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志勤:中国要努力避免成为“过度消费陷阱”国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刘志勤:中国要努力避免成为“过度消费陷阱”国家

发布时间:2016-04-18 作者: 刘志勤 

目前,中国的最大消费属于那些大手笔的“海外并购”。据估计,中国去年的境外并购金额高达500亿美元。这些并购有的出手之大,令世界惊讶。但是也引发诸多坏评和担心。主要担心的是这些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不透明,以及这些企业未来的经营规划缺乏明确蓝图。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16日环球网。


  “中等收入陷阱”在近几年中不断被中外媒体和经济学者反复提起,并引发极为热烈的讨论。因为“中等收入陷阱”作为西方人士的观点,总是会引起国内人士的特别关注。尤其是中国已经在经济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人均GDP已经逼近7000美元,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真的在快步进入“中等收入”俱乐部。但是现在又遇到了增长压力,经济下行趋势不容忽视,中国似乎面临着世界上曾经经历过这个陷阱的国家同等威胁。于是担心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些担心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现象。就像一个人体一样,只要发现他生活水平高了,身体变胖了,就判定这个人一定会患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于是乎,一系列的保健建议,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案纷纷出笼。不仅让旁人受惊不浅,也让当事人本身无所适从,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对症下药”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最简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任何不合实际的判断都可能导致过度治疗的副作用。面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尤其要注重发现其实质问题。


  中国并未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俱乐部,所以暂时还没有“陷阱”之虞。这是中国的实际现状。“中等收入陷阱”和“中等消费陷阱”是个孪生兄弟,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联。所谓“中等消费陷阱”就是“过度消费”的外套而已。


  尽管中国在2015年的GDP总额已经达到11万美元左右,但是人均GDP依然不高。我们不能仅仅限于对这两个数据多少的研究,更要关注它们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即使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0美元的高度,它也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已,而缺乏“有血有肉”的感觉。特别是所谓“中等收入”所代表的相应的“生活质量”标准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甚至存在着严重倒置的奇怪现象。也就是说,有的国家的人均GDP收入很高,但是该国的民生质量很差。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便捷的教育系统和有效的医疗体制等反应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配套服务都没有达到与收入相同的水平。而且,这些国家在面临这些挑战之前,没有能力采取有针对性,有治疗性的政策措施,于是这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一个自己挖掘的,又无法躲避的“陷阱”。


  根据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判定,中国还没有成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之说自然不完全对症,至少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经济体证。因为中国绝大多数劳动人口的收入都没有如同统计数字表示的高度,只有少数人口拥有足够多的收入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最关键的是,中国政府的精明和睿智,有针对性的各种改善投资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措施出台,不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对中国最为现实的威胁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中等消费陷阱”,或是“过度消费陷阱”,因为中国的许多消费已经大大超前,超快,超大,给世界一个假象:中国真的有花不完的钱。这个“消费陷阱”将严重影响中国走向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增长道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这些消费几乎都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之上的。


  我们谈消费,就避不开三种类型的消费:国家消费,企业消费和居民消费。任何一种“过度消费”都会给经济带来或是正面,或是负面的影响,均不可小视。


  目前,中国的最大消费属于那些大手笔的“海外并购”。据估计,中国去年的境外并购金额高达500亿美元。这些并购有的出手之大,令世界惊讶。但是也引发诸多坏评和担心。主要担心的是这些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不透明,以及这些企业未来的经营规划缺乏明确蓝图。最近的安邦并购万豪案,一波三折,最终安邦被迫放弃。尽管它出资最高,财大气粗,却没有被接受。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这样的大笔消费,必须处于严格监管之下,不能如此放任企业肆意妄为,“过度并购”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国际有关机构已经关注中国企业的“海外消费(并购)”的资金是借钱而为,存在极大信贷压力和风险,不仅对中资企业有威胁,对被并购的企业也存在潜在危机。


  其次,中国的居民消费具有从众现象(crowdedconsumption),对消费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如每年的光棍节消费,节假日消费,特别是房地产,汽车和金银首饰等商品消费的“从众效应”极为明显。这些消费不仅带动国际商品的流动,而且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经济发展动力的作用。但是,它所带起的信贷压力和风险,却是同等重要。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坏账率有所提升,和这些“过度消费”衍生的信贷违约有着直接关系。我们不能忘记,美国在2009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就是祸根之一。自以为没有“中等收入陷阱”的美国,却无意中陷入自己挖掘的“过度消费陷阱”,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真是“罪不可赦”。但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许多国家为了急于摆脱经济增长困境,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采取激励消费的政策。殊不知,这正好又掉入“过度消费”的泥坑,使得经济困难雪上加霜,平添额外信贷压力,得不偿失。


  对经济健康发展伤害最大的莫过于“收入和消费”的失衡。尽管中国的收入增长达到8。7%,高于GDP6。7%的速度,但是当把金钱变成商品价格时,人们会发现,收入永远赶不上消费。随着时代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喜欢“借钱消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旦负债,终生去还。尽管这可能对经济产生短期推动,但是长期来看,整个社会因此背负的巨大债务压力将成为经济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中国应当鼓励合理消费,保证正常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西方国家的国内消费为什么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因为政府没有为单纯刺激经济而鼓励不必要的消费,使得消费市场长期保证相应的稳定性。


  在当前的中国,目前谈“过度消费”话题,似乎有点过早,人们的消费热情正高。但是,如果这些消费热情是建立在信贷基础之上,则意味着风险越高,与其未来“补牢”在后,勿如今天“护羊”在前。(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