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王义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发布时间:2018-05-23 作者: 王义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的意涵。在这一思想体系中,持久和平是目标,普遍安全是追求,共同繁荣是机制,开放包容是路径,清洁美丽是基础。由此可见,它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国际延伸。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的意涵。在这一思想体系中,持久和平是目标,普遍安全是追求,共同繁荣是机制,开放包容是路径,清洁美丽是基础。由此可见,它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国际延伸。

  

其一,持久和平是人类恒久梦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墨子“兼爱非攻”、康德“永久和平”、泰戈尔“世界在这鸟巢中相会”等先贤思想,将“和平是战争的间隙”变成“持久和平”这一共同追求。其二,普遍安全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从人的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到全球安全,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到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安全观。其三,共同繁荣是经济全球化的切实目标,然而由于遭受贫富差距的巨大冲击,美国倡导的节省劳动力、欧洲倡导的节省资源的两种创新模式抵消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导致经济全球化的边缘化。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繁荣。其四,开放包容是国际体系的改革方向,然而由于受到霸权体系、联盟体系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严重挑战,国内也遭受极端思潮、民粹主义的强烈冲击。文化因开放而繁荣,因包容而博大;国家因开放而先进,因包容而有序;世界因开放而进步,因包容而和谐。其五,清洁美丽是“地球村”的天然特征,但它深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的考验。为此,可持续发展被写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的导向,可以概括为传统、道统与正统相融合。传统,是中华文明和人类其他文明传统。中西方各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礼记》中的“天下大同”思想是中华文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集中体现,“弥赛亚”则集中展示了基督教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清真言”是伊斯兰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我这里所说的道统,是近代以来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正统,是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因。党的十九大报告阐明的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初心是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内而外,从中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到鼓励世界其他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将命运掌握在其自己手里;融传统、道统、正统于一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全球治理的世界智慧。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