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07 作者: 刘志勤
从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最流行的一句话大概就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许多人不再坚持政府原先定好的增长指标保证能够实现。各种猜测和疑虑纷纷出笼,使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得雾霾重重。人们对GDP的关注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浓厚。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月7日环球时报。
从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最流行的一句话大概就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许多人不再坚持政府原先定好的增长指标保证能够实现。各种猜测和疑虑纷纷出笼,使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得雾霾重重。人们对GDP的关注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浓厚。
潜在的担忧情绪笼罩着整个经济界,这并非是什么好事。社会的情绪决定了社会的稳定性,市场的情绪则决定未来市场的复苏能力。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如果过多强调下行压力,将会给市场传输负面情绪,势必动摇军心。
在这种情势下,有必要对中国的经济下行趋势,进行一次“弹力测试”,看看究竟中国能够承受多大的下行幅度。例如,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企业的盈利能力,民众的实际收益增幅,等等方面,中国究竟能够承受多高(低)的GDP指标,搞清楚这一点,对国家的政策制定极为重要。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只要不影响本身的实际收入水平,是不会过度关心GDP的真正涨跌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弹力测试”,人们会无法摆脱收入会随着GDP降低而下降的恐惧。所以,由权威机构(也可以请外国有经验的机构合作参与)进行必要的测试是必需的,而且应当尽快进行。
目前在国际上尚且没有国家针对本国GDP增减幅度进行相应的弹力测试。但是这样的测试的确必要。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进行测试。首先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影响着手,对这些传统产业的再创新、再创造能力和阻力现状进行分析。CPI和PMI参数可能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第二步针对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潜力分析,能够测算出GDP总量升降对该产业的挤压效应。因为服务产业在经济增长总盘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受经济增减的影响也最大。第三步要特别关注设立“IDE”指数研究,即收入/储蓄/支出指数的比例变化。该比例为1:0.3:0.5属于可以承受的弹力系数。超过这个系数比例,表明GDP降幅达到警戒线,需要有强劲的刺激手段提升增长。
请各方专家对中国经济未来可能下行压力增大的趋势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分析和综合调理,找出问题根源,提出改进措施,增强社会的信心,保持和提高政府的“言必信,行必果”的公信力,对中国未来实在太重要了,中国经济增长指标可以降低,但是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不可“下行”。(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