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12 作者: 刘英
沪伦通的启动还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企业融资的渠道,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提供帮助。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加速,中国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抑或投资者在国际资本市场寻找优质项目都将更加便利。
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8日《金融时报》。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国际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众望所归的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正式在陆家嘴论坛上开板;筹备4年的沪伦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和互联互通;在A股入摩一周年表现卓越之际又成功加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恰逢G20大阪领导人峰会前夕中日ETF成功实现互联互通。除此之外,6月份我国经济金融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事件呢?为此,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
沪伦通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
6月17日,中国证监会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发布了联合公告,原则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展沪伦通业务。同日,上交所上市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沪伦通下首只全球存托凭证(GDR)产品在伦交所挂牌交易。
《金融时报》记者:启动“沪伦通”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探索。请您谈谈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对我们金融体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刘英:6月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互联互通的重要月份。不仅有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正式开板,而且有标志着资本市场国际化与互联互通的沪伦通、A股入富、中日ETF互通。
对内而言,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目标,中国与国际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将推动我国加强金融领域基础性制度建设与法制完善,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让资本市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加健康、规范、有活力。沪伦通的开通有助于促进我国规范、开放、透明、有活力、有韧性资本市场的建设,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国家布局国际投融资平台都有重要意义。
对外而言,伦敦在欧洲和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具有重要地位,沪伦通实现了与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对接,连接了欧亚大陆资本市场的两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世界资金的流向和全球金融格局。
此外,沪伦通的启动还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企业融资的渠道,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提供帮助。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加速,中国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抑或投资者在国际资本市场寻找优质项目都将更加便利。
试点注册制要求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
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表示,或能在两个月内看到首批科创板企业的正式挂牌交易。
《金融时报》记者:科创板的开板将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突破和挑战?
刘英: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新的阶段。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注册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和系统工程。与之前的核准制相比,注册制弱化了行政管制,彰显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有助于增强新兴产业的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但注册制本身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提高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度和透明度。
试点注册制不是扩板,也不是扩容,而是把过去注重融资功能转向投融资功能并重,做大资本市场的“蛋糕”。过去我国企业绝大部分依赖的是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融资成本较高,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绝大部分更多是通过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通过对科技企业上市实施注册制,使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企业不受短期利润指标的限制而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既可以提高金融对于创新的支持力度,又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我国金融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突出市场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虚假信息的风险,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对信息进行全面、充分、完全、公开的披露,同时进一步完善虚假信息责任追究和退市制度,在持续加强监管、完善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等方面强化资本市场建设,坚持“宽进严出”,一旦发现严重欺诈行为,不仅要对企业严惩不贷,而且要对相关人员和中介机构进行永久追责。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有助于加强以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
发挥专项债券增加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在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券规模基础上,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金融时报》记者:下一阶段,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及配套融资工作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刘英: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风险必须要用改革办法,坚持疏堵并重,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鼓励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资金来源。
开大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一是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要合理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资金支持精准聚焦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标准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确保落实专项债券项目和市场化融资项目到期债务偿还责任。二是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及配套措施;三是依法合规推进重大项目融资。要支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合理保障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多渠道筹集重大项目资本金。
既发挥专项债券增加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又坚决守住防控风险的底线,切实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就要做到:一是合理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二是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使用专项债券和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三是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四是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地方政府按照一一对应原则,将专项债券资金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多国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扩大了操作空间
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5个国家的央行采取降息举措。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走到了宽松的“十字路口”,正在转向降息。面对各国央行的降息举措,中国在6月份针对小微进行二次降准,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给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和安排。
《金融时报》记者:多国央行纷纷选择降息的原因是什么?这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英:多国央行密集降息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世界经济增速下行,各主要经济体的采购经理指数在荣枯线上下徘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增加企业投资,多国央行都选择下调利率。二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尤其是面临保护主义挑战。美国对多个国家的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直接抑制了国际进出口贸易,抬高了企业的进口成本,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导致2018年跨境投资大幅下滑,进而拉低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使得多国央行纷纷通过降息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三是多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处于合理区间,使各国具备了降息条件。
虽然美国经济数据目前表现尚可,但已是强弩之末。一方面,贸易政策导致企业投资下滑、抑制进出口和降低消费,美国向多个国家发起的贸易战反过来会进一步限制美国的贸易、投资和消费,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另一方面,美国减税政策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而美国超过22万亿美元的债务也令其财政政策后劲不足。
美联储在2018年加息4次,原本还要继续进行加息和缩表,但在贸易战和财政压力下,美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转向只是时间问题。此外,美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支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多国降息也为中国货币政策扩大了操作空间。目前实体经济的增长需要适宜的货币政策环境,货币政策的操作要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稳投资、稳外资、稳预期的实现。
目前中国的通胀水平可控,这也为进一步降息降准提供了空间。尽管5月份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通胀仍然可控:一方面,水果猪肉季节性涨价给通胀贡献了0.48个和0.38个百分点,随着时间推移物价上涨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半年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保持在1%以内,传导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助于拉低通胀水平。中国央行在今年创设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6月份针对小微进行降准落地有助于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刺激投资、刺激消费、促进出口,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提供动力。
创新融资模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6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等融资问题再次进行部署,提出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的措施,决定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
《金融时报》记者:对于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通知,您是如何看待的?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刘英:推动缓解融资难对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对促进提升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也有帮助。但同时,也需要银行擦亮眼睛,做好风险防控。与此同时,需要加强风险投资发展,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组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精准发力,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精准滴灌。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为此,此次国常会提出支持政策是及时有力的。
尽管有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的建设与支持,但是短时间来看,间接融资还将是民营、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因此,需要调动银行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建设广覆盖、宽领域、差异化的产品体系;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融资利率;创新融资模式。而这反过来也能支持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即随着实体经济企业的成长,金融机构也能得到茁壮成长。
首先,采取措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支持银行通过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等方式多元化获取资金。从货币政策看,要深化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继续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降低其负债成本。该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小银行的积极性,同时推动中小银行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其次,通过改革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利率。包括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引导利率中枢下行。进一步完善LPR形成机制,增强LPR的市场认可度和公信力,逐步让LPR替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利率定价的“锚”,在实际利率形成中起到引导作用。
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创新融资模式。科创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资产较轻,通常缺乏房产等抵押物。探索无形资产融资模式,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科创型民营和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除单列信贷计划和专项考核激励、提高不良贷款率容忍度之外,要完善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和设施,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在法律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障其价值不受损害;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评估,拓宽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和处置途径。
加大宏观政策协调力度应对全球风险
6月28日至29日,2019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举行。
《金融时报》记者:习近平在出席G20峰会期间呼吁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表示中国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持市场开放,实现互利共赢。请您谈谈中国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
刘英:G20涵盖全球70%的人口、80%的世界贸易、90%的GDP总量,一年一度的G20领导人峰会备受期待和瞩目,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遇到曲折的当下推进完善全球治理,中国强调G20应发挥引领作用,确保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发展。要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对WTO进行必要改革,以更有效践行开放市场、促进发展的宗旨。应当有利于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收窄发展鸿沟。与此同时,面对未来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挑战,不但要确保金融安全网资源充足,也要让国际金融架构的代表性更加合理,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现实格局。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完善能源治理、环境治理、数字治理。
尤其是在贸易保护主义的今天,针对当下的各国贸易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G20领导人峰会亟待加大宏观政策协调力度来有效应对全球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一是加大贸易政策协调力度,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有效解决各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二是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今年已经有超过15家央行降息降准,也有些央行按兵不动,个别央行在加息,G20需要协调货币政策,防控竞争性贬值的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三是加大财政政策的协调力度,在发达国家和全球的债务率逐步高企的当下,各国尤其需要采取加大创新和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数字经济增长,防控债务和金融风险。(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