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1 作者: 王鹏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本质上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合作倡议,比建立在地缘政治、双边/多边同盟、明确针对第三方的“印太”战略早提出4年,持有“一带一路对冲印太战略”观点的人们,首先是犯了“枉顾时间先后顺序”的错误——一个四年前就被提出并加以实施的愿景,怎么可能如此准确地“预测”到4年后他国提出的“大战略”,并“未雨绸缪”、提前“对冲”?
作者王鹏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刊于2月20日多维新闻,为“带路回应专栏”系列文章。
按:今年是“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正式提出六周年。2019年4月,中国将在首都北京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喜迎五洲四海八方宾客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就一些国际上流行的有关“一带一路”的误解、误会做一些澄清。唯有如此,方能凝聚国际民心民意,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倡议自从提出以来,正在全球不断赢得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观感也逐渐从最初的不理解、不参与、甚至怀疑恐惧,逐步向理解、认同、参与、内化转变。
然而,在总体可喜的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看到一些问题。譬如,一些西方国家的智库在他们的调研报告中,仍然或有意、或无意地对“一带一路”的进行曲解。在众多的误读或扭曲中,有一种观点非常有代表性——“对冲美国‘印太’战略”说。然而遗憾的是,这种说法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经验事实上,都缺乏基本的依据。
首先,该说在时间上错位——究竟是“对冲”谁?我们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
“一带一路”倡议早在2013年底就已经被中国国家领导人正式提出来。所谓“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英文官方缩写BRI)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其目的在于,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而美国“印太”战略,据学者考证,则很晚才出现在美国政府的官方话语中。2017年10月18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蒂勒森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发表演说《界定我们与印度下一个世纪的关系》,通过援引印度总理莫迪的原话而高调确认印度是美国的“天然盟友”(natural allies)。他所描绘的“印太地区”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印太地区囊括印度洋、西太平洋以及两洋沿岸的国家,将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地区。”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印太”概念,使这个原本被多国学者和智库讨论的学术概念首次进入本届美国政府的官方话语体系。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首次亚洲之行及APEC峰会上的一系列讲话中,对该理念做进一步阐发。
此后,随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核态势评估报告》三份重量级官方文件的出台,“印太”正式从官方话语(discourse)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国家总体安全与国防安全等层次上确立相应政策。
随着2018年5月30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US Pacific Command, PACOM)正式更名为印太司令部(Indo-Pacific Command),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印太战略将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标志性战略,并在其执政期间为美国政府持续推行。在更名仪式上,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公开表示,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是为应对中国的战略挑战,因为“在印太地区有很多‘带’和很多‘路’”。
由此可见,究竟是谁“针对”谁,谁“对冲”谁?“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本质上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合作倡议,比建立在地缘政治、双边/多边同盟、明确针对第三方的“印太”战略早提出4年,持有“一带一路对冲印太战略”观点的人们,首先是犯了“枉顾时间先后顺序”的错误——一个四年前就被提出并加以实施的愿景,怎么可能如此准确地“预测”到4年后他国提出的“大战略”,并“未雨绸缪”、提前“对冲”?
更重要的是,“对冲说”无视“一带一路”和“印太战略”的本质不同。前者作为促进人文交流的桥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越了不同区域、文化、宗教信仰的藩篱,不仅没有带来“文明的冲突”,反而成为各文明之间相互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能合作与发展战略对接的同时,也将“民心相通”作为工作重心之一。通过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民意基础更为坚实,社会根基更加牢固。正如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所称赞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桥梁和纽带,让人民跨越国界更好交流……为不同文化和文明加强对话、交流互鉴织就了新的纽带,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作为对比,“印太”战略则带有明显的排他性和针对性。正如宋伟等学者所指出的:“印太体系的建构面临着两种战略路径选择:基于印太地区公共问题的治理体系与基于遏制中国地区影响力的同盟体系。”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印太的发展方向可以在“合作”与“对抗”之间。而从目前美方个别政要和学者的公开表述看,作为一种地缘大战略的“印太”似乎更多地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一趋势也并非不可逆转。中国、国际社会以及美国国内的有识之士,如果能够团结并行动起来,也有可能共同推动美国“印太”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相向而行,互学互鉴、优势互补,最终不仅达成双赢的结果,更为整个地区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注释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