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玉书:里根的拉弗曲线是幸存者偏差吗?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刘玉书:里根的拉弗曲线是幸存者偏差吗?

发布时间:2020-02-24 作者: 刘玉书 

那些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存活下来的经济体时,是否会存在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危机时期恢复经济的政策中“弹痕”最多是减税政策,里根是美国战后大规模减税第一人,本文以推行供给侧学派的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减税政策为例,进行分析。

作者刘玉书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本文刊于2月24日《金融时报


幸存者偏差的概念源自二战时期。当时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发现机翼机身等部分弹孔最多,于是决定加固弹痕多的部位。然而统计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Abraham Wald)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例如飞机引擎等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难有机会再飞回来,而这部分数据容易被忽略。事实证明,瓦尔德是正确的。幸存者偏差是指当取得数据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数据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因为死人不会说话。当前全国复工复产在即,大量的企业在呼吁减税,减轻企业负担。我们回顾那些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存活下来的经济体时,是否会存在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危机时期恢复经济的政策中“弹痕”最多是减税政策,里根是美国战后大规模减税第一人,本文以推行供给侧学派的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的减税政策为例,进行分析。


一、餐巾纸上的“拉弗曲线”与里根新政


1974年12月,当时还是经济学博士的亚瑟•拉弗在华盛顿特区与朋友聚餐并讨论财政和税收问题时,在餐巾纸上画了第一张“拉弗曲线”(图1)用以说明降低税率不等于减少税收。当时参与聚餐的拉佛的朋友,时任《华尔街日报》社论版副主编瓦尼斯基(Jude Wanniski)后来在《公共利益》(The Public Interes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把拉弗博士随手画的那几条线展示出来,并命名为“拉弗曲线”。此后拉弗曲线开始被人所熟知,拉弗的相关经济改革思想被后来当选为总统的里根采用。


图1. 画在餐巾纸上的“拉弗曲线”


二、里根供给侧改革的“四板斧”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对于全面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局面,凯恩斯经济理论一筹莫展。当里根就任总统时,美国暴露出了较为严重的经济问题:例如198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通货膨胀率是13.5%,失业率是7.1%,里根必须处理高通货膨胀、经济的不景气和高失业率的问题。面对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衰退,里根政府采用了供给侧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的建议,采取了系列措施以重振经济。里根的经济政策主要有4个方面,如下:


一是税制改革。里根在1981年和1986年进行了两次大的税收改革。1981年把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降低了25%,由原来的最低税率14%和最高70%,分别降为11%和50%的14级超额累进税率;资本所得税的税率由28%降为2%。1986年的里根税改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降低和简化个人所得税,把最低税率为11%和最高50%的14级超额累进税率改为15%、25%、34%的三档税率;同时里根还降低和简化了公司的所得税,由最高税率为46%、最低1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逐步改为15%、18%、25%、34%的4级超额累进税率;并且里根还降低了资本利得税,将其从20%降为17%等 。


二是紧缩公共成本支出,简政放权。里根执政以来,另一项政策是让社会福利成本费用增长的速度减缓。在里根执政后,非国防的社会福利计划所使用的费用,从1981年至1985年只增加了1%。从1982年至1984年,社会福利计划经费遭受裁减经费共约199亿美元,但不到200亿美元的经费裁减并未达到里根政府的预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国在福利经费方面的过快增长。除削减福利开支外,里根总统还推出了大量简政放权的政策。例如除了全国必要公共事务外,联邦政府尽可能将公共事务权限交由各州及地方政府。如可以由私人企业能够完成的事务,则尽可能转移给私人部门。


三是增加国防开支。里根总统上任之时,正直美苏争霸的白热化时期,自1982年起,里根便大幅增加国防预算。从当时美国的国防报告看,1981年的国防支出为1783亿美元,1982年则为2137亿美元,之后逐年增加,至1986年已高达2,893亿美元;同时,国防预算占国民生产毛额比率也自1983会计年度起均超出6%,至1986年达到最高峰。虽然美国最终在美苏争霸的军备竞赛中胜出,但也导致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大增,利息负担沉重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


四是简化法律及政府规章制度。里根政府从1981年1月至到1983年底完成了对当时116项法律条令中的76项的重新审核、修改和删除。到1988年,联邦政府的法律规章较里根上任之前减少了46%。主要涉及到航空、陆路运输的自由化,例如解除了州际公共汽车营运的管制等。另外是金融机构方面的改制,加速解除了金融机构的管制,推行自由利率机制,并且放开了对原油及石油的价格管制等。这促进了航空、公路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的竞争。同时推行的利率自由化也推动了美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但放松管制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情况,1980年美国国会取消了利率上限且放宽了储贷机构对外放款及投资的限制,推动了大量机构在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美国房地产泡沫,造成了储贷机构的危机,至1991年已损失高达1千亿美元以上。里根任总统时期,正是美国由制造业为主向信息及服务产业为主体的转变的孵化期。也有观点认为是里根的放松政府管制、精简过时法律制度催化了美国后来的信息经济发展。



三、里根供给侧改革的得与失:比减税更重要的是放松管制


从结果看,1983年至1988年,五年内美国的实际国民生产增加了23%,加上平均每年4.6%的经济增长率,不但突破了美国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衰退困境,也使得美国经济经历了在和平时期,前所未见的持续扩张和繁荣。但在其任内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增加和联邦政府的双赤字(Double deficit,庞大预算赤字与巨额贸易逆差)也在美国国内也引来了国内的诸多批评。甚至有经济学家指责其为“巫术经济” (Voodoo economics),被认为说这些经济繁荣只是假象。综合网络可查的公开文献看,对里根新政的批判与肯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里根新政的抨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是美国二战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自然发展的过程,政府举张的减少干预市场的政策,只不过是“无为而治”,并不能说明是政府功劳。二是拉弗曲线适用于高税率国家,美国在当时相较之下的税率属于中低税率,所以减税并未能达到增加税收总量的功效。里根的减税政策甚至被部分经济学家被称为是劫贫济富,因为其税制设计无法对中下阶层产生明显的受益效果,反而拉大了贫富差距。三是里根当局虽然承诺推动缩小政府规模、删减国家支出,但他任职期间因美苏冷战使国防预算爆增,再加上减税未能实现总体税收增长的目的,预算的赤字和国债反而增加。


但里根的支持者则认为自罗斯福总统新政之后,凯因斯主义在美国产生了强大的惯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多,是里根将美国带回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路线。二是里根促进了美国市场竞争及企业活力,且放宽政府管制,删减过时法律制度,催化了20年代90 年代美国信息革命、巩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三是里根所强调的“去管制化”和“减税”对美国后来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合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可以将里根新政归结为两点,即“去管制化”和“减税”。而综合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基础情况,“去管制化”要比“减税”重要得多。这如同一架从“经济危机战场”成功飞过的战机,“减税”因为涉及面最广、弹痕最多,所以容易认为是最重要的,但其实“去管制化”才是美国当时经济的“引擎”,推动美国在面临冷战强敌的情况下度过了经济滞涨期,并承启了后来的信息经济时代。通过放松管制,里根扭转了战后弥漫在美国上空的凯因斯主义,回归到了市场为主体的自由经济发展中来。里根执政的8年间,促进了美国社会的资本自由化、释放了社会生产潜力,打破了菲利普曲线 (Phillips Curve)的“魔咒”,在维持低通膨的同时也维持了较低的失业率,因为“去管制化”极大地增加了美国就业需求基数,促成了非政府计划能实现的经济繁荣。


四、不是所有的改革都需要“伤筋动骨”,或许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节油阀”


二战时期著名的喷火战机(Spitfire)曾经令敌军闻风丧胆,整个二战空战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早期量产的喷火战机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飞机在加油爬升做翻滚等特技动作的时候容易忽然熄火,其中原因是当时化油器存在缺陷,飞机在做爬升和翻滚动作时,容易导致过浓的油气混合物灌入引擎燃烧室,从而导致引擎出现“闷油”熄火。随着战争的爆发,英国需要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英国的工程师们一筹莫展,因为批量更换飞机发动机化油器的工程巨大,很难适应战争要求。这时一位叫比阿特丽斯•希林的年轻女工程师想到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她给飞机引擎化油器安装了一个简单的黄铜节油环,迅速解决了已经批量生产的喷火战机“闷油”熄火问题,为当时的空战和战机的后续升级赢得了时间。


长达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很多人形成了一个思维惯性,就是问题无论大小,都容易被宏观化、体制化。我们其实更多的是需要像比阿特丽斯•希林这样的年轻工程师,以及创新和充满自由活力的土壤。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