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29日环球网。
中美两国共建新型的大国关系,是近两年国际广泛关注的议题。许多人意识到,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是多么重要。这不仅关乎着相关国家的民生,也直接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管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人们都对这个新型关系的建立充满期待和美好的祝福。因为世界需要一个崭新、平等,给世界带来安全的大国关系。
但是,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在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的同时,绝不能忽略或轻视建立新型的大国和小国的关系,这个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比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更复杂、更难缠。比如,我们在南海所遇到的问题,正是反映出在新时代中大国与小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剪不清,理还乱”的特殊性。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为中国建立新型的大国与小国关系提供了最好的战略机遇,我们切不可有丝毫松懈。
据了解,和“一带一路”有直接关联的国家多达60多个。这些国家绝大多数属于我们常识概念中的“小国家”,它们无论在面积、人口和经济规模等方面均很小。这些小国在常年的国际交流中积累了复杂难言的经历,它们警惕性很高,时常怕受大国的欺负;它们比一般国家敏感,常常需要找到一个靠山来保护自己。所以,它们比较容易受到一些别有用心国家的挑拨,于是会和其它国家结盟,反对真正的朋友。这种把朋友当敌人,是非不分的尴尬在国际事务中屡见不鲜。
中国现在有了一个最好的机会,可以向世界表面,无论国家大小,经济强弱,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将获得同等的尊重和发展机会。在笔者看来,为了消除一些小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疑虑,中国在推行落实相关计划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应当让这些国家真切感受到中国帮助建设的诚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项目目的国建立有关的“研发中心”,真心实意帮助所在国培养技术服务人员。以往的事实证明,在国际交往中,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以心换心”。
第二,中国要舍得时间和精力,帮助项目所在国的人员送到中国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年轻人的培训,不仅让他们学会技术,而且让他们受到必要的文化熏陶。这种文化沟通对于两个国家的未来十分重要。德国曾经花巨资培训来自中国等后进国家的年轻人的计划,并称之为“为未来投资”。中国在执行“一带一路”规划时,应当具有长远规划,不是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着眼未来。既重视基础建设项目的落实,更要重视人文培养,这才是真正的基础建设的基础,是建立新型大国与小国关系的重要保证。
对国外年轻人的培训必须要有中国企业的参与,就是鼓励中国大中小企业,特别是有外贸业务、或有走出去发展意图的企业,每年都要吸收部分外国的受训者。因为这是在培养未来的潜在客户,培养未来的市场,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就以德国、美国为例,三十年前培训过中国人的企业,后来绝大多数在中国都找到巨大市场的市场。许多在这些国家学习过的中方人员后来都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他们就成为这些国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推销员”。中国企业必须利用“一带一路”提供的绝好机会,在全世界培养自己的“粉丝团”,将来他们就会成为中国企业忠实的伙伴和支持者。
第三,要学会拜小国为师。世界上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有自身的特长,我们切不可因小而忽视它。尊重并信任小国,真心交朋友,我们才可能获取真正的友谊。
中国要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肯定少不了沿线小国家的参与和帮助。它们的潜力和各自优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补充。所以,加强和小国的沟通,是建立新型的大国与小国的关系,是对新型大国与大国之间关系的最好补充。因为,世界诸事,不是仅靠几个大国就能摆平的事情,许多事没有小国的参与帮助,很可能一事无成。美国与中东诸小国的关系历来不和,仗势欺人,引发各国反美情绪高涨的教训值得中国引以为戒。
中国可以在开发“一带一路”强化建立新型大国之间的关系的同时,重塑新型的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中国梦”提供双保险。当大国与大国、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实现新的平等、和谐之时,就是世界走向大同之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