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吴思科:“一带一路”——来自中东的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吴思科:“一带一路”——来自中东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5-04-09 作者: 吴思科 

西方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可能对我们有些误解,认为我们要扩大影响,搞新时代的马歇尔计划。这也需要我们去宣传解释,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耐心和定力推进下去,但不管怎么说,同大国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和俄罗斯在这方面有一个稳定的沟通渠道,和欧盟也有这样的联系。我自己做中东特使的时候,也和安理会的四个常任理事国保持联系和交流,大家还是能够找到共同点的。

  作者吴思科系前中东特使,高级外交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9日观察者网。
  

  【“一带一路”战略正在推进,作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中东地区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3月中旬,中东特使吴思科对卡塔尔、科威特、阿曼等国进行了一轮访问,双方交换了对“一带一路”的看法。3月31日,吴思科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邀请,从中东角度详细解读“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在吴大使看来,中东和中国在“一带一路”上不仅有情感上的互通,在经济利益上也是一致的,中东地区需要中国这样强大的经济体起到带动和联动作用。本文为速记整理稿,由重阳研究院独家供稿,特此感谢。】

 

  主持人刘英:尊敬的吴大使,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上午好!

 

  3月28日,“一带一路”政策文件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公布,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丹麦等近50个国家有意成为“一带一路”的创始成员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吴大使,从中东的角度来对“一带一路”做政策解读。

 

  吴大使是我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前中东特使,在2012到2013年期间,他作为中东特使分别到约旦、以色列、埃及、阿盟总部,对中东的和平进程进行了深入沟通,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吴大使先后担任了驻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大使的职员、随员、秘书和公使参赞,担任外交部的办公厅秘书,西亚北非处的处长、副司长和司长,2000年到2007年担任驻沙特大使,2003年到2007年担任驻埃及大使,兼驻阿盟总部的全权代表,2009年到2014年担任中国中东特使。同时,吴大使还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下面有请吴大使给我们做“一带一路”的演讲,谢谢。

 

  吴思科:大家好。来到这里非常容幸,这是我内心的一句话,因为我一直跟踪研读重阳研究院的文章,非常受益。所以感谢王文院长的盛情邀请以及刘英主任周到的安排,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

 

  就像刘英主任讲的一样,“一带一路”文件刚刚发表,我们就有机会在这里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重阳研究院来说,其实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也很深了,有很多的见解,我在阅读的时候也非常受益。上一次王文院长盛情邀请之后,我正好又到中东去了一趟,走了几个国家,更关注各方对“一带一路”的反应。因为当时我们定的主题是“来自中东的声音’,我就想要多听听他们的声音,这样我们今天交流起来可能会多一点活的资料。

 

  我本人从事外交工作40多年的时间,一直在西亚、北非圈子里。今天讲“一带一路”,回头想一想“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文化积淀,它的影响是很深的。在各个国家交往中,“丝绸之路”是把我们连在一起的话题,是一个纽带,这一点毫不夸张。“丝绸之路”有两千年的历史,确实能够把双方的感情拉近,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挖掘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不管是中国,还是该地区其他国家,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包括对它的研究一直存在,尽管后来随着科技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原来的“丝绸之路”已经没有当年的意义了,但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它确实一直在发挥作用,这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我看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从历史上来讲,我们这方面的研究用卷帙浩繁来形容也不为过,确实花了很多功夫。包括到现在,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古丝绸之路”的怀念和记忆,而是更向往“丝绸之路”怎么能够在新时期创造新的复兴,这一点我在和沿路各个国家的接触中也有深深的感受。所以,亚欧铁路的修建,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我们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的铁路修通之后,又掀起了恢复“丝绸之路”的热潮,那一年有人形容是复兴“丝绸之路”转折性的一年,也就是说中西之间又沟通了。

 

  因此,我觉得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同世界联系的深度加深,需求加大,各方面对“丝绸之路”都呼之欲出,大家都想怎样恢复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国家主席后不长的时间内,就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思,给历史符号赋予新时代的精神,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也契合了当今的时代需求。因此,我感觉到“一带一路”提出之后,国内各个方面都很重视和关注,国外也挺关注,因为这个问题上,大家有共同的历史积淀。

 

  去年,卡塔尔外交大臣访华期间对王毅外长说了一句话,他说,“一带一路”的提出最容易拨动我们两国人的心弦,在新时期也会有更广阔的合作和发展前景。我觉得他的话还是有代表性的,所以,在“一带一路”推出之后,各方面都很重视,今天我就讲讲“来自中东的声音”。

 

  中国和中东都很重视“一带一路”

 

  中东当然有它的独特性。过去“丝绸之路”在中东和阿拉伯间也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文明和其他方方面面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期,“一带一路”横贯亚欧中间地带,陆海两条线处于一个汇集之处,再加上中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复杂的人文、宗教、民族,特别是新时期能源在人们经济社会生活的作用提高以后,这个地区作为能源富集带,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地位也在上升。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东的作用确实值得高度重视,也有它必须要发挥的作用。

 

  因此,从中国方面来说,我觉得最高领导人对这块都非常重视。去年1月份,在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想法之后不久,就在北京会见海合会来中国进行战略对话的代表团,团长是科威特副首相兼外交大臣,习主席和他的谈话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一带一路”战略构思想法、内涵、建立方式,包括提出一些愿意和科威特加强沟通的问题。还特别提到海湾是“一带一路”海洋和陆上的交汇处,科威特是中国实现这一战略构思的天然战略盟友,可见中国高度重视同海湾的战略合作。

 

  我印象更深的是去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成立45年之际,召开了中国-阿拉伯国家第六届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规格很高,科威特是轮值主席国,科威特首相也在这里,其他都是各个国家的外长和部长。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做了主旨报告,重点就是谈“一带一路”,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愿意加强同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想法,提到中东是天然的战略合作伙伴,还系统阐述了如何继承和发扬“一带一路”精神。习主席特别总结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见、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了新时期建立丝绸之路的具体想法,“共商、共建、共享”。

 

  这次会议还谈到了“1+2+3”这样一个具体的实施方略,也就是在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过程中,针对这个地区的特点,能源合作是一个主轴,用能源合作带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整个关系的发展,增进政治上的合作和互信,包括能源战略通道安全的合作。二是以基础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为两翼,带动双方之间的发展。三是提出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基础建设和商务合作,而是要在航天、新能源这些更高的科技领域进行合作,而且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比如在中国建立几个培训中心进行合作。很荣幸当时我也在场听了习主席的演讲,也看到了阿拉伯方面的反应,在后来探讨的时候感受到这个演讲确实起到了强烈的反响,显示了中国对他们的重视。

 

  埃及:“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

 

  去年年底,埃及总统塞西来中国访问,那也是比较独特的安排了,是去年我们外交活动的收官之作。在这次访问中,“一带一路”也是双方探讨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埃及有埃及的特点,它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一直起龙头作用,尽管这几年由于国内动荡转型带来一些影响,发展滞后,地区的影响力也在下降,但它毕竟是个大块头,各方面都很重视它。中国和埃及从外交上来说确实是很独特的一种关系,毕竟它是非洲阿拉伯地区第一个同我们建交的国家,关系非常好,所以中国一直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埃及的关系,把它作为我们地区合作关系的一个战略支点,因此也非常重视这次访问。

 

  赛西来中国之前,埃及刚刚实现了政治上的过渡,选出了新的总统,制定了新《宪法》,政治上有自己的路线图,一步步在走,同时还有一个经济振兴的路线图。埃及自己也看得非常清楚,如果经济得不到发展和振兴,民生得不到改善,新政权上来很难持久和得到民众支持。塞西上来以后很重要的一个精力就是放在发展经济上,也提出了一些能够提振民心的发展规划,包括开辟一条新的运河,把运河设计成双轨能够通航,带动周边发展,这些发展规划急需各方面给它投资,中国也是它很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重视埃及在这个地区的作用,埃及也非常看重同中国的发展,这方面是很契合的。

 

  因此,去年年底赛西来访问的时候,除了政治上的支持之外,对“一带一路”如何在这个框架下带动双方合作也进行了探讨,包括金融上给予埃及一定的支持,推动中国优势产能向埃及转移等等。再加上中国在苏伊士湾有一个经济发展区,我们在那里经营十几年了,第一期比较成功,初有成效,第二期签了协议准备发展下去,成为一个示范。

 

  “丝绸之路”的合作要寻求支点,以点带面,把支点建好,找到能早期见成效的地方。埃及就是这样一个很重要的点。因此去年年底赛西访问中国,双方也做了很细致的探讨。当然这还只是起步。让“一带一路”中像埃及这样的国家能够起到它的独特作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需求上,阿拉伯国家都把和中国的关系看得很重,“一带一路”也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机遇。这个地区不同国家有不同特点,海湾产油国有金融方面的实力,但它们毕竟经济体量小,要想长期发展,还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经济体起到带动和联动作用,才能够走得远做得大。就像上次习近平在外面演讲时说到的,“多行快,重行远”,因此他们也很看中与一个大的经济体合作,在这方面也下了一些功夫。

 

  科威特:准备建座丝绸城

 

  今年3月14日到21日,我刚刚到海湾这几个很小的国家,卡塔尔、科威特、阿曼进行了一轮访问,除了交给我的其他任务之外,我特意和他们谈到了“一带一路”,看他们到底怎么想的。我感觉他们对“一带一路”都非常有兴趣。

 

  首先讲科威特,他们准备用1300亿美元在科威特北部沿海索非亚地区建立一个新城,2035年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枢纽。

 

  这里,我特别介绍一下这个丝绸城的倡导人——纳什尔·穆罕默德·萨巴赫,他是科威特埃米尔的长子,当他父亲还是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的时候,他是当时首相的政治顾问。有一次他来中国访问,我那时候在亚非司当副司长,去机场接他,在交流的过程中,谈起他父亲和我们当时的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的关系非常密切,经常有信件沟通和交流。我就谈起了他的父亲在中国和科威特友谊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意思是你作为长子到中国来访问,使得这种友谊能够传承和发展下去。他当时就给我说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他说他很关注“丝绸之路”,这次来愿意和中方探讨一下怎么复兴“丝绸之路”,还说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在波斯湾底下掏一个隧道,把他们半岛和大陆连起来,省得绕一个圈子了,使过去的“丝绸之路”更加通畅。

 

  那时候他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说明他对“丝绸之路”的情结一直没有断。这个丝绸城就是他创意的。现在他是宫廷事务大臣,就在抓这个事。他父亲是埃米尔,他在那里还是很有影响的。我和他进行了探讨,他们说回去以后要和他保持联系和交流。他们还特意给我了一些设计材料,我能感觉到这个地区这些年受迪拜发展影响的刺激,大家都有一种雄心勃勃想竞争的味道,所以,他提出科威特的“丝绸城”也很雄心勃勃,想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金融和休闲的海上港口来联系亚欧。他们有钱,他说我自己投钱没有问题,但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所以,我就讲了,对方本来就有“丝绸之路”的情结,再加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思,他们很积极呼应,提出了一些想法。

 

  阿曼:郑和曾七次到过的地方

 

  还有这次去阿曼,我和他们的外交事务大臣、外交部秘书长都探讨了在“一带一路”情况下怎么进行合作的问题,对方集中力量给我介绍了两个地方。一个是阿曼的杜库姆经济特区,隶属于阿曼中部省杜库姆州,也是阿曼东北沿海的中心点,对面就是印度洋,因此它处在东亚、南亚、中非、欧洲远航线路的要冲地带,常住人口现在还不到5000人,区位优势很独特,从这里通航肯定比霍尔姆斯海峡风险要小一些。他们也规划在这里建设特区,包括港务、工业、物流、渔业、商业、休闲、旅游、教育八大区块,是一个很雄伟的规划。他们人少,就需要各方面的联系,和我们合作的意向也非常明确,希望我们去参与。

 

  阿曼方面还提出一个文化符号,这也很重要。因为大家知道阿曼有它海上独特的优势,公元八世纪中叶曾经有一艘苏哈尔号船从阿曼的祖法儿港到广州,成为了一段佳话,所以阿曼对此情有独钟。八十年代他们按照原来的规格重新做了一艘苏哈尔号,重走老路,200多天到了广州,这个船回去以后,就放在他们的国宾馆展示,成为马斯喀特市的一景。他们提出来要在郑和下西洋时曾经七次到过的塞拉莱港建立一座郑和纪念园区,树立纪念碑,同时建成一个休闲区,要有中国餐馆,可以旅游,既可以纪念郑和,同时也为来自中国的游客创造一个园区。我觉得这里面就有很深厚的文化符号,它把郑和与苏哈尔号连在一起,我当时对这个感受也很深。“一带一路”里有五通,除了道路连通、金融贸易这些之外,最后一点是民心相通,这种文化符号确实要重视。阿曼提出的这个想法就是五通里的民心相通,值得我们关注。

 

  所以在那之后,我就说除了杜库姆经济特区有双方合作的机遇之外,郑和纪念园区带动的双方文化和旅游交流,也凸显了我们古代文化的交流,把郑和这种和平交往的精神传播开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应该说双方也是很契合的。所以,我觉得阿曼这个地方,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间,有很深的内涵。

 

  卡塔尔:建设多哈新港

 

  再讲一下卡塔尔。卡塔尔在谈到“一带一路”时,说要建一个多哈新港区,现在这个港口不够用,要把它扩大。这里原本有铁路和外界相通,又提出了一个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有一个铁路相连的规划。因此多哈新港,除了港口扩建之外,连通方面也有它的一套设想。卡塔尔提出希望中国企业参与,和中国加强合作。卡塔尔这个国家很小,但它的天然气储备丰富,所以,它的资金很充足。这些年,卡塔尔在中东地区的活跃度和发挥的作用远超出了它的国界和体量,卡塔尔国家体量小但能量很大,各方都很关注这个地区,褒贬不一。但它毕竟是一股力量,大家都关注它,这也是很现实的。所以,这几年作为中东特使,我基本上每年都要去一趟卡塔尔。后来想卡塔尔这么小,为什么这么有影响?因为我觉得它有一个半岛台在那里,好多事情半岛台在那里搅和,需要和半岛台进行交流。所以,这个小国家闹出一个大作用来,引起大家对它的关注。

 

  因此,刚才讲的多哈新港也有它雄心勃勃的构想,希望我们能够参与其中。我又想科威特的丝绸城和阿曼杜库姆经济区、多哈新港都雄心勃勃,想把自己打造成这个地区的综合性据点,有点和迪拜一争的意思,大家手里都有点钱,都想借助这个机会。我们怎样利用这种机会和他们加强合作,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黎巴嫩:帮我们建座新楼吧

  

  最后我也去了一趟黎巴嫩,和他们探讨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当然黎巴嫩有自己的特点,它的经济实力不是太强,长时间处于动乱中,现在就是一种寻求稳定、寻求发展,更希望别人给他们多一点援助。所以,它想的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都建设起来以后,怎么能够对他们进行援助。他们现在是百废待兴,包括外交部长说我们现在外交部大楼都是危楼,给我们帮帮忙,建一个新楼吧。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要看怎样适应它。黎巴嫩作为地中海很重要的一个国家,我们也要探讨同他们的合作。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讲多予少取,先予后取这样的构思,在需要的时候也重视和他们的合作。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对“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关于共商,我的想法是要贯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从提出到现在为止,可能是务虚的方面,大家探讨它的意义、内涵和怎样合作更多一些。我们和外面做了很多的交流,我觉得也是共商的一个阶段,使各方面更多地了解。真正到项目开始实施,也要坚持共商,相互尊重是成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带一路”是长期战略构思,需要考虑怎样能够真正让大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做下来,达到五通的目标,这需要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又需要一步步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的项目。而且跨度很大,涉及到几十个环境、民族各不同的国家,因此每个方面都要进行很深的探讨和交流,包括每一个项目的起步,都需要非常谨慎,这是研究和共商的阶段。

 

  刚才讲到埃及已经有它的园区、苏伊士运河和新的航道,尽管这个航道它自己很看好。首先要鼓励它的国民进行投资,它会带动整个配套项目,包括基础建设、港口建设,这里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我刚才讲的产能转移,在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怎样走出去,这也需要进行很好的探讨,把“共商”贯穿到整个过程中,显示了相互尊重。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避免这种对外合作成为我们独大,好像认为有了规划、有了投入,反正丝路基金是我们自己的,亚投行我们也占大头,要特别警惕这种老思路和老办法。要注意防范风险,深入研究和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一点对于“丝绸之路”能够开展起来、走的尽可能平稳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共享,就是怎么样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这也是整个过程中要考虑的。特别是中东现在还处在一个大的变局中,处于一种历史性的转折,用百废待兴来形容这里的很多地方也毫不为过,因此他们认为“一带一路”是他们的历史性机遇,可能希望我们更多一点投入。怎样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使双方都能建立起共建共赢的思想,也要在交往中进行沟通和实践。真正找到一个双方利益更大的契合点,能够合作得更扎实,走得更长远,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另外针对这个地区的特点,怎样增加人文交流,实现心灵沟通,也是保障我们“一带一路”能够圆满成功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前面也讲到了,这个地方的民族、宗教、文化有它自己的独特行,非常卓越也非常复杂,要增加相互了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原有中华地区的文明对话基础上,怎么样增加智库之间的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确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前不久重阳研究院的领导到伊朗做了一次访问和交流。我到过一次伊朗,我听使馆的人介绍,那次沟通和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智库方面的交流,人文的沟通,有时候往往能起到正式外交起不到的作用,以后这方面的交流沟通也需要增加,包括青年党派、宗教各方面的交流都有进一步加强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沟通,使建设“丝绸之路”达到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现在讲的是亚洲,其实我们和中东在寻求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一点上也很有基础,从历史上我们就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更多是友好的交往和利益上的相互补充,双方之间有很好的基础。

 

  和中东域外大国也要搞好关系

 

  同时还有一条,“一带一路”建设讲到开放性和包容性,中东地区除了地区的各种矛盾交汇复杂之外,它对域外大国,包括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影响力,有它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利益诉求。中国进入中东是比较晚的,是后来者,这些年我们和各方面的关系不断发展,交流不断增多,但总体上和美国、欧洲、俄罗斯相比还是略逊。我们怎样运用好大国关系的平台也需要考虑,当然在这里我们有一定的沟通渠道,包括和美国,我们在政治、经济战略对话框架下,有一个中东问题的战略对话,我们是副部长级,对方是副国务卿级。在中东这个地方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我们的共同利益诉求,保持这个地区的相对稳定,不要让它出现太大的问题,怎样努力使这些问题可控,保证战略通道的安全,这方面我们和美国都有共同的利益。

 

  同时我们也有很多分歧点,比如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问题我们有不同的主张,特别是现在的热点叙利亚问题,大家都同意要坚持政治解决,但怎样实现还是有分歧。但有分歧不阻碍我们进行交流和对话,通过对话可以形成更多的共同点,在一时达不到共同点的时候,可以求同存异,有些问题可以搁置。

 

  西方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可能对我们有些误解,认为我们要扩大影响,搞新时代的马歇尔计划。这也需要我们去宣传解释,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耐心和定力推进下去,但不管怎么说,同大国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和俄罗斯在这方面有一个稳定的沟通渠道,和欧盟也有这样的联系。我自己做中东特使的时候,也和安理会的四个常任理事国保持联系和交流,大家还是能够找到共同点的。有时候从他们的角度不太理解中国的做法,认为我们不透明,我们就解释说我们是最透明的,我们就想做这个东西,我们要做的目标也说得很清楚。所以,要增进同中东国家的沟通,除了地区对话沟通之外也要同大国沟通,尽量减少我们在实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愿景过程中的一些障碍,没有障碍是不可能的,但要尽量化解它,在建设和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我们的规划。

 

  这是我对中东地区的一些看法,也向大家介绍了对方的一些看法和愿望,他们的一些思考。这中间哪些方面可以对接,哪些方面可以先做起来的,哪些方面在认识上还有一些差距需要我们注意,当然包括这些地方局部动乱也是一个常态的问题,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在动乱过程中,我们怎样寻求机会,在乱中发挥我们的作用,也是需要思考的。比如刚才讲的叙利亚,乱的状况还会继续,可能还会延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叙利亚政府保持关系,和反对派进行联系。有些东西现在不能说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机会,但也是要思考的。比如“一带一路”,叙利亚这个地方有一个塔塔木尔,过去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点,现在成为了一片废墟,它有几个当时建筑物的残留,就像圆明园的石头一样。那里也有“丝绸之路”的情结,另外它面对地中海,也是下一步我们往外丝绸之路的延伸,海上和陆上在那里也是一个交汇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推动它的热点问题走向正式解决,同时探讨下一步我们推动哪些合作。这个时候他们也有这样的诉求,我们提出一些合作,对他们来说也是雪中送炭,也可以为我们的以后合作做一些铺垫工作。这也是一种想法,供大家在思考问题时做一些参考。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