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1 作者: 卞永祖
97.08%,这是2月20日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率;91.7%,这是2月26日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复工率;79%,这是3月4日各省份重点项目复工率……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陆续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作者卞永祖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10日北京日报客户端。
97.08%,这是2月20日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率;91.7%,这是2月26日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复工率;79%,这是3月4日各省份重点项目复工率……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陆续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经济保卫战。连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各地各部门拿出一系列逆周期调节举措对冲不利影响。财政政策方面,自3月1日至5月底,免征湖北省境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其他地区征收率由3%降至1%,个体工商户按单位参保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参照中小微企业享受减免政策等;货币政策方面,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等。面对重新开启的“中国工厂”,各界观察人士纷纷表示,中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中国有能力战胜疫情带来的挑战。(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全面看冲击,要认识到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辩证看冲击,要认识到化危为机可以催生新业态,有利于动能转换;长远看冲击,要认识到影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不会演变成趋势性变化。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涵盖了经济总量、市场容量、产业体系、人力资本等多个方面,这些优势叠加发挥,让中国经济更具韧性和活力。14亿多的人口总量,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们抵御冲击的雄厚底气。“战疫”期间“宅经济”“云生活”等新业态、新模式被激发,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事实说明,只要我们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强化“六稳”举措,就一定能守住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战疫”打响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1个多月时间扭转疫情发展趋势,在于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在于政府政策果断有力,更在于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强大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在后疫情阶段,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同样是复产复工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其一,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复工复产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急群众之所急、急企业之所急的政策举措,就是企业开展经营、经济恢复正轨的坚实保障。其二,创新是我国重要发展理念和制度特色。从保障企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护物资,到精简不必要的复工复产审批流程,再到组织包车、包专列接回外地员工,这些有的放矢的创新举措,兼顾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让一系列潜在的梗阻消于无形。其三,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分区分级、分类施策,靶向越明晰、治理越精细,调控就越能有的放矢,尽快收到成效。
危与机相互转化的条件,不是别的什么,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在应急调节的处置过程中,靠改革的方法补短板、强弱项,把探索出的经验上升到体制机制层面,在中长期结构性改革中坚持下去。有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把疫情冲击控制在短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顺利实现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