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1 作者: 何亚非
全球化来势凶猛,全球治理“失序” 和“碎片化”如水漫金山、满目疮痍,现有的以西方“自由民主思想” 为柱石的“全球自由秩序”(Global Liberal Order)正在经历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严重的分崩离析和系统性危机,世界进入全球治理体系体制性改革与国际秩序转换和重塑的新历史时期。
作者何亚非系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刊于3月20日侨报网。
全球化来势凶猛,全球治理“失序” 和“碎片化”如水漫金山、满目疮痍,现有的以西方“自由民主思想” 为柱石的“全球自由秩序”(Global Liberal Order)正在经历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严重的分崩离析和系统性危机,世界进入全球治理体系体制性改革与国际秩序转换和重塑的新历史时期。
一、在全球化进入动荡、曲折的新时期,全球治理体系明显落后于全球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国纷纷对全球治理各国和未来国际秩序提出建议与设想,以影响世界的发展方向。
美国和西方思想界围绕美国主导的“全球自由秩序”能否劫后余生,乃至“凤凰涅磐”正在展开热辩, 虽有一些自我反省,但更多是给中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贴上“非自由政体国家”的标签,将全球治理碎片化和国际秩序出现的问题归咎于这些国家。如果西方国家依然抱住所谓“自由政体国家”的身份不放,固守狭隘的意识形态条条块块,这不仅无助于西方国家和社会为适应全球化变化所必需的自我革新和调整,对世界范围的全球治理改革、国际秩序重塑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从根本上看,世界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从单极走向多极,全球力量的“大趋同”、“再平衡” 催生“国际权力分散”,是改革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国际秩序的主要推动力。具体表现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角色和力度的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转换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作为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主角和主导方,美国近几十年来确实提供了不少全球公共产品,但是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自己制定的“全球自由秩序”规则一贯采取“合则用之、不合弃之” 的做法,单边主义盛行。这大大损害了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信誉和各国对这一秩序的信心。与此同时,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身体力行。中国对全球治理从思想到行动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和新贡献。中国所做的并不是想替代谁或者颠覆现有治理架构和体系,而是从中国综合实力发展和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角度,努力履行一个全球性大国的责任, 以补充和丰富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面临“失序”和“碎片化”加剧的新时期, 不少美国和西方学者提出“自由政体国家”和“非自由政体国家”共处共存、相互竞争的所谓混合型国际秩序,作为建立新国际秩序的过渡模式。据称它与现在“全球自由秩序”之不同点在于“区别对待”、包容性和兼容性强,即对于不同国家、依据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为此,美国与其他大国之间需要寻找更多的“双赢”领域和议题; 同时努力保持大国之间力量平衡, 及时解决或者搁置大国因势力范围之争而产生的争执。
虽然这些想法尚未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但学者们给出的这一国际秩序过渡模式的轮廓,表明美西方精英们已经着手认真思考未来国际秩序的框架和实现路径。这些构想的核心是,在适当考虑新兴经济体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长期维持美国在国际体系和秩序中的主导地位,确保“美国世纪”继续存在, 并在将来能平稳的徐徐落地。
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确实处于国际秩序的转换期和调整期,全球治理体系及其机制体制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是这一历史阶段十分重要的特征。我们顺势而为,抓紧对全球治理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对面临的挑战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从中华文明和中国视野出发,及时提出未来国际秩序框架的要素,可以说正逢其时,时不我待。
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中,我们没有所谓“自由政体国家”和“非自由政体国家” 这样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人为分割。中国一直坚持国家无论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元化,坚持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的原则。正如《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所言,各国在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中是平等的, 不能因为富裕程度、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文明等的各异和差别而分为“三六九等”。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所在。
中国今年将举行“一带一路” 峰会和“金砖国家”峰会,继续积极投身、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改革。世界目光正在转向东方, 转向中国。这是历史对中国的选择,也是中国自身的历史选择。(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