?改革开放现在遇到了一个瓶颈:美国没有钱,它印钞票或者借中国的钱买中国的东西。所以中国要拓展“一带一路”的市场,把优质富余产能转移出去。


  机遇在哪里?“一带一路”上63%的人口只占世界上不到30%的GDP,显然还有巨大的潜力。中国已成为128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建设“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倡议,把中国的成果变成世界的机遇,帮助沿线国家(包括中国)改变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市场的依赖。


  第二,要把中国模式向外界推广和分享。中国确实有很多经验可以跟外界分享。一方面解决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全球化效应和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找到新的市场。周边国家有中国的发展繁荣之机,要以大周边为依托,既要解决安全问题,又要通过经济的发展塑造政治上的互信,塑造中国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的中断使欧洲人被迫走向海洋寻找香料。海上崛起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都叫边缘性国家,其周期没有超过130年的,因为它们不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地带,人类文明中心地带在欧亚大陆。


  全球化形成了世界发展的不均衡。世界上经济产出的80%来自沿海地区100公里的地带。怎么改变?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千年以后将回归东方,必须寄希望于中国。《华盛顿邮报》指出,宋朝以前,中国经济一直在领先,后来才慢慢下降。中国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是符合世界经济增长周期的,也符合人类文明的转移规律,推动了世界中心回归欧亚大陆,推动了其它文明的复兴,实现共同现代化。


  第四,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来看,“一带一路”第一次推动中华从内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印度人口跟中国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网民是印度的六倍以上,这就是潜力。


  三、如何建设“一带一路”?


  最后谈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讲“五通”。“五通”里的主要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里再次强调,“一带一路”不是企业“走出去”,是“走进去”——要落地,跟当地国家的发展项目相结合。有的国家需要基础设施,有的国家需要贷款,有的国家需要教育——它首先需要什么你就给他提供什么。一定要共商,不要强迫,要一起建设,使对方有成就感。小米手机发展这么快,就因为消费者也是创造者。一起建设,一起维护,才能在安全上建立互信,最终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相关服务也要“走进去”,要适应当地的民俗、宗教,用当地人所希望的形式“落地生根”,不再是简单地“走出去”,这就是我们讲的“一带一路”主要的一些想法,所以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怎么走?“三步走”。第一步,建设自贸区。比如,跟海湾合作组织、斯里兰卡“10+1”的升级版。基础设施和自贸区建设要实现突破。第二步,到建党100周年时,波罗的海、印度洋和地中海要实现互通。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重要的治理结构和互联互通要建成。这“三步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是密切相连的。


  六大经济走廊是怎样布局的?第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这涉及油气管道、油田、矿产和经济特区等具体领域。第二,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矿藏非常丰富,俄罗斯东部地广人稀,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城市将非常重要。第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这个涉及矿产、盆地油气和工业园区等等。第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泰国、广东、昆明和加尔各答之间要实现互通。第五,中巴经济走廊。这是中国的旗舰工程,对两国都好。要雇佣当地人一起建,既能搞好生产,又可维护安全。第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是向海洋发展的,东南亚的港口,如吉大港、科伦坡港、西哈努克港等非常重要。印尼24个港口的改造,要形成系统化的效应,还要与陆上联通。


  资金从哪里来?中国成立了丝路基金。以前是BOT(建设-经营-转让/特许权),现在更多的是PPP模式,即公私合营筹资。“一带一路”工程的轻重缓急都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布局,但其股票从长远看是涨的。企业的发展战略一定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代的趋势连在一起,这样才能赢大利,个人亦如是。


  国家和地区如此众多,如何防范风险?


  (一)政治风险


  这包括国内政治和地缘政治的冲突。


  第一,美国一定会千方百计搞破坏,中国要防止周边国家向美国投怀送抱。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断言,欧亚大陆不能被一个力量所控制或者走向一体化,否则美国会成为孤岛。“一带一路”就是要把欧亚大陆连在一起,美国岂会淡定?南海比较麻烦,菲律宾对美国死心塌地,但中国更要防止越南倒向美国。这是中国的战略底线。


  第二,俄罗斯免不了有很多战略猜疑,中国要从战略上绑定中俄关系。俄罗斯经济上无优势,军事上有优势。中亚曾是它的地盘,现在中国动了它的奶酪,所以有很多猜疑。但乌克兰危机使它与西方不睦,只好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合作。中国也要从战略上进一步绑定中俄关系。


  第三,印度非常警惕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国要争取印度,防止它捣乱。又是瓜达尔港,又是孟中印缅,又是斯里兰卡——印度认为中国在其周边撒网,进行U形包围。所以,中国不要从战略安全上作过多解读,经济合作而已,不要扯太远。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不会倒向美国,也不会倒向俄罗斯,要大力争取。


  第四,日本不是中国的真正对手,但要防止它拖死中国。日本是精于算计的。它不属于欧亚大陆,所以铁着心跟美国走。另外,它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怕中国报复,所以它现在绞尽脑汁地阻止中国复兴。它利用美国的支持来加速武装自己,但它的正常化最终是要脱离美国的——它是冲着美国去的。所以日本不是中国的真正对手,中国的视野早就超过日本了。


  但是,中国很有必要争取日本。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第三大经济体,而美国的战略就是让老三把老二给拖死,以延续其老大的地位。所以,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非常重要,中日若能联手,才能够在亚太地区跟美国博弈。中国若打日本,就上了美国的当。


  从全球看,“一带一路”是要联合欧洲,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把日本完全推向美国,或者完全推向中国的对立面,必须争取。但要防止日本拖死中国——它曾几次推迟中国的现代化。


  (二)安全风险


  传统的安全风险和非传统的安全风险都存在。中国将来要发展远程投送能力——人民解放军不能总是守在国内,将来还要考虑去适应外界的复杂环境。


  (三)经济风险


  这里涉及税收、投融资和经济结构等领域。


  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投资不是简单的对外援助,更不是撒钱,而一定要风险分担,即经济风险要当地化,要有保险,不能搞主权债务,甚至地方债务。国有企业当然要走第一步,但不能完全由国有企业来承担,因为国有企业是由国家两大政策银行作为支撑的,将来要有更多的商业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所以,“一带一路”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最后还要法律配套。靠原来那种不计成本的投入是不行的。一是容易引起别人的警惕;二是债务成本非常高。只有市场化运作才能更好地与沿线国家对接。我们现在非常缺法律人才,各国的法律体系(习俗)不同,一旦违反了当地的劳动标准、环境标准,一打官司,项目就丢了。


  (四)道德风险


  什么叫道德风险?比如,豆腐渣工程、侵犯当地宗教习俗、违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事件可能引起当地不满,中国的工程师就有可能被绑架或更糟。中国的很多企业短视,因为方便指挥,便只用自己的工人。但是,当地的就业没有解决——你就不能在只雇自己工人的同时,顺便建一所学校或者做点别的公益事业,以弥补一下自己的名声?企业要扎根当地,赢得大蛋糕,就要先赢得民心,考虑长远,为社会公益服务,带动当地就业。


  伊斯坦布尔现在用的水渠还是罗马帝国时建的,“一带一路”建的设施,应该使之两千年以后还能用。


  成功的案例各有各的成功,但失败的案例都有共通性。到了国外,就不能用国内这一套,在欧洲就不能用非洲那一套。所以,很有必要建立一些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和企业内部之间的导向培训,以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向成功。


  四、《史记》告诉你何时建成“一带一路”


  什么时候建成“一带一路”?《史记》说“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用兵者利”,所以我们失败了。什么时候五星出东方呢?2040年9月9日。这是天象学,不是迷信。中国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周期和人类文明的大规律,必须要建成“一带一路”。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蜀锦上记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以,大家要为“一带一路”努力,迎接2040年的到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