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金融支持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金融支持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10 作者: 黄剑辉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所在,也是推动经济恢复和“六保”的重要力量和关键一环。护航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多项支持政策,特别是“强化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对疫情常态化下的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把政策落实到位,加快优化和改革营商环境,将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黄剑辉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4日中国经济时报。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民营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措施,纾困赋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多项支持政策,这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落实好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如何更好地推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  


四方面同时发力落实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您如何看待这对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


黄剑辉:中央出台了8个方面90项措施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显著效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多项支持政策,特别是“强化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直接降低其固定支出。同时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抵押物少、担保不足的情况,特别提出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进一步提高了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可得性,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这些措施对他们生存下来至关重要,对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黄剑辉:落实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同时发力。


一是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推广运用,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推动民营中小企业便利获得低成本贷款。加快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减费让利的力度,与民营中小企业共生共荣,切实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


二是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打造数字化信贷市场平台。长期以来,银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充分运用平台思维,回归金融本质,搭建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数字化信贷平台,将金融供给方与需求方有效链接,打通资金渠道,整合银政企等多方力量和资源,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智能生态圈,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产品服务体系和综合服务,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加快直接融资市场改革,打造数字化资本市场平台。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而言,直接融资占比较低是长期以来所面临的融资结构性难题。建议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步伐,适度降低债券融资市场门槛,加大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打造服务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资本市场平台,让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融资。


四是完善融资增信机制,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民间融资担保基金、信用保证保险、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多种渠道的增信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仍有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例如,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方面,可进一步加大资本金补充力度,通过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并完善激励机制,与民间担保机构实现有机互补;加大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应用范围,普惠民企发债;加大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在民营企业贷款、发债等方面的运用。


纾困民营中小企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民营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经营最困难,同时还承担着大量就业的职能,您认为,帮助企业纾困减负的关键是什么?


黄剑辉:本次疫情危机的实质是“损益表危机”和“现金流量表”危机,与2008年的“资产负债危机”,性质及诱因完全不同,需要“对症下药”。


首先,要直击民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让民营中小企业优先解决“活下来”的问题。一是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合理降低企业社保上缴比例。二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协调开发商、房东为企业适当减租;协调各部门降低企业水电气等经营成本。三是缓解企业融资之困,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减少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其次,要为民营中小企业生产发展提供条件。一是有针对性地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和专项扶持资金。例如,用足用好企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拓宽企业以工代训范围,给予民营中小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对于疫情期间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力度等。二是加快民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针对目前外贸形势严峻的态势,应着力扩大内需,把疫情期间被抑制和冻结的国内消费需求释放出来,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为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餐饮、旅游、住宿、批发零售等受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创造复工复产条件。


此外,可通过盘活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国有非战略性经营资产等,并制定务实管用的阶段性政策,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尤其是暂时处于困难状态、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微企业顺利渡过难关,确实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中国经济时报:在疫情常态化下,如何加快优化和改革营商环境的同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剑辉: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一是要加快改革进程,以改革的方式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私有产权保护力度,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是加快民营经济理论创新,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现在最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就是民营经济理论创新,解决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期理论问题。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在一项研究中提出,新时代要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动民营经济理论创新,提出了“民营经济就是人民经济”“民营企业就是人民创办人民经营的企业”等概念,这是对“民营经济退场论”“私有制消灭论”的破和立,让民营企业家树立长期发展的信心。


三是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造强化市场型政府。应该按照“四分法”,将政府与市场关系按照经济社会的四大领域划分,即战略性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民生领域、竞争性领域,全面实施市场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开准入门槛,国有企业在战略性领域、公共性领域、民生领域起主导作用,让民营企业在竞争性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四是大力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政府部门制定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政策,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解决民营企业不熟悉、不了解、找不到或者用不起数字化资源和相关技术的问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空中飞跃式”发展。


五是将管理要素(企业家要素)纳入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并放在首位。应该将管理要素(企业家要素)作为首要生产要素,并大力推动企业家市场化,培育产生企业家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让具备企业家才能的人才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脱颖而出、迸发活力,带动经济发展。(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 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