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曹明弟 杨凡欣: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修复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曹明弟 杨凡欣: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2019-07-16 作者: 曹明弟 杨凡欣 

近年来,中央财政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公共支出稳步增长,但要弥补过去因经济高速发展而造成的生态欠账,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之际,若仅通过大幅增加公共支出来实现生态保护方面的各项目标,将变得愈发困难。因此,应加大力度以绿色金融政策和工具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作者曹明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凡欣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16日“中国国土整治”微信公众号,原文刊于《中国土地》第7期。


近年来,中央财政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公共支出稳步增长,但要弥补过去因经济高速发展而造成的生态欠账,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之际,若仅通过大幅增加公共支出来实现生态保护方面的各项目标,将变得愈发困难。因此,应加大力度以绿色金融政策和工具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我国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修复的模式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国家战略已基本形成,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型产品及服务也不断涌现。


绿色信贷。这是指以信贷等金融资源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优化信贷结构、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绿色信贷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中起步最早、规模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可持续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2年2月,原中国银监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对于推动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支持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信贷行业政策。截至2017年6月,中国21 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8.22万亿元。截至2017年末,中国21家主要银行在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及灾害防控项目上的信贷余额达到4000多亿元。


在地方层面上,很多省份逐渐发展出绿色金融多元化支持体系,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配套设施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发展。例如:福建省出台《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和灾害防治项目等的绿色信贷支持,推动资本市场支持绿色投资。


绿色债券。这是指金融机构法人或企事业法人机构依法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产业或项目,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中国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推出绿色债券标准的国家。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初启动,截至2018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国内外共发行各类绿色债券超过7000亿元。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支持公告所附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所列的绿色产业项目,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生态修复及植被保护工程,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前提下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运营等。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生态农林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实验等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项目。


我国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在国内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产业引入低成本资金,投入到生态修复等项目中。例如:云南富滇银行2018年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35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引入省外资金,打通了云南绿色产业低成本融资渠道。


绿色基金。绿色基金是专门针对节能减排战略、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改造项目而建立的专项投资基金,旨在通过资本投入促进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绿色基金种类多样,在绿色基金平台上,可以集合各种融资手段和工具,形成各种融资组合来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最大化地聚合社会资本。另外,绿色基金作为重要的资金平台,还可以集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使绿色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盈利能力。2018年1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开发布《绿色投资指引(试行)》,鼓励基金管理人关注环境的可持续性,强化对环境风险的认知,明确绿色投资的内涵,推动基金行业发展绿色投资,改善投资活动的环境绩效,促进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我国各地纷纷成立生态修复专项基金。比如:2014年春秋集团等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设立“为地球母亲专项基金”,支持河北省康保县开展植被修复工程;2016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在贵州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专项基金试点工作。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比如:2016年中美绿色基金作为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要成果之一正式推出;2018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启动了“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暨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基金。


绿色股票。这主要指主营业务为资源管理、清洁技术和产品、污染管理等涉及绿色产业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绿色产业公司通过上市发行股票,为绿色产业融入社会资金。国内已有一定数量的A股上市公司专门从事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生态修复和保护,营业收入较为靠前的东方园林、岭南园林、铁汉生态、蒙草生态、高能环境、美晨科技、京蓝科技、美尚生态、迪森股份、天域生态等10家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合计为485亿元。


发展绿色金融,引导资金支持生态修复


绿色金融的发展虽为生态修复保护提供了资金,但优良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仍存在,且目前的投融资能力与现实的需求也还存在缺口。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9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测算,2019年中国仅在工商业场地修复、耕地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等3方面新增的投融资需求就达1878.7亿元。因此,应加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完善适合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和制度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建立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的激励机调动银行业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投融资积极性,引导发挥其关键性作用,加大银行信贷对生态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可通过财政、税收补贴、政府担保、风险分担等方法,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降低信贷风险,提高其投资吸引力,同时对发放绿色信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一定补贴,激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提升绿色信贷的规模和占比。


完善第三方服务等配套体系建设。绿色金融在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时,须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区有关产业发展政策;二是项目是否具备商业可行性;三是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是否与资金期限匹配;四是项目相关的绿色环境效益如何评估,如何纳入投资的成本、效益或风险评价中;五是如何对项目的持续运营状况和绩效进行有效评价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须为金融支持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立和完善第三方服务机构和相关配套制度体系,建立适合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投融资体系,形成以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核心的金融生态体系。


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和服务,提升投融资效率。鼓励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绿色产业担保基金或融资担保机构,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投入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提供增信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共同发起生态保护修复基金,支持以 PPP 模式规范操作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运用创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对相关机构予以一定的财政奖励。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探索绿色保险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途径。


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生态保护修复等绿色项目仍面临信息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不能满足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投融资的需求。金融机构需要通过项目和企业的环境信息,来确定金融风险和收益。通过强化信息披露来持续地提升绿色金融市场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众获得环境信息的便利性,增强社会监督力度和第三方认证的权威性,才能加速环境问题外部性内生化的进程,降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绿色融资成本。


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投融资进行扶持和监管。合理运用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等政策,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设置向好的预期,从而为项目的投融资带来经济安全垫和政策扶持点;为存在资本空转、“洗绿”等问题的项目,从严禁止产业发展和商业开发,有效防范绿色金融风险,保障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良性发展。(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