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16 作者: 贾晋京
编者按: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要承担何种新使命,要实现什么新要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为大家一一解读。本文刊于8月26日宣讲家网,原标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
编者按: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要承担何种新使命,要实现什么新要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为大家一一解读。本文刊于8月26日宣讲家网,原标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
在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也面临着很多新的形势。现在我们并不是刚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是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高质量发展,并且针对疫情之下出现的很多新兴现象,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络上课、远程工作、在线购物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二是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要承担的新使命;三是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的新要求。
贾晋京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到目前中国应对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时间,并且已经连续几个月比较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应对疫情的经验。但是从2020年6月、7月、8月的国际形势来看,疫情其实仍然在蔓延。应该说,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出现的一个新的长期性的挑战。
(一)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
实际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到新冠肺炎疫情前,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比如东西方出现了力量对比。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也使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些新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国际形势作出整体性的新的判断。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首先要考虑国际经济这个层面所面临的新情况。
(二)我国国内发展出现了新形势
我国国内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构成了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背景。
经济发展空间更多地转移到了新的空间中,并且发展变化幅度非常大。中国经济在疫情之下看上去好像面临很多新的风险和挑战,有些风险和挑战让人不禁思考它们是不是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汽车销售数据来看,2018年、2019年中国的汽车销售数据都出现同比下降的趋势,2020年汽车销售数据同比下降趋势仍比较明显。那么,这些情况是否说明中国国内发展形势面临很多新的压力?实际上,经济活动有一个处在什么样的空间当中的问题。如果经济活动发生的空间本身出现了转移,这其实是一种结构性变化。
从2020年我国二季度经济统计数据能够看到,有些领域增速非常快,有些领域是低增长或负增长,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其中,高增长领域包括实物商品的网上销售、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电子信息消费、新基建和现代服务业等;低增长领域包括纺织业、商业地产等。那么,高增长和低增长并存说明什么问题?这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单一方面看到的非常好或是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而是经济活动空间发生了转移。
从果农直播卖水果的案例看,一方面,果农的收入相比以前是增加的;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享受到了实惠。当然,这其中超市渠道可能会受到一些损失。但是我们要看到,这实际上体现出来的是经济活动空间发生了转移:水果仍然是从果农那里到了消费者手里,只是没有经过超市这一销售渠道。
再比如,现在看报纸的人比较少了,大家都从手机上获取信息。那么从手机上获取的信息比看报纸的时候少了吗?并没有。从花费来看,从手机上获取信息的花销可能要比订阅一年报纸的少。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只是从看报纸改成了看手机;而对媒体来说,纸媒需要转换成适合手机呈现的形式。实际上,供给者和需求者都获得了新的体验,甚至获得了新的增长,经济学上叫福利的增长。比如,我们现在不仅可以挑选很多网课,还可以挑选名师的课,而且花的钱还少,这就是福利的增长。
经济活动的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原来发生在线下空间的都转移到了网上的新空间,这是国内经济发生变化的一个明显趋势。2020年上半年的一个关键词“直播带货”,其背后发生的就是广泛的新的经济活动的转移。可以看到,仅仅是直播带货,就需要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比如遍布中国各地的高密度通讯网络,以及铁路、公路等作为保障。当然,网上进行商品买卖销售,还需要相应的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比如金融科技的发展、强大的数据库等。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仅仅是“直播带货”,就能反映出我国全方面的发展变化。
(三)科技条件的变化也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背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和科技,是我们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背景。那么,创新现在有哪些新的重大的发展变化?
全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国都在竞争创新制高点。我们要更加细化地理解这个判断。虽然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基本上只有在中国得到了全面性质的开展。什么叫“全面性质的开展”?5G就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当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有了5G,很多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成果才有用武之地。人工智能就是通过大数据让计算机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更加智能的功能输出。实际上,没有5G,很多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成果是没有用武之地的,而目前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全面、商业化、快速地开展5G,当然5G只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其他很多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的成果,要想得到广泛应用,都只有在中国才能真正铺展开。这是中国当前在科技方面的一个新形势。
概括来看,由于高质量发展面临了很多国际国内创新的新形势,我们就需要在这种新的背景下考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这是关于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的讨论。
二、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使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进行三方面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一)质量变革
质量是相对于数量而言的。过去,中国经济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特征是数量扩张,现在是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质量优化。在数量扩张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关于获得用于改善生活更多数量的产品和物质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我们要追求更多的产品数量。但是现在基本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要求的是质量。“质量”中的“质”,表示的含义就是内在属性,我们对产品和服务有内在属性、内在品质提升的要求,这是质量变革的一个内在要求。
质量是相对于数量而言的。过去,中国经济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特征是数量扩张,现在是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质量优化。在数量扩张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关于获得用于改善生活更多数量的产品和物质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我们要追求更多的产品数量。但是现在基本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要求的是质量。“质量”中的“质”,表示的含义就是内在属性,我们对产品和服务有内在属性、内在品质提升的要求,这是质量变革的一个内在要求。
什么叫“内在品质的提升”?对此,我们要从什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角度来理解。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们要解决这一矛盾。
过去,我国在经济上长期处于“赶超”位置。在“赶超”的过程中,质量标准由领先者设定。领先者的质量标准是怎么设定的?是根据其依托的本土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于质量的要求而设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上已经不是“跟跑”,而是“并跑”或“领跑”,那么在“并跑”或“领跑”阶段,就必须重新考虑质量问题。因此,这时必须要从内在品质角度来考虑产品。以汽车为例,现在汽车销售数量已经不是最关键的指标了,而是要看汽车的质量。甚至我们也不需要考虑别人的质量标准,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处在“并跑”或“领跑”的地位,要考虑自身到底需要设定什么样的标准。
举个例子,我国有一家比较大的汽车企业,内部主要分为技术、制造、销售三个板块,近几年在经历变革后推出了很多广受欢迎的汽车产品。下面我介绍一下这家企业的变革情况。首先,他们聘请了一位德国著名的汽车工程专家担任总工程师,这个汽车工程专家提出了一个要求,对技术、制造、销售三个板块的人员进行相互调动。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原来三个板块的人员只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对其他工作完全不了解,调动后,原来做研发工作的要去做销售工作,销售岗位的人员要去做制造甚至是做研发。其次,改变原有的流程。先由销售部门获取数据,提出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尤其是到中国汽车消费的前沿市场,调研地方路况,并将获取的数据传达给设计部门,再由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沟通,最终制造出更好地满足用户要求、甚至是超乎用户想象的产品。
实际上,西方的一些领先产品的质量标准也是基于其本地市场的需求形成的。中国现在有最大的市场,就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形成自己的质量标准。质量变革就是把我们自己市场上能够本地化的东西变成发展的质量要求。
(二)效率变革
在数量扩张阶段,我们理解的效率就是更多、更快,当然现在并不是不要求更多、更快了,而是还要实现更高的质量。现在,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跟过去有了很大变化,效率就需要有评价标准的变化,要通过质量标准,而不是数量标准来定义效率。比如,不能单纯地通过解决多少就业岗位来定义就业效率,而是要提高就业质量,就业质量包括是不是新型工作岗位以及工作环境和收入水平如何。这是效率的考评指标。
除此之外,还有发展效率的革命。从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案例来看发展效率方面的变革。如果单纯从汽车的销售量上看,我国汽车销售数量基本上每个季度都存在比上一年同期销售量减少的现象,这是不是表明这个行业的萎缩?不见得。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是正增长的。那么,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只有汽车实现了电动化,很多功能才有可能实现,比如更强的自动驾驶能力。这一案例在效率上有什么启示?为什么电动汽车引人注目的品牌与传统汽车引人注目的品牌有很大区别?传统汽车的品牌可能存在了很多年,但却很少有传统汽车领域的著名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中有突出表现,为什么?这是因为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不是“亲戚”,电动汽车的核心环节是电机,而电机不是从传统汽车的燃油发动机发展来的,是从电力和电子工程领域发展来的。电动汽车虽然与传统汽车的功能一样,但这个产业是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效率很快。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并且有着极高的效率,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快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是效率变革的根本出发点。
(三)动力变革
是不是通过创新的方式驱动增长就叫做动力变革?应该说,这一理解还不够全面。我们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并不是为了动力变革而进行动力变革。动力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已经进入新的空间、走在更高水平的发展路径上。动力变革的核心是因为发展形势、发展环境、发展使命不一样了,因此我们要进行动力升级。
在数量扩张型时代,扩张的动力本质上是资产型的。现在,我们要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它不是一个对标外国人生活水平的需要,而是从国内需要的角度来看。在资产扩张年代,企业和个人都希望拥有更多的资产。如果一个企业资产的比重非常大,这就说明该企业有大量要持有的东西,它的发展变化就不会很快。
举个例子,一个出租汽车公司有很多出租车,其资产数量就很大,如果经营环境不发生变化,那么该公司是具有优势的;如果新能源汽车蔚然成风,该公司想转型就很难了。这就是资产型动力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从能力的角度理解资本,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增强自己的资本,就是把很多不能带来能力的东西变成能够带来能力。对企业来讲,就是从以资产为重变成以资本为重。再来看出租汽车公司的例子,如果该公司的运行方式是以管资本为主,它的出租车是租赁来的,那么在传统汽车时代就是以租赁大量传统汽车为主,而当新能源汽车变革时代来临,就换成租新能源汽车,这样该公司就能够快速适应形势的变革,它的能力就获得了增强。对于个人来讲,能力的增长要比资产的增长更能够带来发展空间的增长,这就是质量型发展的本质含义。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人的高质量发展,让人有更多能力的获得。可以看到,现在增加能力的途径比以前要多得多,也更加方便灵活。
数量扩张型时代,我们可以理解成是资产扩张型时代;现在是资本扩张型时代,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并不叫做“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其实是人的能力的增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动力变革是从资产型扩张变成资本型扩张。
治理并不是提供动力本身的,而是树立规则的。从治理的角度来讲,过去治理是直接管理对象,包括企业、个人,也包括资产;现在则变成了制定管理规则,让企业和个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使命就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是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最终落脚在快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增强企业和个人的能力,增强我国发展的本质能力。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形势和新使命下,必须要实现新要求,也就是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具体来看:可以通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以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
国内大循环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经济竞争力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跟谁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场的需求提出者对供给者是有比较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竞争力也可以理解为国内市场的企业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大家在共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又存在质量更高、效率更高的竞争。在中国市场上,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可以进行平等竞争,当然中国也参与全球治理,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尽力争取一个公平的参与竞争的环境。因此,竞争力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可以将其简称为“内循环”,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的一个新的指引。内循环与外循环是什么关系?沿海地区的企业如果通过海路将产品卖给国际市场,运费相较于走陆路要低一些。同时,由于沿海企业所具有的地理位置、空间上的优势,又吸引了很多内地的人到沿海工作,这也形成了沿海与内地区域之间的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因为国外市场的萎缩问题,才要发展内循环?应该说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同时发展内循环也是我国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的产业链、价值链可以在国内形成完整的循环配置,是有巨大潜力的。以手机为例,我国国产手机行业无论是台数销售还是竞争力,都不输给国外的手机。但是,现在的手机仍然有一些APP、核心零部件原产自国外。那么,我国能不能做出这些APP、核心零部件?是能做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手机产品的循环中,国外循环占了很大比例,而一个百分之百内循环的手机产品则是全部由国产的零部件组装出来的,同时运行的也全部是国产APP。当然,百分之百内循环的手机产品我国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但是客观上是否追求这样做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同样以手机为例,就是在手机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运营服务商等方面,增加国内比重,降低外循环比重。这也是增加中国经济的竞争力。那么,为什么我国在完全有能力做百分之百纯国产手机的情况下,还要用国外的零部件和操作系统?这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在市场上我们没有必要排外。此外,手机的生产也要考虑成本、消费者意愿等因素。
(二)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
怎样增强我国创新力?加强科研能力是增强创新力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
什么是创新力?怎么理解创新力?如何增强创新力?创新是通过引入一些新的东西,包括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新的市场推广方式、新的生产工艺等,改变市场的生产或格局结构。换句话说,仅仅有一个种子不叫创新,只有让种子长成大树,才叫创新。创新的本质含义是新的发明、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以后,还要改变市场格局。比如,智能手机进入市场后淘汰了模拟手机,改变了市场结构和格局,这才叫创新。
创新力是能够改变旧的产业格局的能力。在旧的产业格局当中,西方的市场、企业、跨国公司或是技术、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在我们要在这方面形成竞争力,有能力同西方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顶尖产品进行竞争,这是创新力。同时,我们还要发展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产业,并且将其发展壮大。怎样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创新体现出来的结果是颠覆旧的格局、淘汰旧的产品,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在一个已有的市场格局上把西方的同行业企业竞争淘汰掉,我国创新力追求的主要方面是增量,也就是扩大、扩张出新的市场空间。什么是扩大、扩张出新的市场空间?可以看到,中国在很多产业、领域上走在了世界领先的行列当中,这就是在扩张新的空间。比如,以5G为代表的通讯产业新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通讯产业的规模快速扩张;中国的高铁在全世界领先。
新的发展空间一定要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打开,尤其是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之下。举个例子,如果没有3G,可能就没有移动支付;如果没有4G,可能就没有“直播带货”。因此增强创新力,就需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虽然科技是增强创新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但是没有这一必要条件肯定不行。增强科研竞争力,一个核心点在于要素市场化。要素市场化,比如让人力资源要素进入市场并被激活,从而涌现出财富的源泉。当然,其他要素也要市场化,比如土地要素。同时,创新也需要把很多可能不是要素的东西变成要素,使不构成能力的东西构成能力,比如数据要素,实际上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带来广泛的创新空间和强大的创新动能。为什么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力的重要抓手?因为这是其他方面的创新涌现出来的一个基础和前提。
(三)以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系统性风险,就是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风险,比如金融危机,就可能影响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当然,系统性风险并不限于金融领域,比如疫情就是一个系统性风险,因为疫情影响了全社会,甚至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就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一个体现。
高质量发展要求什么样的抗风险能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抗风险能力同高水平开放联系起来看。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封闭状态和开放状态。风险是相对于系统来说的,我们应该追求封闭而安全的系统,还是开放但抗风险能力强的系统?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当然不可能封闭住,而且开放已经是中国经济本质特征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把中国经济封闭起来。那么在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以及新使命的情况下,面对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就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怎样提高抗风险能力?就要高水平开放。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风险,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提高开放水平,在高质量领域里进行开放、对话、竞争以及合作来化解风险。我们有没有可能引领性地在全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高科技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开放和合作?完全有可能。
我们要在高水平开放的情况下提高治理水平,从管人、管物转向管规则。在高水平开放下提升抗风险能力,其本质含义就是把中国经济理解成是一个庞大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这个复杂的巨系统能够让全世界各种企业主体要素都进来竞争,从而激发更多的活力,打开更大的财富源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提升自身抵抗力,提升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高水平开放是能够促进抗风险能力提升的。
总的来看,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可以通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竞争力,通过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创新力,通过高水平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