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陈晓晨:为什么中国要参与全球治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陈晓晨:为什么中国要参与全球治理?

发布时间:2016-09-30 作者: 陈晓晨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把“全球治理”变为舆论“潮词”和显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那么,到底什么是全球治理?为什么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在哪里?

  作者陈晓晨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成书婧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生。本文刊于9月29日中国网。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把“全球治理”变为舆论“潮词”和显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那么,到底什么是全球治理?为什么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在哪里?


  没有全球政府的全球治理


  笔者认为,全球治理,就是在没有一个全球政府的情况下,通过各国之间开展机制性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


  首先,全球治理是在没有一个“最高政府”的情况下进行的。随着国际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等问题已经很难依靠单个国家的行动解决。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高于主权国家之上的政府——联合国并不是这样的全球政府;美国有些人想要全球政府,但并不能实现,美国自身也有从全球事务中收缩的倾向——这是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最根本的不同点。政府之上无政府,这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背景。


  其次,全球治理的基本方式不是战争与冲突,而是谈判与合作。战争和冲突给人类带来了无数梦魇,时至今日仍然如此。而且,更重要的是,正如我们在中东和其他地区看到的,战争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更多问题。因此,要想解决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主权国家之间的协商、谈判与合作。


  再次,全球治理与其他国家间合作的不同点在于其是机制化的合作。由于具有共同的利益,各国之间能够相互调适并采取联合行动,为国际交往提供可遵循的规范。G20、金砖国家峰会,包括中国发起的亚投行等,都是全球治理的代表性机制。目前全球治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重要的问题,其应当超越危机应对的功能,成为推动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最后,全球治理的“标的”是全球性问题。过去,一国政府解决本国之内的问题就够了。我们也经常说,“搞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的贡献”。这句话今天也仍然有道理。但是,时代已经变了。独善其身已经无法做到,必须打开门窗,才能打扫自己的屋子。


  中国到了参与全球治理的时候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仅仅是一个大国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已经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如果说30年前改革开放是破除了关起门来搞发展的迷思,那么如今我们也应该破除关起门来搞规划的迷思。当下中国已经进入产业资本“走出去”的时代,要想培育市场、培育需求,必须要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先行投入,扩大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提供融资等支持。中国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也在输出中国标准和中国价值,形成世界对中国的制度性依赖,由此才能为我国产业升级和打开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拿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例子。就在前几天,笔者带领的一个小组刚刚结束了对新疆的调研,感触颇深。过去,我们对西部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对口支援,“输血”不可谓不多,用心用力不可谓不大。当然,这些固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整体相对贫穷落后的局面。要想为西部发展提供真正的动力,必须要能够“造血”。


  为此,就要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沿边开放的新高地,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将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同东南亚、中亚与西亚等地区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对于加强西部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全球治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能够在国际交往中更好的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最大的不足是人才


  G20杭州峰会的举办、“一带一路”三年初成,亚投行稳步运行,中国即将接任金砖机制主席国,这些都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上取得的成绩。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目前还处在初学的阶段,还面临着体制、机制、观念、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制约着我们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


  其中,人才不足的问题尤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这可谓一语道破问题所在。


  人才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关键性的问题,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尤其如此。笔者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参与国际交流乃至国际谈判,对此体会颇深。过去,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专业划分,强调专业出身,比如笔者经常被问到,你是学英语的,还是学外交的,等等。这种过分强调专业划分的做法,束缚住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结果往往是懂业务的外语并不熟练,干着急说不出来;而翻译岗位只能原封不动地翻译现成的文本和讲话。政策语言和学术语言不能“互通”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因此,要想解决人才问题这个瓶颈,必须要以综合能力作为指导,全面培养既懂国内、又懂国际,既懂业务、又懂外语,既有学术功底、又有政策水平的综合型人才。这是不容易的,但却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要想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必须同时把大家的事情搞好。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动因,也是今后加强各方面能力建设、尤其是人才建设的努力方向。(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