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罗思义: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为何对全球如此重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罗思义: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为何对全球如此重要?

发布时间:2017-03-31 作者: 罗思义 

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清楚地说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遵循的模式远比西方主张的经济战略成功。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发展模式,而西方模式包括“华盛顿共识”,则是一种失败的战略。因为经济发展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从客观分析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国家要获得更大的经济发展,那么其就应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起步——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模式远优于西方模式。

  作者罗思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17年3月31日观察者网。

  中国今年将举办两大重要国际会议——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9月在厦门举办金砖国家峰会。虽然出席这两大盛会的涵盖不同类型的国家,但两个峰会均是发展中国家唱主角。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世界上84%的人口现生活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不仅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也超过发达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7-2021年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60%。

  无论从道义上还是其对全球的影响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全球经济议题:全世界最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间接影响着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

  遵循实事求是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清楚地说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遵循的模式远比西方主张的经济战略成功。

  这样的事实必然对中国和国际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也会对中国产生关键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一部分国家的快速增长有助于其他国家快速增长,同样地其他部分国家缓慢增长的逆效应也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

  正如习近平去年在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成功的发展战略,而非西方推荐的失败战略,符合中国自身利益。

  ·中国的发展战略远比西方主张的战略更成功,这一事实说明,借鉴中国的战略而不是借鉴西方并不怎么成功的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峰会应重点讨论中国的发展战略。

  ·因为中国的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战略远优于西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对推动“一带一路”与金砖国家发展所做的研究,以及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与其他中国经济学家宣传中国发展战略所做的工作,对中国和国际社会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中国一些人罔顾这些事实,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西方所主张的远不如中国成功的经济战略,就显得极为荒谬。

  这样的经济事实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中国的政策、中国今年将要举办的两大地缘政治盛会更是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单独来看,“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峰会都很重要,两者合在一起看正反映了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自身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真正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如习近平在谈及中国在塑造世界秩序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时指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下文将首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中国的战略相比西方向发展中国家推销的模式,更成功这一事实,然后再分析这些事实的现实意义。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发展趋势比较:中国发展速度远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按照中国偏爱的当前汇率计算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趋势比较的数据,见图1,按照西方经济机构偏爱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也呈同样的趋势(详见图2)。表1所示的则是关键年份的数据综述。


图 1


  但不管按哪种方式计算,都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的发展战略远优于西方主张的模式。

  根据数据所总结的基本趋势: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1980年,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69%,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仅为2%。2016年,形势完全逆转了。

  ·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仅为11%,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66%。

  ·根据IMF对中国增长的保守预测来估计,2021年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仅为9%,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则为66%。

  ·由于1981-1982年中印汇率大幅振荡,按照当前汇率计算要稍微复杂点。如果按照此期间的平均汇率计算,那么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54%,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仅为18%。

  ·2016年则相反,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仅为11%,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则为66%。

  按照IMF预测,2021年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仅为2%,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则为77%。


图 2


  下文将给出更详细的分析,但三十多年的全方位汇总数据足以说明,中国经济表现远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中国用37年的时间从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转变为只有一小部分人口的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这个事实必然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战略远优于西方大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的战略——强调私有化的“华盛顿共识”。

  中国所取得的进步,令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希望效仿。下文将按时间顺序对中国所取得的进步作出分析,以及比较其与同期西方的表现,然后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概况得出相应的结论。

  1949-1978年中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奇迹

  要全面了解1949年中国建国以来所取得的进步,就有必要明白中国当时几乎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1950年,列入计算的世界141个国家中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中国(2)。贫穷带来的社会后果是,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3%。

  中国1949-1978年和1978年后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所取得进步的数据印证了中国官方的分析,以及习近平对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的评价。习近平指出:“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3)

  基本说来,可以总结为:

  ·1949-1978年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在此期间取得了人类史上主要国家中最伟大的社会成就,但其GDP并未实现快速增长。

  ·1978年后,中国取得了人类史上主要国家中最快的经济增速。

  更精确的国际比较数据显示,从1949-1978年,中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奇迹。众所周知,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为敏感的指标。因为预期寿命概括了所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积极因素(如经济繁荣、良好的教育、良好的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和消极因素(如贫困、糟糕的医疗保障、环境污染等)。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29岁——从35岁升至64岁,即这27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年增长1岁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从1950年的73%升至1976年的105%。

  这整个期间,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大国人均预期寿命像中国这样如此持续快速增长过。为让大家对中国所取得的这一非凡成就有更直观的认识,特为大家制作图3,呈现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至于更全面的比较比析,请参见拙著《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尽管中国在此期间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社会成就,但中国经济增速仅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50-1978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为4.9%,世界平均水平则为4.6%;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为2.8%,世界平均水平则为2.7%。


图 3


  1978-2016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帮助中国国际地位大幅上升

  正如图1和图2所示,众所周知,1978年后,中国经济增速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导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大幅持续上升。但中国经济表现远超奉行西方所推销的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当时并不是普遍为人所知。根据世界银行数据:

  ·1978-201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世界平均增速为2.9%,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为4.2%——中国经济增速是世界平均增速的3倍多、发展中国家的2倍多;

  ·因为中国人口增长相对缓慢,这导致中国人均GDP增速相较西方更快。1978-2015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长8.6%,世界平均增速为1.4%,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为2.5%———中国人均GDP增速是世界平均增速的6倍多、发展中国家的3倍多。

  由此带来的累积效应,可明显从中国在此过程初期和末期的相对国际地位中看出来。

  ·正如上文指出,由于这个过程初期中印汇率大幅振荡,按照当前汇率计算稍显复杂。如果按照1981-1982年的平均汇率计算,那么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18%,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54%。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1980年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仅为2%,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69%。

  2016年,形势则完全不一样了。

  ·按照当前汇率计算,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11%,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66%。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仅为12%,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口比重为66%。

  概括地说,2016年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不到12%,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为约66%——中国的国际地位彻底改变了。

  除全球总体统计数据外,中国所取得的进步生动地说明,中国正逐步超越大型发展中国家。

  ·按照当前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GDP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超越印度;

  ·按照当前汇率和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GDP分别于1998年和2009年超越印尼;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GDP于2016年超越巴西。

  也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甚至超过经济成就。按照世界银行最新数据,2014年人均GDP、预期寿命高于中国的世界人口比重仅为19%,人均GDP、预期寿命低于中国的世界人口比重为63%。

  2017-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2023年中国或跻身高收入经济体

  本节将对2016年后的中国经济形势作出预测。预测将以IMF2016年10月发布的《2016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作为依据。我选择该报告是因为它们较为保守——夸大其辞对严肃的问题毫无用处。

  IMF预测的中国增长率低于中国的目标,其预测2017-202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6.0%,而中国十三五计划所定的目标是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但即便如此,IMF数据显示:

  ·按照市场汇率计算,2021年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将仅为2%,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将为77%。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21年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将为9%,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将为69%。

  也即是说,2021年只有极少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将高于中国,中国的人均GDP将高于东欧多个国家。确切地说,2021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超越所有而非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届时中国将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成为最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汇总数据请见表1。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也将跻身高收入经济体——按照中国当前增长率,预计到2023年左右中国将可迈入高收入经济体。

  下表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远优于西方向发展中国家推销的模式——不管是“华盛顿共识”,还是任何其他变种。

  中国发展模式的外延效应:效仿中国模式的国家均成绩斐然

  中国的发展战略较西方模式相对成功的比较,进一步明确印证了事实,继中国后取得最快增速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采用中国的发展战略,其取得的成果远优于西方模式。

  对中国发展模式与1989年正式问世的“华盛顿共识”的全面比较,请见拙文《世行数据中隐藏着一个秘密》。文章显示,除人口低于五百万的小国或者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外,继中国后取得世界最快增速的国家是柬埔寨、越南和老挝(详细数据见表2)。



  此外,受中国发展模式影响的国家,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1978年起,中国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6倍;从1989年起,中国的增速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6倍,与此同时越南和老挝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逾3倍。

  中国的成功吸引了中南半岛诸国,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关注,他们效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功后,导致中国的经济战略影响进一步传递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印度。

  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在其先前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就经常访问中国。莫迪政府任命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前研究员、《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国经济统治的阴影下》一书的作者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为首席经济顾问。

  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新经济政策呈现三方面较为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强调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其次是强调发展制造业,三是吸引投资,让卢比汇率更具竞争力。可以明显看出,这些政策是效仿中国模式。

  正如中南半岛那些国家一样,印度经济增长成绩斐然,帮助其与中国一道,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除了印度这个典型例子外,中国的经济政策,尤其是政府投资所发挥的作用,也开始在一些非洲和拉美国家产生重大影响。正如哈佛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指出: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是过去十年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功故事。自2004年以来,该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并因此实现了贫困状况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显著改善。该国资源较为贫乏,并未像其它许多非洲国家那样从大宗商品繁荣中获益,其经济自由化进程和体制改革也并未像世界银行和其他捐助者一贯建议的那样扮演主要角色。

  这一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大幅增加公共投资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占GDP的5%,到2011年的19%,增速全球排名第三。埃塞俄比亚政府发动了一场预算支出高潮,修建公路、铁路、电站,以及一项令大部分贫困农村地区生产力显著提升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些支出一部分来自国外援助,另一部分则来自引导私人储蓄向政府提供资金的非常规政策(如融资管制)。”

  林毅夫指出,中国的发展战略的影响已辐射到国外,比如他的新结构经济学最近成为波兰政府制定的“波兰长期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对比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的减贫成就:中国模式完胜

  中国发展战略相较西方模式具有决定性的优势,不仅在增长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而且也可在减贫成就上看出。

  按照世界银行界定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从1981年至今,中国带领7.28亿人摆脱贫困。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则带领3000多万人摆脱贫困。受IMF所倡导的主导模式来发展的世界其他地区,仅带领1.2亿人摆脱贫困。

  简言之,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为83%,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减贫贡献率合起来为85%,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仅为15%。

  当然,数据也击破了“资本主义制度能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快速减贫”的说法。如果资本主义国家是拉动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引擎,那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速和减贫成就也应是表现最出色的,而不是相反。

  经济结论:中国应适时发挥思想领导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发展战略与西方推销给发展中国家的模式的比较结果显而易见。

  ·中国1978年后所奉行的、由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帮助中国取了主要世界大国中最快的经济增速。这证明,这种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远优于西方模式;

  ·继中国后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深受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而非西方模式的影响;

  ·中国发展战略和西方模式之间的减贫成就差距,甚至大于增长成就差距——单单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就为83%,加上效仿中国经济模式的国家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为85%。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仅为15%。

  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发展模式,而西方模式包括“华盛顿共识”,则是一种失败的战略。

  因为经济发展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从客观分析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国家要获得更大的经济发展,那么其就应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起步——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模式远优于西方模式。

  这些统计数据对人类的全方位影响,远不止纯粹的经济意义。超过80%的世界人口,包括中国,是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人均GDP,不仅会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水准,而且也决定人类寿命长短。

  按照国际分类,高收入国家的人均寿命(81岁)比低收入国家的人均寿命(61岁)长20岁。发达国家的最贫穷人口与最富裕人口之间的人均寿命也存在类似的差距。

  芝加哥最贫穷和最富有地区的人均寿命差距为16岁,而费城则为20岁;伦敦最贫穷和最富有地区的人均寿命差距为25岁。美国1%的最贫穷妇女和1%的最富有妇女的人均寿命差距为10岁,1%的最贫穷男性和1%的最富有男性的人均寿命差距则为15岁。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照国际标准,全球仍有7.60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每天仅靠不到1.9美元维持生活,非洲和中东部分地区甚至还有一些人处于饥饿状态。在全球范围内,人均GDP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80%以上,而消费是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对大多数人来说,经济发展的这些影响,是决定真正的人权的最重要因素。世界上尚有9.6亿人没有厕所。英国最大水资源公益组织水援助(WaterAid),就这些糟糕的统计数据所作的《并非笑话:世界各地厕所概况)(It’s No Joke–State of the World’s Toilets)报告指出:“近40%的印度儿童发育不良,这将会影响其生活变化与印度进一步的繁荣。”

  人权首先是,每个人有一个厕所、能够享有读书写字等基本生存条件的权利,而不是由于贫困早夭。其次,人权是人民有接受教育、享受休闲时光等这些权利,这些才是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最重要的人权。

  美国宣称,印度妇女的人权优于中国妇女,因为其生活在“议会制共和国”国家。尽管事实是,她们比中国妇女寿命短9年,她们的孩子有40%的机会早夭,她们没有厕所,接受教育的机率也不高。所以,美国的说法不过是人权笑话而已。

  因此,中国有必要传播自己的发展模式,推动更多的国家发展,这不仅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同样符合全人类利益。

  正如习近平在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举办的首次记者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的责任,就是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4)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成功说明,中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而利用中国成功的经济战略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正是中国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正如习近平近来曾引用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用西方术语来讲,现在是中国发挥思想领导力的时候了,因为全球发展的事实显示,中国成功的发展战略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而由于意识形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对中国的已被证明远比其模式成功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权利谴责发展中国家中数亿相对贫困的人群。事实上,西方这样的立场才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中国一些人主张中国放弃远比西方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而事实证明,西方的模式远不及中国成功。所以,他们此举不仅违背他们国家自身的利益,而且也违背全人类的利益。

  注释

  1,下述注释仅供经济专家验证本文数据,非为新增内容。

  本文论述未来趋势的图表数据源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包括占世界GDP比重逾99.99%的191个国家(其中包括133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其他数据始于1980年。但因为1980年继中国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仅两年,因此这不会显著扭曲趋势——世界银行始于1978年的数据交叉验证了这一点。IMF2016年数据是预测数据,但因为该数据是在2016年10月发布,已接近于年底,因此图表中的最终结果不会发生显著改变。

  《世界经济展望》中人口大到足以显著影响计算结果的遗漏的国家是1990年前的尼日利亚、1992年前的前苏联和1998年前的缅甸。但这不会对当前的研究结果造成显著影响,因为1990年前的尼日利亚和1992年前的前苏联的人均GDP均明显高于中国,1998年前的缅甸的人均GDP明显低于中国。

  至于小国,其人口太少不会对计算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但为呈现完整性,特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中遗漏的国家名单整理出来,名单如下:

  按照当前汇率计算,将191个国家中数据有遗漏的国家分为以下几类,时间从1980年算起。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有:多米尼加(1981)、几内亚(1990)、毛里塔尼亚(1990)、蒙古(1990)、纳米比亚(1990)、尼日利亚(1990)、苏里南(1990)、也门(1990)、津巴布韦(1990)、吉布提(1991),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1992),爱沙尼亚(1993)、斯洛伐克共和国(1993)、尼加拉瓜(1994)、捷克共和国(1995)、立陶宛(1995)、马耳他(1995)、密克罗尼西亚(1995)、波黑(1996),马绍尔群岛(1997)、塞尔维亚(1997)、萨摩亚(1998)、黑山(2000)、帕劳(2000)、苏里南(2000)、澳门(2001)、图瓦卢(2002)、伊拉克(2003)和圣马力诺(2004)。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有:厄立特里亚(1992)、柬埔寨(1996)、缅甸(1998)、利比里亚(2000),东帝汶(2000)、阿富汗(2002),南苏丹(2011)。

  购买力平价数据和当前汇率数据具有相同起始日期的国家中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为:文莱(1985)、塞尔维亚(2000)。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国家为:柬埔寨(1987)、马绍尔群岛(1997)、津巴布韦(1998)。按照当前汇率计算,马绍尔群岛1997年的人均GDP高于中国,图瓦卢2002年的人均GDP高于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两国人均GDP均低于中国。

  《世界经济展望》中叙利亚2010年后、以及埃及和巴基斯坦2015后没数据或没预测数据,但所有这三个国家的人均GDP均低于中国,因此均被划入相应分类。

  1980年前的人均GDP数据除非另有说明,均是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所著的《世界经济千年史》(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08AD)数据计算。

  2,这10个国家包括非洲的八个国家——博茨瓦纳、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马拉维、坦桑尼亚,以及亚洲的两个国家——缅甸、蒙古。

  3,见习近平2014年所著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见习近平2014年所著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