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5 作者: 刘志勤
蚂蚁集团主管被约谈,紧跟着蚂蚁集团上市被推迟。原来满地跑的“蚂蚁”,突然成为“热锅上的蚂蚁”,舆论和监管,纷纷指向原来无处不在的“蚂蚁人”。有的人幸灾,有的人乐祸,还有的人感到惋惜,遗憾,更有的人担忧,有的人思索:“蚂蚁现象”给我们哪些启迪和学习的机会?
刘志勤系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5日观察者网。
蚂蚁集团主管被约谈,紧跟着蚂蚁集团上市被推迟。原来满地跑的“蚂蚁”,突然成为“热锅上的蚂蚁”,舆论和监管,纷纷指向原来无处不在的“蚂蚁人”。有的人幸灾,有的人乐祸,还有的人感到惋惜,遗憾,更有的人担忧,有的人思索:“蚂蚁现象”给我们哪些启迪和学习的机会?
我们首先应当看到,“蚂蚁集团”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发展壮大的,是依靠创新,勇气与智慧逐步占据市场的,并赢得市场的认可与支持,这是基本实际。
在“蚂蚁集团”发展过程中,我们清晰的看到“蚂蚁精神”是如何推动“蚂蚁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规模的。如果细细掰开其中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到“蚂蚁集团”的每一步提升,每一步升级,都充满了企业家的钻研和不懈努力,以及“蚂蚁啃骨头”的“蚂蚁精神”才让“蚂蚁集团”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特殊企业。
“蚂蚁集团”的成功,“蚂蚁精神”的活力,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坎坷与进步,也是中国企业从当年名不见经传,不为世界大型企业正眼相待的“蚂蚁”,变成如今的“大象”,值得我们为之自豪一番。
500
“蚂蚁”本身具有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的拼搏能力,以及“蚂蚁”特有的“目标明确”的求生欲望,使得“蚂蚁”成为昆虫学和动物学中最具个性战斗力的群体。中国人历来推崇的“蚂蚁啃骨头”精神,也是让中国在四十年中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精神支柱。
为了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极为重视保护“蚂蚁”这样的“弱势群体”,正是为了维持生态有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求。
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尤其要爱护和保护难能可贵的“蚂蚁精神”,最大限度的发扬光大其正能量,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蚂蚁集团”从市场商品“淘宝”起步,推动支付系统变革,再从“小贷公司”作为主业发展起来,成为中国“零贷”市场(零售与贷款)中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之一。它的出现,是有时代需求的烙印的,也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有市场需求呼唤,不是它强加于市场的“强卖”型推销。它的业务服务对象以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消费者为主,提供了及时而有效的支持,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市场主体能够接受和欢迎“蚂蚁”的主要原因,因为它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成为现有银行体系的补充和补丁,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蚂蚁金服”如同“搬家工”一样,在为民搬富移财,在帮助脱贫致富工作上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不可否认,在“蚂蚁”发展过于快速迅猛之时,有人出现某种“监管幻觉”,或者是“自我膨胀”,丢失了“蚂蚁”最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永远都是“脚踏实地”的工作,离开“实地”(实体),“蚂蚁”就真的成为任人宰割,踩踏的区区小虫,所以,民间又存在另外一句残酷的民言:“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处置你。所以,不管你过去曾经多么渺小,现在多么高大,永远保持谦虚谨慎是保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需要态度,来不得半点高傲和自傲。
成功会让人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就是法律,就是真理,如此自以为是,很容易让自己露出“蚂蚁”的真实弱点:抗风险能力和防意外事件的”预知感”迟钝,会影响到“蚂蚁集团”的长久发展。
我们已经开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这个市场一定充满更多的挑战。而数字经济的基础,依然离不开“大数据”这个土壤,其它科技发明都是围绕如何“发掘,采集,利用,保护”这个“大数据”进行。“蚂蚁集团”的成功壮大,就是早人一步的掌握如何采集,利用“大数据”,了解人们的欲望和行为特点,确定了“点对点”的“攻心”服务,扩大了客户消费群,达到壮大自身实力的目的。
但是,任何企业家,需要切记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就是:决不能把“实力”,蜕变成“势力”,这是十分危险的基因改变。有的企业误把自身的“实力”,扩充成“势力”,自觉不自觉的“扩大势力范围”,继而挑战政府监管,挑战公信力,挑战市场容忍度的底线。
这肯定是一场威胁自身安全的游戏:当实力蜕变成势力时,就会走上“市场垄断”和“市场独裁”的危险道路,这时就离被市场抛弃,被改造的遭遇只有一尺之遥了。
接受监管是所有从事金融流通交易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接受的,是天经地义不可推卸回避的责任。
这对于那些总想着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家来讲,值得铭记在心。
目前市场存在两大”陷阱”,一个是“债务陷阱”,另一个就是“消费陷阱”。这两个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水涨船高”式发展。人们很容易把“债务陷阱”归咎于借贷公司,常常同情“消费陷阱”的巨大危害。
要规范借贷公司,必须同时规范“消费行为”,特别是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这是导致不理性借贷行为的主要原因。我们不能因为贷款公司的过度“积极”,而忽略过度消费产生的负面市场活力,这些应当得到有效监管。
我们一般只监管贷款公司的一举一动,没有办法监管那些可能危害金融秩序和安全的消费行为,结果只能把市场出现的某种混乱甩锅给金融科技公司,似乎也不公平,公正。
中国不妨出台一部相关监管,限制不理想消费而引发的不理性借贷行为,或许会是一个政策法律领域的创新。
依靠大数据的支持,我们今天可能设计出一个监管“借贷”和“消费”的”双熔断”机制,对那些可能超越借贷规模的消费贷款,加以提醒,预警限制,将有利于市场稳定平安发展。
对监管部门而言,面临的压力与考验同样沉重:处理好创新与风险,保护创新积极性,维护市场公平透明,显然是在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宽容与透明,严格与帮助,让市场充满活力与吸引力,做到既防患于未然,又治病救人于危困之中,是时代对监管机构的要求,也是市场发展必须拥有的生态环境。
期望“蚂蚁集团”认真审视自身的短板,树规立矩,更好的为十四五经济发展计划的深入实施,贡献“蚂蚁”军团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绝不成为“热锅上的蚂蚁”,而是继续为民造福,搬富的“搬家工”!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