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7 作者: 王义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告别了社会制度的线性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契合。这样的多边主义,是最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与中国主张的包容性全球化、全球治理观一脉相承,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证明。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21年1月26日《北京日报》。
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一系列金句刷屏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再次清楚地表明,从赋能全球化到赋魂多边主义,中国正在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流砥柱。
毫无疑问,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不论从动力、方向,还是理念、模式,都更多地烙上了中国的印记。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始终保持在平均1/3以上。疫情期间,中国更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成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和畅通的基石。世界问题那么多,解决出路在哪里?习近平主席的精彩比喻发人深省:“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同样是多边主义,要说今天的“中国方案”与传统的“欧美方案”有什么不同,最根本的就在于义利观。美国人领导的多边主义,是搞歧视性的、排他性的、选择性的安排。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同盟体系,他就倡导,不符合的,他就退群、毁约或者晾在一边。谁胳膊粗、拳头大谁就说了算,这是典型的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就眼下来看,联合国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边机构,联合国宪章是公认的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任何试图脱离开联合国和国际法的多边主义,都是悖逆时代的,也都是应当被反对的。
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这是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更通俗地说,中国的多边主义观背后,是“一多不分”的文化观:“一”是目标,是灵魂,即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是形式,是手段,即天人合一。“一”与“多”不可分割、互相关系,这是一种关系特殊性与整体性的相融互通,是在人们一般价值、意愿和行为的不恰当性所造成的关系紧张状态之中,产生的共享与和谐的自然动态。
多边主义的前提是各国成为真正的“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也是多边主义的逻辑起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告别了社会制度的线性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契合。这样的多边主义,是最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与中国主张的包容性全球化、全球治理观一脉相承,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证明。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