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文:培养全民海洋理念 破解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困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王文:培养全民海洋理念 破解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困局

发布时间:2016-10-12 作者: 王文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海洋开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具有重大的意义。2016年7月12日的“南海仲裁案”更是警示中国人加强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展腾系人大重阳研究助理。本文刊于《中国金融》2016年19期。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海洋开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具有重大的意义。2016年7月12日的“南海仲裁案”更是警示中国人加强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


  但是当前,我国的海洋开发能力还相对滞后、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还处于萌芽阶段、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以大众海洋理念为基础的海洋金融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据国家海洋局数据,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669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9.6%,预计到2030年占比有望达到15%。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普遍在20%以上,美国的海岸经济和海洋经济更是占到GDP的51%和就业率的75%,绝对值超过我国10倍。在陆地资源无法承载中国进一步持续发展压力的态势下,以金融手段整合各种资源和渠道来鼓励大众参与到开发利用海洋的行动中并从中获益,进而形成“投资海洋,受益海洋”的全民海洋理念,就成为我国化解海洋开发难题、培养经济新增长点,进而破局中国未来发展困境的关键。


  海洋金融发展面临诸多制约


  目前,我国针对海洋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还相当有限,尤其是在传统的以陆域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惯性下,我国海洋金融的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


  第一,制度和政策的滞后以及金融机构缺乏经验制约了海洋金融的发展。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海洋开发的整体战略,没有系统、完整的政策思路或指导文件,开发模式大多粗放,加之海洋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许多产业规模小、成熟晚、未形成产业化规模,急需对全国的海洋开发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布局。据统计,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资金支持,中国周边海洋生物资源的平均开发率不足20%,水产品的加工率仅30%,化工、能源资源的开采利用率更是落后,150多个海滨旅游景点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


  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多为担保和质押的方式,而海域使用权、收益权受到诸多政策法规的约束,抵押融资受到较大限制,海洋产业获得期望中的融资规模的难度较同等资产规模陆域经济企业要大得多。同时,相对于陆域经济来说,海洋经济产业拥有的有效资产抵押品较少,即靠传统的融资模式,缺乏能适应现代海洋产业需要的新型融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由于许多项目承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没有足够大的固定资产,因此涉海金融业务的作业成本(包括业务评估、风险管理等)较高,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倾向于将有限的精力投放于政策与流程都相对较成熟的陆域金融产品的研发和营销领域,而有意无意地回避涉海金融业务。


  第二,面临较大潜在风险的海洋产业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足。频繁的海洋灾害、外向型的企业汇率风险是海洋经济发展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缺乏针对性风险缓释机制的情况下,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为海洋企业融资时,不得不面临较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主权国家海洋权益争端时有发生的情况下,海洋产业发展也可能面临海洋权益争端引致的地缘政治风险。在东海和南海,域内和域外国家频频搅局,造成地区局势紧张,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也是金融服务海洋经济不得不考虑的风险隐患。


  第三,缺少专业化的海洋金融机构。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许多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机构来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最大化地提升金融服务海洋经济的能力,必须要有一个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出现,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诸如海洋合作开发银行这样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只有个别银行在初步涉水,因此无法做到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渠道,以及投资、融资、保险等业务平台,很难开展更为广泛的涉海业务。


  第四,社会整体的海洋意识不强。社会的海洋意识不强,导致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严重落后国际水平,使我国在海洋开放、海洋问题的解决上捉襟见肘,新老问题交织,已经危害到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多项措施并举,壮大海洋金融


  第一,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是前提。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通过政策指引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资源向海洋经济聚集。建议可以从财政上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设立由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对海洋产业给予支持,并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化等项目建设给予资金补助与税收减免。更可以进一步建立产权综合交易平台、海洋科技金融联盟等。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政府为发展海洋经济、海洋金融所做的努力举世闻名:成立了专门的工业区管理局,并颁布《新兴工业(裕廊豁免所得税)法案》《经济扩展奖励法令》等政策文件以鼓励相关产业;推出海事金融激励计划,通过税收优惠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海洋产业,新加坡海运信托基金也应运而生。


  要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地方银行业监管机构、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金融办、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联动的沟通合作机制,为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建言献策,联合地方政府开展专题调研与研讨,推动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和重点项目对接平台。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海洋经济发展筹措资金,增加海洋资产的流动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要构建可持续的海洋经济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金融政策以及投融资环境的优化,增强海洋经济对于金融资本的吸纳和集聚能力。这不仅是海洋经济发展中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对接融合的基础条件,也是海洋经济实施有效的区域规划和战略管理的必备条件。


  第二,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转变。通过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加快提升海洋渔业、船舶、化工等产业水平,集聚发展港口产业,构建链条完整、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加强海洋经济的规划和引导,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优化、壮大海洋产业。


  此外,我国海洋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来驱动,科技含量低,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中的贡献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已超过70%,因此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的研究和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产出,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发挥金融机构主体力量的作用,加快推动金融避险工具创新,完善海洋经济风险防控机制。以银行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体系可以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和渠道,综合利用投资、基金、融资租赁、保险、信托、海外机构等业务平台,为海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经济产业链提供综合授信、贸易融资、财务顾问、汇票业务、代理发行债券、投资银行、金融租赁、信托、财务顾问、涉海保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鼓励涉外贸易企业通过汇率远期、货币互换、掉期等产品,对冲汇率风险。以海洋金融较发达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融资为例,与西方以债券融资为主的模式不同,两地以股票和信托基金为主要的融资渠道,比传统的债券融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回报率更高。这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助力海洋经济发展,也能够更充分地发掘海洋经济蕴涵的巨大业务拓展空间,增强涉海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也有助于金融机构自身业务的创新、开辟发展新通道。


  同时,建立海洋合作开发银行正当其时。海洋合作开发银行的建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成为全力服务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大战略的加速器。海洋合作开发银行以贯彻国家海洋产业政策、促进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为基本职能,通过支持海洋产业的基础设施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提供技术、管理、人才、信息服务等来推动海洋产业的成长和优化,支持国家重点海洋开发区的建设及对重点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调整和改善对海洋投资结构的不平衡现象及投资布局,进一步完善金融机制的整体功能、增强其调控作用,健全和优化我国金融体系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整体功能。


  第四,智库将为海洋金融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海洋经济具有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特点,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海洋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从持续推动海洋金融业务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支持海洋科技与海洋人才的培育,推动海洋经济领域的“双创”,着重培养能进入海洋科学前沿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人才,扩大海洋教育规模、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也需要聘请相关智库、学术机构和实务专家提供海洋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咨询、重大项目评审等服务,为海洋金融业务拓展建言献策,为海洋金融业务的持续拓展提供智力支撑。


  最后,要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民间资本在海洋经济中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除了加强金融机构参与和支持海洋合作发展外,更应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提升海洋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保障。积极开展与航运经纪公司、专业保险公司、律师行、专业独立检验行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借助专业力量快速获取海洋企业相关信息,提升海洋金融综合服务能力。要鼓励市场参与者积极开展海洋金融创新、优化海洋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产业能级,形成政府与民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大力普及海洋开发意识,宣传海洋在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根本上提高民众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和海洋法制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关注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