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董希淼:临时流动性便利与降准有本质不同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董希淼:临时流动性便利与降准有本质不同

发布时间:2017-02-09 作者: 董希淼 

从表面看,本次操作是“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而量身定制的。今年1月份,企业缴税、外汇占款持续减少以及春节临近带来的企业和居民现金需求集中上升,流动性紧张的压力日渐加大。虽然央行通过加大逆回购力度等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但流动性偏紧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董希淼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26日新浪网。


  日前,央行采取“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这是央行首次采用这种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虽然操作资金规模不大,涉及银行不多,但折射出央行2017年货币政策的新方法、新思维。


  从表面看,本次操作是“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而量身定制的。今年1月份,企业缴税、外汇占款持续减少以及春节临近带来的企业和居民现金需求集中上升,流动性紧张的压力日渐加大。虽然央行通过加大逆回购力度等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但流动性偏紧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央行选择此时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有助于缓解春节期间流动性紧张,实现对季节性因素的精准调控。


  而透过表面,央行此举可谓思虑缜密、谋划深远。


  首先,“临时流动性便利”并非降准。本次操作与降准有本质不同:从操作形式看,降准的资金无需归还,但本次释放的流动性将在春节后回收;从资金成本看,需参照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支付成本,而降准释放的资金银行无需付息;从政策信号看,降准带有更强的信号意义,而本次操作仅是一种适度投放短期流动性的工具。


  其次,“临时流动性便利”更灵活谨慎。近年来,公开市场操作、创新借贷便利工具等方式已成为央行供应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补充资金的主要手段,而作为央行首次使用的流动性工具,“临时流动性便利”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又一次创新。一方面是调控对象的再升级。仅针对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但可通过市场机制将流动性传导至中小银行,在有效释放流动性的同时也不会大幅放松总体流动性。另一方面是调控手段的再升级。与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等不同,本次临时流动性便利不需要质押债券,有利于增加央行流动性调节的灵活性,迅速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的窘境。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而此次央行创新使用”临时流动性便利”,低调投放资金,正是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一次新尝试,借此可以观察到央行在后续货币政策制定方面的一些动向:


  一是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概率降低。降准不应成为禁区,但降准容易造成市场对政策基调转向的误判。2017年,“降杠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信贷增速是一个主要控制目标,而“大水漫灌”式的降准将刺激信贷增长。当下人民币仍有贬值压力,也不宜轻言降准。“临时流动性便利”的推出,表明央行短期内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的概率降低。


  二是货币供应方式将更加灵活多样。“临时流动性便利”虽为临时性,但可以预见,类似这种临时性、创新性的政策工具将成为央行维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的有效手段之一。未来货币供应方式将更加注重短期与长期结合,寻求经济与金融目标之间的平衡,通过灵活多样的货币供应方式调节好货币闸门。


  三是合格质押品的范围或将扩容。过去,商业银行持续通过大规模质押债券来换取央行资金,会造成优质流动性资产减少,加上银监会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考核的要求,一定程度制约公开市场的操作规模和施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央行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合格质押品的范围,或将为地方债打开政策空间。


  此外,从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到近期频繁的逆回购操作,再到本次“临时流动性便利”,也表明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的趋势进一步凸显。


  央行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后,节前流动性压力基本得到缓解。但节后资金到期压力仍然较大,市场上还将出现较大的流动性缺口。为做好流动性安排和风险防控工作,商业银行需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