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0 作者: 王文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金融实力受到较大冲击,金融在大国兴衰中的作用突显,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重心。从资产工具到经济核心再到国际博弈,金融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对正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期的中国而言,是时候全面研究金融如何推动国家崛起的议题了。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刊于《当代金融研究》2019年第2期。
上世纪中叶,金融业步入现代化,金融在世界各国都被视为资源配置、资产定价和风险管 理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金融实力受到较大冲击,金融在大国兴衰中的作用突显,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重心。从资产工具到经济核心再到国际博弈,金融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对正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期的中国而言,是时候全面研究金融如何推动国家崛起的议题了。
2019年2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 “金融” 主题的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金融治理理念和实践的演进,中国版 “金融强国” 战略已初具雏形,金融助推国家崛起之势正在形成。
一、立足中国实际的金融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推动中国金融业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银行、证券、保险、债券、信托、期货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日趋健全。尽管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各类矛盾与问题也较多,但不能否认,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市场、全球前兰大证券与保险业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金融大国。各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金融产品与工具如绿色债券、移动支付、普惠金融等 的发展方面,中国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易事。过去五六年,中国金融政策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发展之路。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放在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框架下,提出382字的金融发展措施、金融监管改革与协调机制建设等内容,还提出让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最终服务于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金融在改革进程中的地位凸显。
2015年10月,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针对多年以来金融 “过热” 趋势以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难度上升等现实弊端,为金融 “脱虚向实” 提供了战略部署与规划指引。金融服务的功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得以进一步明确。
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指出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的金融重要基础作用,将金融安全提升到 “国家安全” 与 “治国理政” 的战略高度。这次集体学习后,“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范格局” 加速形成,此后历年经济工作会议,“防风险” 均被视为是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2017年7月,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 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强调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被定位为 “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在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框架下有104字关于 “金融” 的论述,将金融与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 相联。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整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主旨演讲时,宣布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等重大举措。金融开放成为金融业竞争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成为中国全方位开放的重中之重。
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 “金融” 主题再次举行集体学习,不仅首次强调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正确把握金融本质”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是肌体, 金融是血脉” 等多个新提法,还首次提出 “财政与货币双逆周期调节作用” 、“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 等具体的金融服务要求,更数次强调要根据国际形势推动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至此,在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多个重要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版 “金融强国” 战略日益清晰化。
二、中国金融发展道路有别于欧美国家
应该说,过去五六年来,从金融改革、金融服务、金融安全再到金融开放的理念演进,既是对中国现实复杂国情的针对性措施,也是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经验性总结;既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诸多成功之处,也汲取了其在金融领域暴露的诸多风险与弊端。归纳起来,大体有以 下几点:
金融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金融发展有别于欧美国家的根本特征。在中国,金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问题,也是关系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套用欧美战略史上的那句名言,“战争太重要了,不能交给将军们” ;在中国,金融太重要,不能交给银行 家们。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完善金融体系的制度优势。党领导金融工作,金融改革发展才能确保正确方向,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与金融法治。在 这个过程中,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培养、选拔、打 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精通金融工作的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高端人才。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代下中国金融工作的特殊要 求,也是区别于发达国家对金融本质理解的显著特征。西方金融学教科书中,金融被理解为跨时空的价值交换,与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然而,中国使金融本质回归本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金融活了、稳了,经济就活、就稳;经济兴了、强了,金融就兴、就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 ,这是对金融本质与规律认识的重大进步。基于这种理念,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优化融资结构,强化财政与货币政策双逆周期调节,丰富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精准支持民企等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成为十八大以来金融政策的主线。
守住金融的底线是不发生金融危机。中国充分认识到,在网络化与全球化双重加速运行的时代,防范金融风险是永恒的主题,绝不允许每十年一次金融危机的美国式周期律在中国上演。一 旦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守不住,所有金融工作将功亏一篑,甚至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将付之东流。基于这个理念,中国将主动防范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强化对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动用各种科技手段与协调机制,将所有资金流动置于金融监督视野之内。这正是中国与西方金融发展周期律不同的原因。在过去四十年,中国是全球唯一没有爆发过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大国,也是唯一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发展中大国。
金融的方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金融更要注重在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上的供给侧改革。欧美国家的金融监管机制演变了上百 年,是基于市场自由逻辑下的监管后置理念,往往只在金融危机后才有逼迫监管改革的动力。中国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更复杂与多元,监管改革的任务兼具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双重使命,唯有拥有永不停歇的改革自觉意识,直面现实,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与立足点。基于这样的理念,近 年来中国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基建金融、金融扶贫、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集中发力,有效弥补了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服务不足的短板。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开放,倒逼金融业的改革,促进金融服务质量的加速提升。在G20、金砖机制、“一带一路” 倡议上推动资金 融通,创建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参与推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极大提升了中国金融国际话语权。①
综上所述,中国金融应强调普惠性,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金融不能周期性地发生危机,而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金 融一方面应对接全球金融体系现存的固有框架与国际规则,另一方面也应推动金融监管、金融机制、金融治理、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为此向世界提出中国方案;更重要的是,中国金融不只是少数人的工具,而是坚持党的领导,回归于全国、全民与全社会。
有别于近现代化进程中欧美国家的道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一直在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同时立足于中国现实,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中的经验教训,并肩负起助推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与社会发展的多重任务,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三、没有金融崛起,终难有大国崛起
现代大国的竞争,已跨越了军事战争的方式。核武器制衡了大国战争的爆发冲动,战争的巨大破坏力使其成为一项不合算的高成本决策考量。21世纪,金融却越来越成为大国博弈的政策优先项。2月22 日政治局就金融主题的集体学习中多次警示,“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 ,“要适时动态监管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 ,“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 ,“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等等,都是基于对金融已上升为大国博弈重要工具的战略认识。
纵观近代化以来的500年大国兴衰史,大国发展的进程一定程度上能浓缩为 “金融强国史” 。 货币兴,则国兴;金融强,则国强。从荷兰到英国再到现在的美国,金融一直扮演着现代世界强国发展进程中的实力助推机、冲突缓冲垫、资源整合器等作用。②
当前,中国已是全球金融大国,但仍不算是全球金融强国。中国金融业的各项总量指标都居世界领先或前列的位置,但金融服务与发展质量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瑞士等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各大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金融中心建设卓有成效,但重要性离纽约、伦敦甚至新加坡、东京等还有不少差距。中国的对外投资、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突飞猛进,但中国金融国际话语权仍眼不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金融业也是如此。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金融推动国家崛起的战略日益明晰,但真正有效的 “金融强国” 战略应源于推动国内发展的实效与提升全球治理的成果。
从国内看,“金融强国” 应实现让人民生活越来越富庶、贫富差距越来越缩小、让实体经济越来越强大的战略目标。在这方面,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增强中小金融服务机构,提升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与 “二农” 的金融服务,让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与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真正发挥服务社会、建设诚信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是 “金融强国” 战略的国内目标。
从国际看,“金融强国” 应实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中国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加强中国 金融国际话语权的战略目标。在这方面,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加大金融双向开放,加强金融服 务的效率尤其是比肩国际一流标准的服务效率,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创新构建国际金融安全网,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实现全球金融治理的民主化、公平化,应是 “金融强国” 战略的国际目标。
当前,在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的今天,“金融强国” 战略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真正构建并有效实施,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但相信假以时日,金融终将助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梦想的实现。(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注释:
①张红力等,《中国金融与全球治理》 ,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10月版。
②王文、下永祖、陈治衡:《金融视角F的中国崛起:概念、条件和战略》, 载《当代金融研究》 ,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