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28 作者: 刘志勤
在十四五规划和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党中央给2021年布置了“三大战役:科技强国,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坚持扩大内需。”
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2月27日今日头条。
这个新“三大战役”的顺利推进对于中国成功发展经济转型,实现"安全着陆”意义重大。而要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坚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就成为最安全的保障,是保证中国经济能够克服东西部地区的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争取取得最好成绩的唯一途径。
与国际形势相比,中国国内的发展环境的确大大“优于”国外的发展条件,所以如何发挥国内的长处与优势,“补”上国际环境的短板,是中国经济在2021年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对中国的2021年的经济发展而言,再不能完全指望外部世界的宽松和包容,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会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合作与帮助。中国需要有全力以赴,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的精神准备。西方政客们在2008、200年的金融危机时对中国信誓旦旦说的"同舟共济”的漂亮词汇,早已经被恶毒的攻击和无耻的诽谤所淹没。中国企业和中国社会真正尝到了“被出卖”和“被背叛"的滋味,也深刻认识到资本世界的世态炎凉。
中国在2009年以后始终尽心尽意地帮助西方国家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并努力帮助它们恢复供应链与生产规模,大大加快了它们脱离经济衰退的“苦海”。然而,少数西方国家在经济稍稍出现好转迹象时,就迫不及待的把中国推下水,连个救生圈都舍不得递给中国。它们的背信弃义,深深的刺痛了中国,也深深教育了中国人民: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敌人,这是改革开放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已经获得的改革成果,也会在一夜之间被吞噬一空。
西方政客“出卖”和“背叛”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教育了中国人民,也教育了它们的盟友和其它国家的政治家们:昔日老大不再是盟友们的最可信赖的朋友,而可能是恩将仇报的伪君子。
为了针对西方少数国家对中国的遏制,中国政府提出加强“科技强国”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和扩大内需的“三大战役”的政策,是极其英明的决策。因为只有抓住“科技”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就是掌握了主动权,增强了中国的竞争力。抓住了这“三大战役”重点,中国才能名副其实的宣称中国已经是“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了。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这一条放在八大政策的第四条,就是突出“改革开放”作为政策工具,是为实现头三条战略任务保驾护航,提供必要的政策空间和战略定力,具有“一招定乾坤”的作用。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的国际环境充满多变和突变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中国必须做到"专心致志”搞“改革”,“精益求精”抓“开放”,让改革开放这个中国特有的“大政方针”再次发挥神威,推动中国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步伐。
“专心致志”,就是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一心一意搞改革,而不是三心二意,或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恒心,这样的改革不会是彻底的,很容易半途而废。
“精益求精”抓开放,尤其重要。中国经历四十多年的“开放",其中有不少的经验教训。但是总的来说,以往的“开放"属于粗犷型,粗线条型,所以存在不少问题。如市场与法律冲突,创新与市场秩序,监管与市场发展速度等矛盾此起彼伏,互相转换,新问题,新挑战,新产业等随时都在考验着我们的神经系统的坚强性和应变能力。
“开放”的过程是个细心活儿,不能急躁,也不能浮躁,必须做到脚踏实地,仔细统筹,认真策划,努力做到步步为营,前后紧连,切记顾头不顾尾,或虎头蛇尾式的开放新时代、新经济、新发展、新格局,要求我们的“开放”政策尽可能做到“细致,细心”,即照顾到盈利模式,也要考虑到风险的“可预测、可监控、可调节”的“三可”的状态,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当中国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链( 需求侧改革)全链时,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的“全天候”的经济体,可以时时为国际社会提供服务!
现在全国都在讨论“数字经济",数字强国,不少行业迷恋于“腾云驾雾”,难得有精力“脚踏实地(体) ”搞基础工业,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要避免与“数字”挂靠的产业-哄而上,因为这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实现的转型。在个别行业内,尤其要注意出现“数字泡沫”的产生,并引发资金盲目流入“数字泡沫池”中,造成巨大损害。类似的现象在以往新技术出现时常有发生,需要监管机构和市场机制时刻睁大眼睛注意市场异常动向。
要实现风险掌控,“精益求精”的“开放”是唯一可以遵循的发展模式,不能有丝亳的侥幸和粗心大意。
我们已经确定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一丝不苟地推动,执行,不可以有丝亳的松懈与麻木心态,坚决做到“改革专心致志”,“开放精益求精",最终目的就是“一丝不苟”地“推动全面的改革开放”,取得“三大战役”的开门红! .
中国的经济巨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风浪暗礁,驶向光明的彼岸。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