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9 作者: 贾晋京
最近五年,全球每年新增经济总量的30%以上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使世界经济保持增长的"发动机"。经济开放不断深化的同时,中国国内的经济运行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出现了"十亿级"人口的城市化过程与高新技术应用大规模推广相叠加的新局面,而这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
作者贾晋京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19日BBC中文网。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不仅对于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方位中,"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与"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一起,并列为中国新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可以说,十九大的召开,正处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转型期,是一次"展开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
当今,从非洲到拉美,从亚洲到欧洲,世界上很多国家有个现象:用手机上网的网速比用台式电脑上网快。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有线互联网建成于十几年前,而无线互联网却是近年由中国建设的。
中国在2010年工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品制造国后,到2015年已超过美国与日本之和。这说明,近年来,中国一直在为世界提供最多的工业产品。而现在,除了工业产品,中国还在提供像移动互联网、高速铁路网、特高压输电网乃至货币支付清算系统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以及像开发性金融机构、全球治理平台这样的国际公共物品。
最近五年,全球每年新增经济总量的30%以上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使世界经济保持增长的"发动机"。经济开放不断深化的同时,中国国内的经济运行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出现了"十亿级"人口的城市化过程与高新技术应用大规模推广相叠加的新局面,而这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
中国成为全球市场网络新"服务器"
之所以称为"新的历史方位",是因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国内发展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最大变化在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市场之网中新的"服务器",使世界经济开始向"双服务器"格局演变。
在战后国际经济体系中,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这就意味着:其他货币的发行国要进行国际贸易,都需要先获得美元,而要获得美元,就先要向美元持有者卖出商品,或向美元持有者借入美元。于是乎,全球市场就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服务器"、美元的流动性为纽带的网络结构。当前的国际货币交易约87%的与美元有关,即两种货币进行兑换时,87%都是另一种货币换成美元或者美元换成另一种货币。这表明,美元及美元计价资产(例如美债、美股)就像互联网中的服务器,别人往往要先与之相联系,才能再通过它联系到第三方。
然而,上述格局已发生变化,一个以人民币及中国市场为"服务器"的全球性市场网络正在兴起。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以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合作方向,本质上就是搭建新的历史条件下联结沿线各国市场的"高速铁路"。而《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明确指出,金砖合作的目标就是要"打造贸易投资大市场,促进基础设施联通、货币金融流通,实现联动发展"。在明确的目标下,"一带一路"与"金砖"通过一系列实质性举措促进全球经济新的市场网络形成。例如,"一带一路"推进新的通信、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国际金融机构促进新的资金流动之网形成,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上线运行等新兴金融基础设施正在缔造新的国际市场链接方式。
预计未来,中国还将进口约8万亿美元的商品,并对外直接投资约7500亿美元。中国为"服务器"的国际市场网络将快速扩大。
中国国内经济"从点到面"的转型升级
中国国内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决定了中国处在历史新方位的必然性。而这种历史新方位,又决定了中国未来发展路径必然会升级。而中国发展路径的升级,又将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的历史性意义。
2012-2016年,中国的GDP总量从约5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约80万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就是从8.3万亿美元增加到11.2万亿美元,增量超过世界其他任何主要经济体。同一时期,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人民币增长到2016年的23821元人民币,增幅高达44.3%,年均增幅达9.60%。按世界银行2015年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2年时中国人均收入4270美元,刚刚超过"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而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达到8260美元,已经向"高收入国家"大幅靠近。
中国是一个人口达到13.8亿的国家,数量差不多相当于欧盟加上美国再加上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总和。让这么大的国家实现人均国民收入5年时间增长百分之四十以上,并且所有阶层的人口收入都在快速提高,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除了人口收入,"中国"这个概念的经济地理含义也在发生巨大变化。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三大国家战略布局,与原有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区域格局正在由不平衡向趋于平衡、由不协调向日益协调转变。2.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1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超过欧洲总量的2倍)将全球陆地总面积十五分之一的区域紧密联系起来。当前,分布在整个中国的一千个以上中小城市住房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原因在于人口的流入。这使得"中国"在经济地理上,从东南部沿海和少数大城市为经济中心,转变成为全国普遍增长的局面。
在全国普遍实现经济增长的局面下,中国人正在发生"10亿级人口"的城市化过程。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转变、产业结构转变。中国在智能手机、电影等行业中出现的爆炸式增长,原因就在于"10亿级人口"的快速城市化。而中国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则体现出"10亿级人口"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如何刺激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为世界经济前进提供新"载具"
近三十年来,全球化进程已使世界各国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而全球化的动力也在发生变化。以往,西方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过多轮"救市"政策刺激,主要西方国家的生产能力却并未重回危机之前的水平,反而由于大量新增货币进入全球市场导致世界经济前景更加不确定。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加,全球贫富差距加大、地缘冲突频发、恐怖主义凸显,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
当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全球每年新增GDP的六成以上,客观上成了全球生产力增长的新动力。但应该看到,不少发展中国家依然贫穷,甚至陷入了战乱或新的经济危机中。
全球化的新道路该怎么走?这是摆在世界面前的重大问题。与人类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不同,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注入的是新增的"正能量"。国有能力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高速列车"。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正在为世界缔造新的市场网络。作为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国,中国可以作为"服务器",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其他国家"接入"中国市场,就能够获得新的巨大发展空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变传统的"先谈判分利规则"的国际经贸合作框架为"从项目合作做起"的"先发展"式合作,成为当今时代国际经济合作的新范式,引领世界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
"站在世界地图前"谋划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十九大,将为世界经济的未来提供新的智慧与方案。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