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05 作者: 王文
研究者习惯以悲观心态看待当下事务,以体现士大夫的批判精神与危机意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悲观之态若脱离了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就会偏离对事物本真的认识。金砖五国国土面积约是西方七国集团(G7)的两倍、资源总和是G7的3-4倍、涵盖市场消费能力的人口规模是G7的5倍,许多人对金砖国家的认识却并没有像对G7的看法那么乐观。金砖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刊于9月4日央广网。
如果回到2005年,你会在北京买房吗?答案是肯定的。但翻阅当时的报纸与相关媒体的论调,很多声音竟是在质疑北京CBD区域均价每平方米8000元是否合理,房价是否会崩盘?笔者设想,若干年后,当人们再评价当下对金砖机制的困惑、质疑甚至否定的声音时,或许会与现在人们看待2005年时唱衰北京房价声音是一样的心情。
研究者习惯以悲观心态看待当下事务,以体现士大夫的批判精神与危机意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悲观之态若脱离了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么,就会偏离对事物本真的认识。金砖五国国土面积约是西方七国集团(G7)的两倍、资源总和是G7的3-4倍、涵盖市场消费能力的人口规模是G7的5倍,许多人对金砖国家的认识却并没有像对G7的看法那么乐观。金砖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一是低估了金砖机制的全球贡献。过去十年,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并一度达到60%。如果没有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尤其是以中国为领衔的诸多新兴经济体的贡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恐怕没有那么快就过去了。在贸易与投资领域,金砖国家就推动全球化、主张自由贸易的强大战略共识,形成了对当下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保护主义、保守主义论调的重大对冲效应,对全球市场的信心是一次巨大的提振。
更重要的是,作为过去五百年唯一一个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参与的全球多边大国协调机制,金砖国家的“集体崛起”超越了传统的崛起惯性。根据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所描述的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苏联、日本相继崛起的过程,伴随的是争霸、殖民、战争、冲突和灾难,而以金砖为代表的大国崛起进程,共同主张、倡导与追求的是和平、独立自主外交、合作等正能量。这是大国政治关系发展史中的巨大进步,是一次国际关系理论史的革命。
二是低估了金砖国家的合作务实性。在欧美舆论中,不少学者都说,金砖国家聚在一起完全是空谈俱乐部、只有务虚层面的声明,没有务实层面上的合作。这种说法相当浅见,如果不是故意抹黑的话。从金砖国家领导人共同声明的篇幅上看,2016年果阿峰会是2009年叶卡捷琳娜堡峰会的10倍,合作范围从战略到国际体系,从金融到贸易,从人文到旅游,金砖国家变得越来越务实。
2017年上半年,我国自金砖国家进口快速增长,金额超过701.6亿美元,增速达33.6%,高于同期外贸进口增速14.7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进口总额的8.1%。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筹备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世界各国的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平台。从这个角度看,厦门金砖领导人峰会共同声明同样会呈现全方位、全面性、广泛性的合作共识,这些广泛共识将掩盖局部的磕磕碰碰。
三是低估了金砖的未来前途。一些人看衰金砖,尤其是中印边界发生一些小分歧后,认为金砖可能不存在了,这同样是非常浅薄的见解。1976年G7建立,过去40年,G7之间的争吵还少吗?相比G7之间的争吵,金砖国家的战略以及各方面的务实合作是主流、是相互所依重与需要的。
笔者参与了不少金砖层面上的会议,亲身感受到金砖国家精英们共识多于分歧的情况。大家统一形成一个巨大的共识是,现在大国竞争极其激烈,西方国家仍然在某些层面上居于领先地位,而我们这些国家单独发声都是势单力薄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金砖国家抱团取暖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来共同获得一些诉求的满足感,比如说气候变化。只有团结共同推进“共同却有区别的责任”,新兴国家、崛起国家才能捍卫自己的利益。
由此看,具有全球代表性的金砖机制仍然有着令人看好的未来,历史的快车再过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未来会证明今天唱衰金砖的那些人是错误的。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