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2 作者: 安国俊
相较于现行的偏重于行政与末端治理手段的环保政策,本书更强调采用价格、财税、金融、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本书对于导致目前高污染的经济、能源和交通结构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实现结构性调整应该使用经济手段,改变投资者、企业和消费者的激励机制。
作者安国俊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15年12期《中国金融》。
哥本哈根会议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共识,低碳经济成为广泛认同的发展模式。在当下对于环境问题的大讨论下,马骏博士和李治国教授的近作《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对减排的经济政策展开了系统和细致的研究,并提出经济、金融政策助力绿色化发展正当其时。
相较于现行的偏重于行政与末端治理手段的环保政策,本书更强调采用价格、财税、金融、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本书对于导致目前高污染的经济、能源和交通结构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实现结构性调整应该使用经济手段,改变投资者、企业和消费者的激励机制。这些经济手段包括提高资源税税率、开征碳税、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控制工业用地供给,引入汽车牌照拍卖制度、大幅提高对清洁能源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引入治理雾霾的区域补偿机制、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等。考虑到大气污染将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本书具体预测了几个核心环保领域——清洁煤炭技术的使用、车用天然气设备、天然气发电设备以及环境监控系统的需求和投资前景。阅读此书也可以了解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经济学方面的灵感。
对于上海和北京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研究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对于上海,本书提出很多建议,如在15年内将重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25%降低到10%以下;改进汽车牌照拍卖制度和开征拥堵费,将年均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控制在2%;大幅度提高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里程和运行效率;运用财税等手段,将清洁能源占上海全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2027年的45%;在15年内将传播航运业的大气污染排放降低50%。对于北京,建议通过北京和天津补贴河北的减排,保证顺利实现整体减排目标,同时明显降低京津冀地区的总体和区内每个省市的减排成本;以汽车牌照拍卖制度替代摇号制度,同时通过征收道路拥堵费、提高停车费等方式降低机动车的使用频率;以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改革北京的地铁投融资方式;北京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目前的18%左右大幅提高到2028年的65%。北京和上海,无论从人口规模、地理区位还是经济发展上来说,都是特大型城市,实现这样的特大型城市的减排目标对整个中国的减排十分重要。
尤为可贵的是,本书不仅包括定性的结论,还有大量定量的分析结果。不同于“应提高”“应降低”之类的泛泛之谈,作者花了大量精力建立了PM2.5减排模型,对模型中用到的每个重要系数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将许多政策的建议精确到具体的数值或范围,并评估了许多政策对减排的量化效果,可谓是一部诚意满满之作。
本书是一本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环境问题的著作,但不是传统的环境经济学教科书,这是在环境经济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突破。本书是第一部针对PM2.5减排问题的环境经济学著作,它将大量经济政策放在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定量分析对雾霾的影响,同时考虑了主要末端治理措施的效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努力,而且是最为实用的努力。过去的大量研究只针对某一个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但在现实中我们必须“将所有武器都用上”来赢得治理雾霾之战的胜利。同时,本书将许多用经济和金融政策来推动绿色转型的研究深入到了具体操作的层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除了研究财税和产业政策对治理雾霾的作用之外,还系统地提出了用绿色金融政策来加速改变重工业比重过高的经济结构、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的设想,建议建立一个激励绿色投资的政策体系。作者认为,绿色金融政策需要在四个方面作出努力:提高绿色投资回报率、降低污染投资的回报率、提高投资者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具体政策包括发行绿色债券,成立绿色银行,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完善对绿色项目的财政贴息机制,建立公益性的环境成本估算系统,建立上市公司的环保社会责任规范和信息披露机制,成立中国的绿色投资者网络,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偏好等。
未来绿色经济金融政策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为实现中国的APEC蓝得以持续、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美好愿景,需要来自政府、市场、研究层面共同的努力。(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