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英:“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刘英:“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发布时间:2015-01-09 作者: 刘英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出访时提出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400亿美金的丝路基金,筹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拿出真金白银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被一些人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实际上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误读,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副主任。本文刊于1月9日经济参考报。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出访时提出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400亿美金的丝路基金,筹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拿出真金白银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被一些人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实际上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误读,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政治企图看,美国当年实施马歇尔计划旨在奠定其在欧洲的影响力,用以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此,马歇尔计划从根本上是服务于当时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不排除任何国家,而是呼吁沿途各国一起搭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快车,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并不带有政治色彩。截至目前“一带一路”所覆盖的60多个国家当中就有50多个国家对此表示出积极的响应。


  从具体内涵看,美国经济经过二战的快速发展,在战争结束后需要输出过剩产能,因此出银子发展欧洲经济让欧洲来购买美国产品。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在输出中国的过剩产能,是与马歇尔计划一脉相承。但事实上“一带一路”远不是马歇尔计划的重演,“一带一路”战略对沿线国家的经济拉动却远远大于对中国国内,而其中蕴含着的几千年来沿途各国人民交往的情谊,以及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包容开放精神的合作共赢战略,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人文内涵都远不是“马歇尔计划”所能比拟的。


  从附加条件看,马歇尔计划不仅剥夺了欧洲各受援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的权利,而且在援助中附加了大量条款。马歇尔计划还通过制度安排降低欧洲市场对美关税壁垒、扩大市场占有率、确立美元霸权地位。而“一带一路”战略则是脚踏实地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流动和人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做起,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其实是在南南框架下的共赢合作。


  从合作关系看,美国在马歇尔计划当中占有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将欧洲纳入美国主导的自由经济政策秩序之下,进而维护美国霸权。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完全是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无论是亚投行还是丝路基金的设立都是秉承开放性和包容性,相关投资也是美金而并未强制使用人民币,其实质是中国无偿搭了一个“平台”,邀请沿途各国一起来“唱戏”,这既非由中国“主持”,更非中国“独唱”,而是大家共舞的“众乐乐”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更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主张和新格局。


  从发展难度上看,美国版马歇尔计划只是推动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恢复重建,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则能拉动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凹陷”经济带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些国家大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总体落后。显然,“一带一路”战略的难度也是远高于当年美国对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的恢复重建。


  “一带一路”战略应该完全充分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要与沿线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需求,通过互联互通来实现共同发展,通过打造包括亚太自贸区的欧亚大市场来带动沿线国家经济腾飞。中国已经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70多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通过开放型经济建设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努力,也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为全球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