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靳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擦亮新时代青春底色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靳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擦亮新时代青春底色

发布时间:2020-11-09 作者: 靳诺 

过去8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本文作者靳诺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原文刊载于《北京教育(德育)》2020年09期。


很高兴和同学们在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做交流。这几天,我和学校领导、老师们走进宿舍、食堂、课堂,看望返校同学,看到的都是大家久别重逢的喜悦和笑脸。现在,全国经济社会生活迈入正轨,校园里也恢复了勃勃生机,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基本回归正常,同学们迎来了“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新起点。


过去8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这是对抗疫英雄的最高礼赞,也启示着榜样的意义、精神的价值。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正是这样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这个拥有无数敢于逆行、团结相助人民的伟大国家,激励着我们这个具有博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勇于担当起大国重任的伟大国家。同学们,身为其中一分子,值得我们庆幸,更值得我们骄傲。在今天这堂 “开学第一课”上,我想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战“疫”的经历,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改变


从个体回到集体、从线上回到线下、从家园回到校园……经历了这次疫情,我们能感受到同学们的成熟、成长,能感受到抗疫经历给你们烙上深刻的印记。


从思想上看,你们有了更深刻的集体记忆,衍生出更加厚重的民族自信心和制度认同感。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回望过去半年来一个个难忘的日夜,我们充满着感动和震撼:钟南山院士无惧风险,以84岁的高龄第一时间坐上高铁餐车进入疫区;援鄂护士刘丽脸上深深的口罩压痕成为“青春最美的印记”;从“方舱起舞”,到防护服上的一幅幅漫画、一句句口号;从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相互鼓劲,到各类媒体平台上的“隔空”加油……抗疫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不断引领和激励着大家,使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坚定,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更加认同,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更加自信,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更加自觉。你们今后前行的脚步必将更加坚定从容、铿锵有力。


从行动上看,你们身上积蓄了更磅礴的青春力量。在这场堪称史诗级的武汉保卫战、中国保卫战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数不胜数的90后、00后把自己融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大人的抗疫故事也非常感人:家在武汉的2017级物理系本科生杨谦主动报名参与社区抗疫志愿活动,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2019级“红船领航”计划党员先锋营学员李江经过多方筹集,将一批医用防护服亲手交给了朔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40多名人大学子踊跃参与“热血同心”师生无偿献血活动,以义务献血的方式支持首都战“疫”、全国战“疫”;全国各地特别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同学们,就近就地参加社区防控,承担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参与到构筑坚固的一线防疫阵容……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份要用生命去作答的考卷,面对生与死、舍与得、情与义、泪与汗,新时代的人大人勇敢地应对挑战、理智地做出选择、无悔地全力奉献,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特别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大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充分说明“战疫一代”不是蜜罐里泡大的“巨婴”。“任性”“自我”“娇气”“不靠谱”更不是贴在你们身上的标签。你们不仅传承了勤劳勇敢、淳朴善良、踏实奋进的中国精神,更展现出爱国自信、达观从容、担当奉献的时代烙印。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朝气蓬勃的青年,永远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具活力、最少保守、最勇于担当的群体。不断成长的新时代青年,就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为宝贵、最可珍视的财富。


一代又一代人大人,怎样在奋进中诠释精神的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长期以来,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风雨来袭时保持了定力、在惊涛骇浪中选择了坚强、在攻坚克难中增强了本领。


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国、为人民而生,因中国、因人民而兴,涵养了贯穿发展全程、未有丝毫改变的精神特质,那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对中华民族光明未来的不懈追求,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2020年9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发了我们学校党委的署名文章《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展现了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树人的卓越成就、光荣历史的深厚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所说,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正因为中国人民大学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我们民族伟大的文化紧密相连,在83年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力量持续在人大人身上释放,并指引着人大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救亡图存革命年代的人大人,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历经艰难险阻到延安,投身民族解放的历史洪流。在陕北公学学员结业典礼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陕北公学和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集中了一大批民族精英。在住土窑、坐马扎、吃小米土豆,还要随时准备战斗的艰苦条件下,不到8年的时间里,从这里却走出了两万多名抗战干部,包括数千名政治理论、文学艺术、教育、政法、财经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与大批撤到后方办学的大学不同,以陕北公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奔赴前线,培育的学子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逆行者”,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背影。他们把民族解放作为自己的追求,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为民族解放而牺牲,很多人至今都没有留下姓名。


百废待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大人,自觉研究自己所处的时代特质,以国家的发展为发展、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1次政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暂设八个本科系。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成立这八个系是为新中国建设,特别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教育家筚路蓝缕,创立并走出了适合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道路,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何干之、何思敬、宋涛等著名学者为代表的人大人,紧紧围绕国家和时代的需要,开拓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发展路径。在建国初期的那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新国家的大学”,实现了“培养万千建国干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改革开放激荡浪潮中的人大人,发扬光大“实事求是”校训,捕捉时代先声、发出时代强音,以思想开风气之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东方风来满眼春》之所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的两篇文献,就是因为作为人大人的胡福明、陈锡添怀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冲破思想理论上的“禁区”,奏响了解放思想的序曲。2019年9月17日,学校卫兴华、高铭暄两位老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的国家荣誉称号。卫兴华老师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育家,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学风,“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高铭暄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全程参与了我国《刑法》立法工作,为我国刑法的起草修订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卫兴华、高铭暄为代表的一代人大教师,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用研究成果造福中国人民,这就是人大人治学报国精神的最好体现。


迈向伟大复兴新时代的人大人,传承红色基因,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进步、引领时代发展,勇做时代之问的答卷人。实现民族复兴,尤其需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优秀人才。分布在祖国大江南北,正在各行各业奉献着智慧和力量的人大人,或投身国家建设,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成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或在经济大潮中大展身手,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或坚定理想、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书写青春无悔的华章。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群众游行活动中,由学校2000余名学生组成的“众志成城”方阵,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同时也将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长安街,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展示出人大学子永远奋进向前的精神面貌,彰显出共和国的事业后继有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公共管理学院校友刘立飞临危受命,担任北京市援鄂医疗队队长,在武汉奋战65天。谈起这段经历,他表示,作为人大学子,要永远信仰人民,永远服务人民,将对人民的信仰转化为对人民的责任。云南省兰坪县是学校自2013年开始定点联系帮扶的全国深度贫困县。7年来,我们先后选派了5名优秀教师作为挂职副县长到兰坪工作;50余名师生志愿者赴兰坪支教;“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为滇西脱贫攻坚贡献人大人的力量……新时代的人大人,始终铭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大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舞台、梦想和成就。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一代又一代人大人身上所闪烁的精神的光芒,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大学过往光荣历史的高度凝练,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指南,需要同学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新时代的人大人如何在成长中擦亮自己的精神底色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给新兴国家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们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当前的形势是,大变局与新时代同步交织,大趋势与新机遇相互激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每个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洗礼,你们这一代人,将肩负使命全程参与、全面见证并亲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方的路,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相信人大人将与祖国同行。


疫情中走过,经历中成长。这半年多的时间,同学们参与过、经历过、感动过,同学们应对困难、挑战、考验的过程,既是成长的营养剂和催化剂,也是成才最好的磨刀石和试金石。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相信经历并将继续经历抗疫这场大考,大家会更加明确要在奋斗担当中去承担的责任,努力谱写属于你们的新时代青春之歌。在今天开学第一课的最后,我和老师们对同学们提四点希望。


一是要学会与英雄对话,乐于见贤思齐,练就过硬本领。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离不开英雄群体的引领。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需要有英雄的榜样示范,从而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成长成才之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个英雄模范,犹如指路明灯,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攀登。优秀的人永远是在路上,而不是在起点或某个点上徘徊。相信同学们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能练就干事创业的“金刚钻”。


二是要学会与时代对话,树立与祖国人民同心同向的信念。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大青年没有犹豫彷徨,没有畏葸不前。那些迎难而上的最美“逆行者”当中有许多是90后、95后,甚至00后,他们在疫情中所展现出的无畏与担当让我们看到,属于你们的时代已经到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人大人,同学们绝不应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想法,要想在新时代站稳脚跟,当时代弄潮儿,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别无他路可走,唯有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要关心国家与社会,树立入世之愿,涵育济世之心,用青春奋斗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三是要学会与世界对话,彰显当代中国青年的蓬勃自信。中国为世界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得到了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但也有一些逆流波澜。对此,我们从容豁达、以德报怨,体现了中华文化孕育的君子之风和信心气度。在移动互联时代,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构建着命运与共的“地球村”,你们有更多机会和更好的平台与世界各地的青年人交流讨论、分享资源、培养友谊。你们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名片,理应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涵养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风采,通过你们的言行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样子,看到中国的未来。


四是要学会与自己对话,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疫情是一次大考,既考验着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也考验着每个个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定力,同时反映出自身修养及慎思明辨的能力。成长的道路上,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纷扰、有诱惑、有坎坷。面对“纷扰”,要保持独立思考的人格;面对“诱惑”,要保持自律自警的意识;面对“坎坷”,要有泰然处之的姿态。这样的定力来自于内化于心的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前进道路的坚定。有了这样的定力,相信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大家一定能够不随时流、不为境转,把新时代青年的坚实足迹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的毅力和努力。校园里几万师生的生命健康,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心守护。希望各位同学继续绷紧防疫这根弦,自觉服从防控大局,坚持做好防护措施,严格遵守防疫规定,为最终战胜疫情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2020年9月10日,孙春兰副总理来到学校亲切看望慰问“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最美教师”王易教授,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转达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教师的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全校上下倍受鼓舞。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2020年10月3日,是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70周年的纪念日。明年,我们还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时的你们青春正好、风华正茂。让我们谨记吴玉章老校长所言:“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时机,奋勇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阳而行、拥抱明天!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