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曹明弟:MLF担保品扩容为人民币注入绿色基因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曹明弟:MLF担保品扩容为人民币注入绿色基因

发布时间:2018-06-22 作者: 曹明弟 

为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各种创新性的政策予以鼓励和推动。典型的是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全面推行进行试点探索。

作者曹明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刊于2018年6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


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来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


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由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9月创设,是中央银行对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


此次MLF担保品范围扩大,纳入特定绿色金融工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评级范围由之前的AAA高等级信用级别扩大到不低于AA级信用级别;第二,新增三大类担保品范围全面涵盖绿色金融资产——不低于AA级的绿色金融债券,优先接受涉及绿色经济的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绿色贷款。



随着近几年中国绿色金融的高速发展,相关绿色金融资产已具备相当规模。根据原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从2013年末的5.2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2016年才启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速度被国际称为“from zero to hero”,从2016年初至2017年末,中国在境内和境外累计发行绿色债券总量达到4799.1亿元人民币,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7%。


然而,相应的绿色金融产品在整体的金融产品中占比有限。由于绿色项目自身的投资回收期长、前期现金流弱、中小企业多、风险承受能力差等原因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期限错配、能力建设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截至2016年底,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占8.83%,不足10%。而截至2017年底,境内绿色债券占各类债券余额的比例不到0.6%。


为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各种创新性的政策予以鼓励和推动。典型的是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全面推行进行试点探索。


一年以来,中央政府部门和包括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内的多个地方在制度、组织、市场、产品、服务、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中国人民银行则根据宏观审慎评估(MPA)实施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在2017年第三季度评估时,将绿色金融纳入MPA“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绿色融资的积极性,加强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能力。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相关绿色金融工具纳入MLF担保品的做法,有三点重要意义。


第一,金融机构有更高的积极性更多地配置绿色金融资产。具有MLF资格的金融机构将能够把配置的相应绿色金融资产作为优先担保品获得低资金成本的MLF,扩大自身服务经济绿色转型的能力。


第二,将为绿色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获得绿色贷款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这有助于缓解绿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特别是近期环保类企业发行信用债券面临的困境。


第三,MLF作为中央银行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纳入MLF担保品的绿色金融工具,提供中期基础货币,一方面,为经济绿色转型、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另一方面,为人民币注入绿色基因,使人民币的发行建基于绿色发展、建基于绿水青山、建基于美丽中国。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日益深入和广泛接受,有着“绿色”印记的人民币,将成为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信仰货币”。(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