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罗思义:中国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先回答三个问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罗思义:中国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先回答三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6-04-11 作者: 罗思义 

为什么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会优于所有其他经济体?为什么人均GDP起点高于中国,已达到高收入标准的少数亚洲经济体优于所有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但增速不如中国?为什么遵循“华盛顿共识”的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未能实现快速增长,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之列?

作者罗思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11日观察者网。


【编者按: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英国人罗思义赐观察者网专稿,讨论中国如何突破中国收入陷阱。


按照世行2012年的标准,中等收入上限是人均GDP达到12615美元,此前,胡鞍钢教授《“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是伪命题》文章说,中国已经有一些省市比如江、浙、沪、京等,已经跨入高等收入行列。


罗思义则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角度来论述。他通过大量鲜见的全球数据证实,到目前为止,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拥有最成功的战略。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应选用何种策略,首先必须能对下述三个基本事实给出答案:


为什么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会优于所有其他经济体?为什么人均GDP起点高于中国,已达到高收入标准的少数亚洲经济体优于所有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但增速不如中国?为什么遵循“华盛顿共识”的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未能实现快速增长,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之列?】


中国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写入十三五规划。


但遗憾的是,部分新自由主义者建议,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应听从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倡导的政策——国际上熟知的“华盛顿共识”,这不符合中国谚语所说的“实事求是”。


林毅夫在其文章《中国经济学家非得学习西方吗》中,谈及“华盛顿共识”就曾精准地指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主流的发展理论来制定推行政策获得了成功。少数几个发展绩效比较好,或者转型绩效比较好的经济体,他们推行的政策在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


更确切地说,正如中国国务院参事室2015年11月发布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重要论述解读》指出:“林毅夫认为,20多年过去,按照新自由主义,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国家并未获得成功。相反,他们普遍遭遇经济崩溃或停滞,危机不断,他们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比60年代、70年代结构主义的时候还低,而且发生危机的频率比60年代、70年代还高。”


哪些经济体已实现快速发展?


就批评“华盛顿共识”时所提及的“西方主流发展理论”,笔者与林毅夫的解释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邓小平一手缔造的中国的经济改革更为成功,拙文《邓小平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框架对比研究》对此原因作了详细分析。


但撇开术语问题不谈,林毅夫的基本观点完全正确,也合乎事实。事实上,正如下文将要给出的数据,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所遭遇的情况,甚至比林毅夫所说的更糟。相对而言,大多数国家变得更不发达,即事实上他们更进一步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了。


正如下述数据所示,只有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或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但实现最快速增长的所有经济体都来自于亚洲,这一事实,有利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国从中借鉴经验。


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如此凤毛麟角,意味着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遭遇失败。也即是说,在亚洲之外深受新自由主义推崇的“华盛顿共识”,事实上已被证明为失败的发展理论。因此,中国应学习实事求是的方法而非失败的理论:


从正面角度而言,应侧重分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那些少数发展中国家的的成功经验;


从负面角度而言,应侧重分析听从了世界银行/IMF倡导的“华盛顿共识”,而未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未能成功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那些国家的失败教训。


本文旨在论述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的国际事实。当然,这样的实证研究会得出结论。但实事求是对中国乃至所有国家来说,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事实证明,依据事实的发展战略才能取得成功,也是任何理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理论必须符合事实。不应罔顾事实或为适应错误的理论改变事实。如果一种理论不符合事实,那么它就是错误的,理应被抛弃。


这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一样,都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如果中国依据如何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错误理论实施政策,那么这种政策必将失败,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将波及逾十亿中国人,阻止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因此,论述发展中经济体成败经验的事实,是判断一种理论正确与否的前提。


“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


应该指出的是,西方曾就是否事实上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展开过重大的讨论。例如,《经济学人》杂志曾讨论过这一问题,并得出结论:“并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


文章说,“支持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人认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低于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其实并非如此,相反,他们增长得更快。他们根据佩恩表对各国1950至2010年间的收入进行了对比。人均收入在13000-14000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即中等收入国家)间的国家在下一个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基本为2.9%,快于其他任何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值。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体的规模会持续不断发展。潜在的陷阱隐藏在各种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单单拿中等水平说事没有道理。”




不过,我无意用更多篇幅谈论这种争论。我只想说明,发展中国家跻身高收入国家非常困难。因此,“为何仅极少数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这个问题将被视为一种实证检验。


何谓高收入经济体


毫无疑问,第一个问题是何谓高收入经济体标准。从国际上来看,有68个国家或地区符合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经济体”的官方标准——人均GDP为12736美元(约82478人民币)。但支持中国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具有明显的误导成份,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这68个高收入经济体中的大多数都是非常小的国家,35个国家的人口不到五百万。仅22个高收入经济体或者地区的人口超过一千万;


许多国家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完全是由于其拥有非常少的人口与是避税天堂,比如开曼群岛、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百慕大群岛、马恩岛等国家,或者由于拥有大量的单一商品油,比如沙特、阿联酋等国家。


显然,这种类型的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既不具备人口少的条件,也不能推行逃税天堂的战略,更不具备以石油为主的经济条件。


这样的事实说明,部分中国媒体有时讨论中国的国际排名时非常具有误导性,因为他们未将人口基数、经济规模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是以石油出口为主考虑在内。中国实现高收入经济体的过渡这样严肃的问题,不能依据草率的统计,而是需要准确的信息。


 哪些国家已跻身高收入经济体?


首先谈经济发展事实。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已跻身最重要的高收入经济体数十年了。他们自跻身高收入经济体后已有数十年以上(通常都超过一个世纪),一直以相对慢的增速增长。


例如,就整个二十世纪而论,美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9%,德国为1.8%,英国为1.5%。显然,这样慢的增长路径不适于中国作为发展模式,因为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在未来5-10年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


接下来谈中国自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条件。可以指出的是,事实上大多数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在此期间进一步落后于美国。以人口至少不低于五百万的国家和1978年其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40%为例,1978-2015年符合此类条件的53个国家中,28个国家的人均GDP进一步落后于美国,25个国家的地位则相对美国有所提高。


也即是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美国更不发达了。这说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存在难度。(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