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一带一路”提法之变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句式来描述“一带一路”,既有历史感,又有时点感,高度概括了“一带一路”的沿革和现状。“共建”是主题词。这也标志着,一带一路进入了“建设”时期,“倡议”成为了历史。
作者董少鹏系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2月21日一点资讯。
昨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了。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概念,引起关注。其实,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习近平思想涵盖治国理政的各个主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经济领域的内容。董少鹏认为,对于“一带一路”的表述更具有新意,值得充分注意。这个提法就是,“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先后提出的,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官方表述都是“`一带一路’倡议”,而避免“`一带一路’战略”的提法。其实,这就是一个战略。中方强调“倡议”这一提法,是为了充分展示中国的包容理念,即共商、共建、共享;倡议被大家接受了,就会形成共识,战略也就形成了;然后是付诸行动。其实,战略和行动是分不开的,行动中也要调整和完善战略。
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此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提法首次出现。随后,一带一路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使用。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强化了“`一带一路’建设”提法。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一带一路’建设”提法趋于稳定,倡议提法出现淡出趋势。董少鹏认为,倡议到了一定时间,也就必须进入建设阶段了。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句式来描述“一带一路”,既有历史感,又有时点感,高度概括了“一带一路”的沿革和现状。“共建”是主题词。这也标志着,一带一路进入了“建设”时期,“倡议”成为了历史。(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