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6 作者: 刘宗义
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14日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协议将于近期经联合国安理会审议通过后生效。专家表示,伊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未来协议能否顺利实施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中最大阻碍来自美国国会。短期来看,伊朗全面恢复原油出口也好,中东局势彻底缓和也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来看,伊朗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特别是与美国关系的缓和不仅有助于稳定中东局势,更能辐射至中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的安全对于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刊于7月16日金融时报。
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7月15日说,伊朗将进入民用核贸易领域。扎里夫是在结束维也纳谈判后,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机场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14日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协议将于近期经联合国安理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专家表示,伊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未来协议能否顺利实施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中最大阻碍来自美国国会。短期来看,伊朗全面恢复原油出口也好,中东局势彻底缓和也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来看,伊朗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特别是与美国关系的缓和不仅有助于稳定中东局势,更能辐射至中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的安全对于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7月14日,经历了十余载的争论与冲突,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终于就伊核问题达成正式协议。根据协议,美国、欧盟和联合国将解除对伊朗实施的制裁,换取该国同意对其核项目的长期监控。伊朗总统鲁哈尼表示,伊朗与六国达成核协议,为伊朗掀开了新的一页,解除了导致普通民众经济困难的制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宗义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未来协议能否顺利实施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中最大阻碍来自美国国会。短期来看,伊朗全面恢复原油出口也好,中东局势彻底缓和也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来看,伊朗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特别是与美国关系的缓和不仅有助于稳定中东局势,更能辐射至中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的安全对于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协议来之不易
作为全球风险事件之一,伊核问题近来频见报端。虽然早在今年4月2日,伊朗与六国已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旨在通过限制伊朗的核计划以换取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却有些分歧。伊朗方面希望一旦达成一项协议就立即解除制裁,而国际方面则希望逐步解除制裁。此外,双方还在如何进入有疑点的核设施问题上意见不合。如此一来,协议的“截稿日期”被迫一拖再拖。
如今协议达成,可谓皆大欢喜。据悉,这份协议共约100页,包括主体部分,另外还有五个附件,分别涉及制裁问题、核领域问题、六国与伊朗联委会的工作、核能合作以及协议执行计划,其内容涵盖了解决伊核问题涉及的所有关键领域。在协议中,伊朗对美国的食品销售禁令被取消,同时伊朗将被允许购买飞机。但是该协议规定,联合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禁令还将在五年内有效。该协议中要有一个制裁恢复条款,该条款规定,如果伊朗违反该份核协议对伊朗的制裁将在65天之内恢复。另外,此次达成的文件还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份决议草案。
伊朗官方媒体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政府最后一刻在铀浓缩、解除制裁以及检查方面的让步或许是促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关键。在美国作出让步后,联合国核查人员可以进入伊朗全部可疑核设施进行核查。该官员还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联合国安理会将最早于本月通过并执行该决议。届时,双边均会采取行动,包括在2016年上半年开始解除对伊朗制裁等。对于伊朗来说,这些消息足够振奋人心。一旦贸易制裁解除,伊朗便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把目光投放到中东地区的稳定问题上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周二的白宫例行讲话中表示,这份协议会为中东局势的变化创造有利机会,符合美国的一贯要求。他还对共和党掌握的国会表示会行使自己的权利拒绝一切阻碍核协议执行的提案。俄方专家认为,伊朗核协议为解决核不扩散问题提供了动力,尤其是对朝鲜半岛危机的解决树立了样板。
油价下行压力增大
记者注意到,国际油价当天的表现并未如预期一样加速下跌,不跌反涨。截至当天收盘时,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66美元,收于每桶58.51美元。
对此,刘宗义认为,市场反应表明投资者已经意识到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他看来,协议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主要障碍在美国国会。考虑到共和党对伊朗的态度,在投票问题上可能仍会面对两党博弈的情况,因此目前来说,伊朗出口全面放开为时尚早。相比之下,伊朗国内虽然有自由派、保守派和强硬派等多股政治势力,但鉴于自由派与保守派已经对协议表示欢迎,强硬派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伊朗方面倒不存在太大问题。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地缘政治来讲,中东地区冲突未来有加剧的可能。如果未来数年全面放开伊朗制裁,中东地区尤其是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宗教冲突可能升级为“代理人战争”,而石油供应尚未完全恢复的伊拉克最有可能受到影响。
鉴于此,分析普遍认为伊朗原油和天然气等的供应不会立刻激增。数据显示,伊朗当前的原油出口量为130万桶/天,预计明年恢复至2012年初210万桶/天的水平,而是否能恢复至历史高点270万桶/天,还要看未来数年伊朗国内石油供应投资情况而定。此外,从2012年开始,伊朗在中东海域浮船原油库存累积3000万桶,也是潜在供应来源。考虑到尽管全球经济的复苏拉动需求增长,但这仍需一年多才能消化来自伊朗的可靠供应增量。在低油价刺激消费影响下,全球石油需求平均季度环比增长20万桶/天,粗略估算全球石油市场仍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消化伊朗增长的出口供应80万桶至100万桶/天。
目前市场几乎一致认为,由于伊朗恢复供应进程较慢,出口解禁的时间点可能在今年年末,对油市的真正影响在明年显现。高盛预计,一旦伊朗庞大的石油储备将从2016年开始逐步重返市场,料将给油价带来下行风险。花旗集团大宗商品研究全球总监莫尔斯认为,油价在未来6个月之内不会有太大波动,在第三季度或有轻微回升,但此后仍将走低。如无特殊情况,纽交所原油明年或许会下探40美元甚至更低。
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推进
在谈到此协议对他国影响时,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5日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文章指出,作为伊核问题的重要“调停人”之一,中国将从中获益。报道还援引一家咨询机构总监梅丹的话称,伊朗能源出口增长还可能会导致争夺中国市场份额的竞争加剧。当新增伊朗原油源源不断涌入市场时,沙特作为中国最大海外原油供应国的地位将受到威胁,也将对俄罗斯原油构成竞争。
“协议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除了恢复出口的利好外,随着伊朗国际关系的改善,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有望前去投资。”刘宗义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此协议也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鉴于伊朗一直以来都有意加入上合组织,只是迫于受制裁国的身份而未能如愿。如果伊朗核协议得以顺利实施,制裁得以解除,伊朗很可能会成为新的上合组织成员。按照习近平主席在乌法双峰会期间的最新指示,上合组织不仅将作为政治安全组织存在,还要作为经济合作平台全方位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去。最后,美伊关系的改善有助于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势力,利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宗教矛盾壮大全球反恐联盟。“伊斯兰国”势力减弱不仅有利于稳定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拉克和叙利亚局势,更关乎中亚、南亚的安全。由于这些地区多为“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因此,这些地区的局势稳定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性也可想而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