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4 作者: 刘戈
中国经济遇到的即是结构性的问题,也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经济周期性问题,和美国在经历了“柯立芝繁荣”之后遇到的经济危机有一定相似性。虽然各项正在推进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业创新热情,对于经济新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经济活力的释放不可能完全对冲周期性的大面积经济过剩。
作者刘戈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13日听戈微信公众号。
本文核心观点来自刘戈新作《在危机中崛起:美国如何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该书主要从全球视野观察大国崛起的历史与逻辑。通过回顾决定美国命运的两大重要时期和十大生死抉择,审视美国如何走出经济低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去产能、去杠杆政策的继续实施,或是深化关键领域改革、释放国内需求的政策部署,最终都指向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经济体,对于中国经济的观察只要稍微换个角度,就可以得出似乎完全不同的结论。在众多传统行业和企业在苦苦支撑的同时,在一些城市,新兴经济领域,创业的热潮和创新型公司融资估值增长的数字速度也令人咋舌。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如冰火两重天。
经济两重天地
中国经济现在遭遇的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全面的生产过剩问题。
过剩的产品从钢材、粮食、煤炭、水泥、电解铝到造船、汽车、住宅、电脑再到服装、鞋帽、家具、玩具、食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制造业的是、绝大多数门类。这种状况和美国上世纪20年代所发生的生产过剩属于同类的问题。
中国经济遇到的即是结构性的问题,也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经济周期性问题,和美国在经历了“柯立芝繁荣”之后遇到的经济危机有一定相似性。虽然各项正在推进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业创新热情,对于经济新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经济活力的释放不可能完全对冲周期性的大面积经济过剩。
以房地产产业为例,众多在二、三、四线城市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现在都遇到了资金链断裂问题,银行用各种方式抽回贷款并拒绝发放新的贷款。开发商房子才建了一半,因为银行停止贷款,只能借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走向旁氏骗局。民间金融以及P2P的资金大多进入了这个深不见底黑窟窿中,现在,随着民间融资链条断裂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些企业连高利贷也借不上了,必然面临关门停工的结局。
部分内容摘自刘戈著书《在危机中崛起》 购买链接
还有一些类似的企业传统行业企业,本来已经处于资金链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但2015年上半年亢奋的股市让他们产生产生了赌一把翻身的的想法,把高利贷借来的钱毅然投入股市,有的还加了高杠杆。随着股市的剧烈震荡,原本可以用来进行生产周转的钱都输的精光,企业也因此彻底失去了恢复元气的可能性。
当我们缺乏信心的时候,总是迫切的希望从各种蛛丝马迹的变化中寻找建立信心的来源。但如果我们把短时间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刺激出增长当成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如果给我们带来信心的增长因素恰好是这几年我们一直力图摆脱的路径依赖,那么无疑是饮鸩止渴。
在再一次坚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之后,我们还是不能忘掉几年来所形成的共识:过度依托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被迫也必须进行一次痛苦的转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和困境,并不会因为一时的经济数据变化而彻底改变。
转型不可一蹴而就
中国经济发展处境的三个方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性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没有改变。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性没有变。在上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政府政策、机构和个人投资、社会人力资源几乎都向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重化工业倾斜,采矿、钢铁、有色、建材、造船、货车、建筑机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吸纳了最多的资源,形成了极大过剩的产能,并且背负了巨大的债务。最近的两三年,虽然这些领域里的企业一直在谋求转型,但相当多的企业未必能够走出困境,在今后的几年中依然会有不少企业在苦苦支撑多年后陆续的倒下。这些企业的倒闭会带来多大的连锁反应?会连带多少供应链上的其他行业企业中招?决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在一般制造业领域,众多在服装、家具、家电、轻工、电子等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由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降低,同时由于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很难实现转型,也将陆续被市场所淘汰,这个过程也将持续多年。这些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也比较严重,一家企业的倒闭很可能拖累其他相关企业,导致连锁反应。
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双创”行动中,基于服务业互联网+的大众创业相对火热,但企业真正基于技术进步的创新能力偏冷。大部分中国企业对技术研发的主动性投入不足,这可能导致经济过程中转型的科技创新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形成爆发性增长,以弥补传统行业下跌形成的缺口。从而使中国经济转型的时间被一再延长。
其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没有变。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被描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政府改革层面,清理各类不合理的管制和准入政策、商事制度改革、财税领域的营改增和对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的实施都已初见成效,但真正触及利益调整痛处但又必须痛下决心的“硬骨头”被绕过去了。
例如,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迄今为止的改革措施都是基于原有税收框架下的修修补补。将间接增税为主向直接征税为主过渡的目标被无限期搁置,税收实际上已经丧失调节贫富差距功能的问题被长期回避。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不再被提及,中国证券市场依然被维护成一个有利于寻租行为的高门槛特殊市场,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通路不畅。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农民工进城和人口的自由流动的预期依然被“积分制”、“居住证”缺乏诚意的限制性措施所阻挠。
而所有的这些被暂时绕过去的坎,最终都会发现是无法回避的。当真正触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举措推行的时候,整个经济运行也必然会遭受更加剧烈的考验。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形成一套地方政府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方法失灵之后,尚未有新的机制建立。政府干预或者促进经济增长的权利边界的界定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任务同样艰巨。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没有变。中国经济的减速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已经形成一种双反馈机制,在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常态之前,很难指望世界经济能够强劲回暖带动中国经济上行。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越走向深入,承受国际金融动荡的危险性就越大,对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研判和应对的挑战性就越强。在这方面,我们的能力和人家的经验是小学生对研究生。一旦我们未曾预测到的国际金融危机或国际炒家的兴风作浪遇到中国经济体本身的病灶就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企业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趋于复杂而不是相反。
提醒大家中国经济的“三个没有变”不是唱衰中国经济,而是希望更冷静、全面、长期的观察中国经济。真真的信心来自于对困难最全面的准备,而不是某些指标的短时间变化。(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