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何亚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中国外交的方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何亚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中国外交的方向

发布时间:2019-11-26 作者: 何亚非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到十九届四中全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做了系统的阐述,再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球治理赤字和困境提出的一系列有中国大国外交特色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尤其是中国积极倡导与各国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凸现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希望而且正在为世界秩序的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何亚非系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到十九届四中全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做了系统的阐述,再看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球治理赤字和困境提出的一系列有中国大国外交特色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尤其是中国积极倡导与各国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凸现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希望而且正在为世界秩序的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持续开放,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关于当今时代变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此,各国需要相向而行,破解全球治理的各种难题和全球性挑战,共同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变局”之所以“百年之未有”,首先是因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这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整体力量上升,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创造了历史奇迹。


世界银行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占全球GDP之比为15.9%,美国23.88%,中国已达美国的60%。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推动下,通过努力奋斗,已经成为全球生产链重要组成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大市场和人类利益共同体开始形成。中国是近13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个国际贸易网络推动了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中国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达30%以上,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中国,是各国的共识。


其次,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衰落和中国等其他发展道路/模式的成功,使世界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突出。以美国等西方新自由经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漏洞百出,资本贪婪无度、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国内治理乱套,社会分裂严重,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都出现制度性危机,再次考验西方的自我调节能力;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碎片化和无序状态加重,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面临重新调整的新格局。


再则,新科技革命带来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方式和国家竞争形态的重大变化。主要国家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外空等新技术的投资研发。科技能力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上升为大国竞争与合作的主场。


科技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的重要动力,但往往也是推动世界经济政治秩序转变的重要动力。以往几十年全球化的经验表明,技术革命在推进经济发展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会加速贫富差距的扩大。


这并非技术革命的本意,而是政府和社会没有很好的兼顾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实现相对平衡。目前在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出现的民粹主义泛滥导致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逆流,事实上就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利益分配出了严重问题,就像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得出的结论,主要发达国家这几十年来资本收益远远高于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资本与劳动的差距,也就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出于社会中下端收入阶层的人们日益失去安全感,对社会、政府和全球化的对立情绪驱动了民粹主义卷土重来。


最后,世界经济受周期性调整、主要经济体经济转型、新技术革命冲击、生产链重组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再次下调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至3%。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大国过度依赖货币宽松政策和低/零利率产生的金融风险积聚,再次发生地区和世界金融危机是“灰犀牛”,已不是“黑天鹅”。美国等西方国家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催生的保护主义、“本国优先”盛行,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烽火四起,以规则为基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有崩溃之虞。


面对充满风险和动荡的世界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强调,中国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国际合作,都身体力行,努力实践这一重要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范。


时代所问,中国有答


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如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治理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扩大,世界经济中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国为解决国际社会的普遍难题贡献的中国总思路、大方案。中国外交始终坚持以此为指导,积极推动各国在全球化新时代更加紧密的合作。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而不是一两个国家说了算。新中国70年来多边主义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坚守,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坚持履行大国担当,与世界各国合作破解全球治理赤字,坚定不移的维护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联合国宪章》包罗万象,始终是国际社会坚持以规则为基础多边主义全球治理体系的“罗盘”。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东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发挥了建设性、互补性作用。


然而,这几十年,多边主义内涵、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联合国成立伊始主要是建立大国协商一致的集体安全体系,确保人类避免再次发生战争浩劫。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冷战终结,世界多极化加速,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以多边协商、谈判解决地区和全球问题成为处理世界事务的主要渠道。多边主义道路从在政治安全领域,扩大到经济金融、健康卫生、科学技术、标准制定、外空海洋、网络空间、军备控制、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其理念和机制与各国外交和全球治理密不可分。


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改革开放努力的方向、大国外交追求的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全球化而孤立的发展。如今,全球化遭遇反全球化的逆风,美国作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执意“退群”,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减少军备竞赛的《中导协议》,重新谈判各项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和机制安排,增加了全球化的阻力,给下行压力日益增大的世界经济增加了触底回升的难度。


近两年,全球经济和金融风险积聚,国际贸易体系、货币体系较量更加复杂、激烈,加剧了全球贸易流的分化和资本市场动荡。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均面临新的经济金融危机的风险。


中国怎么办?中国外交又该如何助力全球化推进、防止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再次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趋完善,共同培育世界市场需求。


中国为此发挥了积极、引领性的作用。中国倡导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进包容、开放、互助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把更多国家拉入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把全球化的“蛋糕”做大做厚。中国和世界相互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更好、更便捷的制度性安排,在坚持重要原则的基础上认真改革WTO,使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方向,努力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合作共享平台,促进区域和世界经济持续开放和融合。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平衡,净出口从2008年占GDP的9%下降到2018年的1%,且继续下降。


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战略互信,坚持以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尽可能减少地缘政治博弈的干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当前,地缘政治矛盾和大国关系明显紧张,包括“修昔底德陷阱”在内的种种地缘政治的陷阱层出不穷,大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在上升,“零和”博弈思想抬头,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所必需的国际信任和合作受到严重侵蚀。


近年来,地缘政治矛盾和大国关系更加复杂紧张,虽然大规模战争由于核武器等因素已经成为小概率事件,但是局部冲突、地区热点升温、恐怖主义蔓延、民粹主义催生的无政府状态,乃至大国被第三方拖入冲突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比以往增大,需要各国把建立战略互信、培育互尊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互信、减少猜疑。大国之间的战略对话机制需要恢复并真正发挥沟通和建立互信的作用。


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增强文明对话和交流的意识和力度,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基于自身文明历史和特点的差异性,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摒弃傲慢和偏见,推动人类各种文明的共同发展和完善,并为能够承载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文明融合创造条件。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平等相待、尊重对方,而不是自以为是,抹黑其他文明,酿成文明冲突的恶果。现在出现了以宗教、种族、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同,来区分不同文明、鼓动文明冲突的极右势力,虽然尚未占据西方社会的主流,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美国的班农就是典型人物。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种种悲剧包括战争,往往都是把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矛盾纳入文明的对立与冲突,结果被宗教和种族的偏见和狂热所绑架,把世界拖入战争的浩劫。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必须牢记在心,要立足人类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致力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各国人民安居乐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避免因一时一事的短视犯下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是天下大同、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与其他文明有着相似的价值观。这是中国与其他各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平与繁荣是全人类的永恒期盼,也是当今大国的共同责任。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路线保证,中国外交将始终以此为指导,孜孜以求,努力奋斗。(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