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甬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在行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陈甬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8-01-19 作者: 陈甬军 

通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在构建新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共建“一带一路”等实践中,中国方案正在使沿线各国建立起牢固的经济、安全、文化纽带,建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世界越来越需要倾听中国的时代性声音,世界各国未来的利益增进与命运的把握,全球治理的历史性转型,必将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进而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作者陈甬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17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主旨讲话,他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四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一带一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基础性作用。


  近期“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投产,为开拓北极丝路航道创造条件;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交付中国招商局特许经营99年;中巴经济走廊的首个大型火力电站卡西姆电厂投产发电;日本各界人士呼吁政府参加“一带一路”;英国渣打银行给予“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正面评价;欧洲各国进一步加深与“一带一路”的合作。这些都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平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由中国发展的两个百年目标和面临的两个历史性任务决定的,更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的时代性需要决定的。在今后三四十年内,我们要圆满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必须协同推进并完成引领全球化和促进国内发展的两个任务。这两个任务的历史性综合,充分体现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诉求。“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现实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新的定位来探索。十九大报告对“一带一路”有着鲜明的定位:一是从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角度,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开发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提出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这两条揭示了“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联系: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扎实做好引领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性角色,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新进程。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认知“一带一路”的意义与作用。它是国际合作项目。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习主席指出,“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2017年9月3日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习主席又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它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商业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是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可以用供求结合的模型来说明。中国的供给要素有三样:第一个是产能。通过40年的发展,中国现在有充足的产能,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钢铁、建材、水泥生产能力等现在有富余,但这不是落后产能。第二,中国有高中端的技术。以动车、高铁为代表,还有港口、核电站、桥梁、高速公路的建设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个领先不仅仅体现在速度快、质量好,还表现为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现在发展中国家很需要这类技术。第三,中国的外汇存款,最高时达4万亿美元,现在有3万多亿。从需求方面来看,中亚、西亚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处在中国80年代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极度缺乏。能否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国际合作商业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了现实答案。中国有三样东西可以供给,而发展中国家有巨大需求。中国和这些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就可以实现共赢。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实现长久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30多年来逐步完成了这个过程,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来实现现代化,迫切需要建设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倡议并不限于沿线65个国家,非洲和欧洲国家同样可以加入进来。非洲国家本身缺乏基础设施;欧洲工业强国这几年苦于需求不足,增长乏力,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完全解决,经济缺乏活力。法国有空客、核电,英国有创意产业,德国有工匠精神、精密机械,意大利有奢侈品产业。把他们的技术和中国的建设能力相结合,与中国的企业组成一个联合公司,到需要基础设施项目的亚洲、非洲国家合作搞建设,不但可以实现多赢,中国企业也可以在合作中学到很多东西,提高效率。

  在国内,“一带一路”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东西不平衡问题。过去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就是要解决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把西部地区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有助于加快我国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推进。

  “一带一路”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有重大作用。世界经济现在是3%的增长,今后要恢复到4%以上,有8千万至1万亿美元总需求缺口需要填补。有缺口就意味着真实需求不足,生产能力闲置。假设今后“一带一路”每年有400亿美元投资,按照投资乘数1:5计算,就可创造2000亿美元的需求,就可以填补全世界总需求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样,“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可以有力助推世界经济实现再平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由实质性的行动来支撑的。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是关系到中国发展和对外开放顶层设计的大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大国崛起的和平模式。它的这个内外联动性质,决定了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一带一路”还将推动全球治理结构变革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在全球化进程中,过去上百年有资本主义主导形成的全球治理规则和秩序很难一下子改变。今后“一带一路”倡议有上百个项目进行建设,就会有效促进世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进而促进全球治理结构及其体系的历史性变革。通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在构建新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共建“一带一路”等实践中,中国方案正在使沿线各国建立起牢固的经济、安全、文化纽带,建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世界越来越需要倾听中国的时代性声音,世界各国未来的利益增进与命运的把握,全球治理的历史性转型,必将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进而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