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21 作者: 王文
细究来自国内与国际上的各种声音,中美协议的背后不只是一场艰难的谈判。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可能会冲击中国社会消费增长原有的结构调整进程。美国商品、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商品与中国商品会产生一轮抢夺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英文版刊于1月21日《环球时报》英文版“Wang Wen on Changing World”专栏。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欧洲、东南亚、日本的不少朋友问我的看法。相比于中国民众更关注8章协议内容中的第四章“金融服务”,外国精英更关注第六章“扩大贸易”。
在第六章,中国承诺“从2020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两年内,在2017年基数之上,扩大自美采购和进口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不少于2000亿美元。”其中,制成品777亿、能源产品524亿、农产品320亿、服务379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令全球都惊叹的增量。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这场谈判的最终结果符合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也符合提升中国民众消费需求的目标。当前,中国石油65%以上靠进口,中国也是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等产品的全球第一进口大国。从这个角度看,多进品美国的商品并没有错。
然而,细究来自国内与国际上的各种声音,中美协议的背后不只是一场艰难的谈判,更会产生残酷的市场新竞争。
我的同事、在商务部工作30多年的何伟文教授算了一笔账,2017年中国从美进口1539亿美元,2019年下降至1227亿美元。按协议,意味着中国未来两年需要再从美国进口至少2322亿美元,年均增长约70%。这是相当难的目标。要知道,过去五年,中国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进口仅增加了1529亿美元。
从这个角度看,欧盟、东南亚、日本这些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一定担心,中国会不会减少对他们的进口?更有人怀疑,中美这个贸易协议是否符合WTO规则?欧洲相关商会则建议,应该对中国施压,进行一场中欧贸易谈判,以便让中国更多地进口欧洲商品。
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可能也会有看法,他们支持国货,担心过多进口美国商品会冲击中国市场。一些中国人也担心美国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进入。尽管他们知道,早在2013年,中国就提出要全面实现金融开放、平衡贸易结构等发展目标。
在我看来,目前的难点在于,中国是否能够消化那么巨大的对美进口增量?我的答案是,有潜力,但短期内会撑。打个比喻,中国的饭量很大,但是,如果吃得太快,容易噎着。
2019年中国人口首次超过14亿。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6万亿美元,增长8%,增量约5000亿美元。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两年,中国将产生1万亿美元的社会消费增量,将全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消化2322亿美元从美国来的进口增量,中国完全是有可能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可能会冲击中国社会消费增长原有的结构调整进程。美国商品、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商品与中国商品会产生一轮抢夺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中国市场的理性选择,是决定这场抢夺市场战的关键。中美协议中明确写道,“美国应确保采取适当举措,以便有足够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供中国采购和进口”,“采购活动是基于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如果美国商品太贵、太差,中国有不增加采购美国商品的权利。到时候,协议完不成,双方都有责任。
所以,我想对美国建议,尽快取消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品限制,尽快松绑限制中国公司对美国投资的政策,大量欢迎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只有这样,两年2322亿美元的进口目标才有可能完成。
我也想对其他国家建议,欢迎来中国开发市场。中国人均GDP刚刚过1万美元,还远远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1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2万美元,还会有3-5亿人城镇化,相当于欧盟人口,市场仍非常广阔。开发中国市场,才能为世界创造更多红利。
我更想对所有中国人说,要对开放有信心。越开放,中国会越发展,中国企业才会越壮大。中国拥抱全方位开放,中国会更好,世界也会更好(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