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龙兴春:印度经济增速放缓,但前景并不悲观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龙兴春:印度经济增速放缓,但前景并不悲观

发布时间:2019-11-19 作者: 龙兴春 

对于印度今年经济增长放缓,印度政府认为主要是受国际因素影响,而国际机构认为印度国内因素才是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在笔者看来,印度经济短期增速下降明显受到国际因素影响,但长期增长乏力是受印度国内因素的制约。

作者龙兴春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19日《环球时报》。


印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3月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5.8%,4-6月印度实际增长率同比增长5.0%,创下6年以来最低水平。第三季度的增长数据目前还没有公布,但印度和一些全球金融机构纷纷下调预期,如印度国家银行将印度今年三季度增长下调至4.2%。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印度2019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测的5.8%下调至5.6%。



受今年低增长的影响,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对印度未来经济增长也持悲观预期。很多国际媒体认为“印度经济面临恶性下降的螺旋”“印度经济陷入困境”“面临商业信心丧失的局面”,大有唱衰印度之势。事实上,我们不应因为它增长8%就觉得印度马上就要超过中国,也不要因为它降速到5%就觉得印度经济要崩溃。


对于印度今年经济增长放缓,印度政府认为主要是受国际因素影响,而国际机构认为印度国内因素才是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在笔者看来,印度经济短期增速下降明显受到国际因素影响,但长期增长乏力是受印度国内因素的制约。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加重了印度经济的负担。近几年,印度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超过80%,国际油价上涨幅度超过了30%,价格和数量双重上涨,拉高了企业成本,增加了印度的贸易赤字。同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需求疲软,也打击了印度出口。


印度经济三大产业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60%,工业和农业各占20%左右。服务业极易受市场和信心波动的影响,工业比重偏低让印度经济缺乏“硬度”,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今年季风造成洪涝灾害导致农业减产,是印度经济增速减缓的重要原因。


从长期因素看,印度改革力度不足。征地、税制和劳工三大传统难题,只有税制改革在莫迪第一任期中得到突破。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府和社会还没有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统一思想。莫迪是印度过去30年来最强势的领导人,但印度政府仍然比较弱势,缺乏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能力,无法做出总体上对国家长远发展更有利的选择,拒绝加入RCEP就是最明显的案例。


目前来看,2025年5万亿美元,2030年10万亿美元的GDP预定目标是难以达到的,但也不至于由此对印度经济前景太过悲观。观察印度经济发展,除了数字,我们还要看到印度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正在发生的变化。


宗教传统让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求富欲望不强使得印度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印度工人不愿意加班是很多外企的长期印象,但近些年这一点已经有了明显改变。笔者在印度考察时曾跟一位印度企业管理人员谈到有关加班的话题,他表示那是刻板印象,只要有钱挣,现在很多印度年轻人愿意加班。另外一个美国在印小企业主也不同意笔者关于“印度工人不愿加班”的看法,他认为印度人是否愿意加班,取决于谁来管理,他企业里的印度工人就愿意加班,效率也非常高。


印度朋友还提到中国智能手机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中国质优价廉的智能手机约占印度市场的80%,很多偏远地区的印度年轻人都能用上手机。通过智能手机,印度年轻人更充分了解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从而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将增强印度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果亲自到印度考察,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看到印度各地正在发生的变化。5年前到新德里卫星城古尔冈,那里还是一个郊外小镇,最近再去,它已经是一座现代化新城的模样。东郊的诺伊达工业区工厂林立,大量车辆和工人穿梭往来,仿佛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东莞。


年轻一代印度人思想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印度的政治文化。以往,印度政治人物选举能否取胜,主要打宗教、族群等认同牌,强调利益分配而不是利益创造。莫迪2014年以古吉拉特邦经济发展的政绩赢得大选,已经反映出印度年轻一代对发展的强烈愿望。此后,印度政治人物竞选大多承诺经济发展,政绩逐渐成为左右选举胜负的重要因素。今年已经有多个印度地方政府组团到中国来招商引资,这在过去是非常少见的,反映出印度地方政府有了政绩压力。


正如1991年外汇危机触动印度经济自由化改革一样,现在经济放缓的压力可能成为刺激印度政府更大力度改革的动力。当然,由于没有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印度大概不可能像中国这般“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十年一巨变”了。(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