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刊于10月23日《华夏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有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阐述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国外交的人士认为,习近平首次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大国关系来概括中国的对外关系,并首次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两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在十九大开启“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是否正逐步向一种新型外交转变?这对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未来政经合作关系将有何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中国集中外古今大成的外交新思想影响之下,世界还会发生更多积极的变化。
王文表示,十九大肯定会对全世界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现在不是世界影响中国,而是中国影响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变化的牵引力,这是肯定的、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宏大历史现象。”
他还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提升,中国越强,相互争霸的可能性就越低。中国代表一种新型文明,这实际上突破和颠覆了原来的理论。“中美之间应该共同携手。基辛格曾提出中美应`共同演变’,但实际上称中美`共同进步’更适合一点,整个世界格局也会因为中美之间的共同携手、共同进步,出现新的迹象。”
王文是中国新型智库的一位标杆人物。学界评价曾是优秀媒体人的他把强悍作风带进了中国智库界,像是一个永动机、一个全媒体,总是力求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年王文悉心研究各种前沿问题,几乎马不停蹄地奔走于世界各地,自信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了许多新锐观点。从20国集团峰会到“一带一路”倡议,从智库建设到中国道路,从互联网金融到全球治理,他都有独到见解,受到许多关心中国崛起和世界大势者的关注。其专著、编著与译著包括:《美国的焦虑》《2016:G20与中国》《世界治理:一种观念史的研究》《G20与全球治理》《政治思想中的国际关系学》《伐谋》《看好中国》等20多本。尤其王文自2013年初参与创办新型智库人大重阳3年多来,撰写、牵头的研究报告多次获得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连续3年参加G20峰会,与G20国家多数领导人均有面对面交流。2016年5月1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王文是其中受邀参加并发言的10位学者代表之一。
王文被评为“2014年中国智库十大代表人物”(中国网),获“2015年中国最佳评论作品奖”(中国政府网)、“2015年中国改革发展领军人物”(中国发展网)等奖项。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两年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评定的“全球智库150强”(仅有7家中国智库),也被官方任命为2016年G20共同牵头智库、“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等荣誉。
目前,王文除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还兼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新华社特约分析师等,并在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集大成思想影响世界
发生更多积极变化
《华夏时报》:对于十九大报告里有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外交的一些新提法,你怎么看?
王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实际是中外古今相关思想的一种沿承。
在中国,西周时期就有所谓“天下大同”的理念;后来《孟子·尽心上》则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北宋张载时期,所谓“张载式命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教”,奠定了宋明理学的核心话题、宗旨、方向和目标,指明了天人合一、民胞物与、乾坤父母、尊礼贵德的社会、学术使命,以及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理想。这些都是关于“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思想之精髓。中国现在发达了,当然要兼济天下。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根源于中国三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下抱负的精髓。
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当西方人的视野还聚焦在地中海的时候,诗人但丁就提出世界治理的理念,“要建立世界帝国”。十几年前我出过一本书,叫《世界治理:一种观念式的研究》,其中研究了从但丁到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人有关世界治理的整个观念、理论及其思想史。上世纪,西方提出了“国联”,上世纪40年代又提出“联合国”,后来提出“G20”等等,这一路过来,现在我们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并把他们的思想加以升华,总结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外古今人类思想的结晶,是发展到近代以来的集大成之思想,习主席把它给总结出来了,这具有时代思想的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融合了人类在21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安全等各个方面互相依赖的状况,这样一个状况对于未来各国之间的合作将会产生至少三方面的重大影响和推动。
第一,强化各国间贫乏的政策沟通,以减少乃至避免更多尤其是大国间的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讲的是在战争中,无任何一方会获胜,因此要避免战争,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加强政策沟通,避免大国的冲突造成人类共同的悲剧。世界各国间有了更好的政策沟通,才会有更好的全球社会环境,人类文明才会有更进一步良性发展和繁盛的基础。
第二,把人类相互联通、沟通命运的未来阐释清楚,也会在经济上进一步加强各国间互联互通的政策导向。人类要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之间的经济、贸易、基础设施、金融就应该更多地通过各国的合作加以互联互通起来。对未来而言,这方面的互联互通还须进一步加强。
第三,极大地提升各国之间社会的全球认同和人类认同。过去我们只认同国家,现在不仅要认同国家,也要认同国家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更大的认同感,将使得全球各国社会之间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进一步加强。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初步的理解就是,在中国这一集大成的思想影响下,世界还会发生更多积极的变化。
《华夏时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想,将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的冲突、国家利益的冲突、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冲突?如何解决理想实现过程中的一些障碍?
王文:首先,人类的发展是不能怕障碍的,人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重要的是不能扩大障碍,而是以客观、平和的心态看待某一个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第二,努力克服障碍的时候,往往会突然发现实际的推进速度比原先想象的更快、更容易、超预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4年前提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甚至都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但“一带一路”发展至今,习主席自己都说超预期。这说明整个人类追求互联互通,追求共同命运的发展,已成为发自内心的共识。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坚定信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
第三,这么一个宏大的概念推出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出现障碍是正常的。任何进步都具有时代性,具有曲折性。例如,奴隶社会时,有人说奴隶社会最后要实行分封,然后出现了封建社会的蜕变和进步,也面临着很多的战争;资本主义社会在17世纪开始出现的时候,遭遇法国大革命、英国大革命、美国大革命等等,但人类历史仍然继续往前走;今天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危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讲,必然有新的形态或社会互动方式,去替代和拯救目前的资本主义形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命运共同体”肯定是拯救和防范下一轮更大危机出现的一个重要选项和中国式集大成方案。遇到障碍肯定是正常的,道路也肯定是曲折的,但人类往前走的目标和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此,我们要客观、冷静、平和地看待可能面临的障碍。
“天下大同”的全球史刚刚开始
《华夏时报》:中国外交是否正逐步向一种强国型外交转变,这对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未来政经合作关系将有何影响?
王文:第一,大国外交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个特点。但是我们的大国外交不是霸权外交,强国外交同样不是强权外交。从这个角度来讲,强国外交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式自信,是根植于中国应对我们从1840年以来被西方所谓“打倒”以后,重新振作起来的一个过程,表明了我们对自己实力的一种客观评估。这个时候难道不提强国外交,不提大国外交,还提小国外交、弱国外交吗?没有任何一个词能比“强国外交”、“大国外交”更能客观描述目前中国现今对外交往的政策。
第二,实际上,强国外交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崛起以后,对于世界、对于全球治理的责任感和担当感。我们在强国外交过程中,不是强权外交,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于世界分享我们的发展经验,提供我们各方面的援助,我们承担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呵护各方面的和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过去30多年来唯一一个没有发生没有发动也没有参与战争的大国,中国是过去30多年来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的大国,中国是过去30多年来世界各国社会最稳定的国家,所以说中国是一个最负责任的大国一点不为过。比美国负责任百倍,这一点我们很有自信。我在美国国务院访问时也跟他们讲:世界历史会清算十几年前你们的罪孽,你们打伊拉克,美其名曰为了民主、为了人权。你们屠杀伊拉克将近100万人,世界历史会清算你们的罪过。其实现在美国自己都懊悔得要死,世界历史会记载美国式的野蛮,美国式强权的霸道、血腥、残忍,和对世界的破坏、灾难,世界历史会逐渐看清楚这点。我到将近100个国家讲过课,见了三四十个国家的总统、总理,我都跟他们讲,他们都非常赞同:现在应该重新评估美国的过失。过去以为它的过失很小,现在发现美国过失很大;现在也应该重新评估中国的贡献,过去大家觉得中国贡献很小,后来发现中国贡献很大。
我也跟《历史终结论》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有过一个很长的对话:历史根本就没有终结,真正的世界历史刚刚开始,我们的历史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全球史才刚刚开始。
《华夏时报》:既然是强国外交,在与大国之间进行合作的同时,是不是要提出跟过去不一样的一些要求,也会有一些跟过去不同的担当?不同的要求和担当会引起什么样的担忧?
王文:提到强国外交,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我们要强化自己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只有我们自己强了,才能在整个强国外交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实际上内因才是主要的。
我觉得强国外交、大国外交,根本是根植于中国本身的长治久安。就此而言,十九大报告中,24800余字里,绝大多数篇幅是讲国内事务。为什么我们的目标首先是2035年要实现基本的现代化;其次是2050年要实现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美丽的中国,这些大部分都是国内概念。中国哲学里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我们要参与外界的全球治理,推行强国外交,履行天下担当,首先要把国内治理好。
对于民众来讲,也要有历史和时代的担当感。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全球公民时代,老百姓也要有全球的担当,中国人不能只是偏安一隅,还要有更多的胸怀天下,成为一个优秀的世界公民、全球公民。对企业、个人都要有这样的要求。企业出去要讲责任,要服务于当地,要更大地当地化,不能捞一票就走;个人到世界其他国家,不能随地吐痰,要讲求礼貌、讲求文明等等。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实际上,强国外交对政府、企业、社会、个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夏时报》:“强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在全世界会不会因此把中国和美国做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未来究竟谁真正有益于推动全球治理?
王文:首先,不用硬性地把两国进行零和化的非彼即此的对比。中美的合作远远大于冲突,中美的双赢远远大于零和,这是很明显的,我在很多文章中讲述了这个观点。老讲中美之间的摩擦,每年贸易摩擦上百亿、几十亿,当然数额很大,但相比中美贸易整个体量6000亿,是很小的部分。中美冲突是挺大,但中美全球合作更大。我们分析的时候会突出冲突感,但包括美国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开始接受中国领先世界的事实了。这几年我和很多美国人交谈,发现他们已开始接受并承认中国就是第一:你可以当老大,没关系。包括特朗普在内也是一样的。特朗普先要顾好美国,但他对中国的仰慕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所以我认为实际情况是,不需要把两者对立起来。
第二,未来中国要走的道路肯定是基于美国的经验,我们吸收了美国很多优点和教训。正如美国的崛起也吸收了英国很多教训和经验一样。过去英国殖民,建立殖民地,美国不搞殖民,搞门户开放、自由贸易区、联合国、国际金融贸易体。美国的崛起,其对世界的看法,是建立在19世纪英国基础上的,英国也建立在西班牙、葡萄牙当时屠杀的基础上。人类一直往前走。中国的崛起和进步又回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人类进步的结果,不只是中国人努力的结果,是人类智慧走到了今天共同的结果,也吸取了美国很多智慧、西方的很多智慧。这样一看就释然了。
所以,天命所归是大国。人类的命运会在某个时期、某种时候让某一些国家和某一批群体来承载人类命运往前走的使命和责任。20世纪时,美国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联合国各方面就不说了,“二战”时期,各国在它领导下打败法西斯。我们要感谢美国尤其是20世纪中叶做出的贡献。但问题是,美国的某些人,罗斯福以后的子孙们最后就狂妄了,提出“历史终结”,最后却没有把这个终结做好。富不过三代,它的经验在21世纪不够用了,甚至出现了落伍,落后于时代。时代就像一个上帝、像一个老天爷一样,把这个接力棒交给了中国,中国承载的不只是之前从1840年近现代化以来的一个沉淀的接力棒,更重要的也是承载了整个人类让它推动构建“天下大同”的接力棒。
中国三千年的历史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就是世界如此仰慕中国,世界如此愿意跟着中国走。这种聚焦一方面确实体现了全世界给你行注目礼,是一种幸运,我们很骄傲、很自豪,但另一方面也是压力重重,我们不需要过于骄傲,某种程度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挺大。这个时候我们要披荆斩棘、沉着前行,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中国越强,
大国相互争霸的可能性就越低
《华夏时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第十二个部分提出外交新理念,联想下个月特朗普就要来访,整个国际政经格局、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包括中俄关系,还有整个东北亚局势,会否因此产生什么微妙影响?
王文:十九大肯定会对全世界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现在不是世界影响中国,而是中国影响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变化的牵引力,这是肯定的、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宏大历史现象。我们过去经常讲:了解世界、改变中国,现在反过来了,是了解中国、改变世界,让全世界了解一下中国,然后发生改变。我认为中美之间的力量,在一个非常微妙的胶着期。特朗普其他方面的政策,我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在对华政策方面,截至目前还是对华有利的。所以我非常恳切地期待未来特朗普应该保持对中国比较尊重、发自内心仰慕中国的一种政策,并且两国之间互惠互利,建立一个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国外交关系,然后在现有很多平台下继续进行合作,这样中美两国都能够受益,世界也能受益,这是可期的。
我经常讲,在中美目前相互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国际关系理论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那时候讲大国之间必然会有冲突,必然会有大国争霸,中美之间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在下降。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提升,中国越强,相互争霸的可能性就越低。中国代表一种新型文明,这实际上突破和颠覆了原来的理论。
我认为中美之间应该共同携手。基辛格曾提出中美应“共同演变”,但实际上称中美“共同进步”更适合一点,整个世界格局也会因为中美之间的共同携手、共同进步,出现新的迹象。
《华夏时报》:对于新时代外交有没有什么新建言?
王文:最想说的是,要继续落实和贯彻目前提出的很多概念、很多想法和理念,即进一步务实化。目前中国外交也好、中国发展也好是在路上,美国是在路口,我们的路已经指得很清楚了,2030、2050,我们顺着路一步一步走踏实就行了。美国、欧洲都在十字路口,还不知道往哪走,所以我们有非常大的先发优势。外交也是一样,路已经指好了,“一带一路”、全球治理、G20、金砖,各方面路已经指好了,顺着走下去,每一步走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不像美国那样摇摆。
目前处于全民外交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外交的使者,《战狼2》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我们随时会受灾,随时有可能成为英雄,随时可能代表国家,每个人都是外交的一分子,不要觉得自己跟国家很远,实际上在“全球公民”时代,中国每一个人都是外交的载体,我们跟国家的命运,我们跟国家的发展休戚相关。这种休戚相关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紧密过。
对于这样的重大时期,学者要善于总结,总结我们这些年来的思想,并且在这个思想总结过程中,萌生出新的理论和学术,智库思想才能飞跃。(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