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马特会”改变了特朗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张敬伟:“马特会”改变了特朗普?

发布时间:2017-07-26 作者: 张敬伟 

在不愉快的德国G20峰会后,特朗普旋风式地对法国进行了36小时访问。虽然此访依然充满特朗普式的八卦,如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握手握到“关节发白”,并有失外交礼仪地称赞法国第一夫人“身材好”,但“马特会”无疑展示了相当和谐的气氛。这在特朗普上任以来接待或访问欧洲领导人的外交活动中并不多见。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18日《大公报》。

  在不愉快的德国G20峰会后,特朗普旋风式地对法国进行了36小时访问。虽然此访依然充满特朗普式的八卦,如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握手握到“关节发白”,并有失外交礼仪地称赞法国第一夫人“身材好”,但“马特会”无疑展示了相当和谐的气氛。这在特朗普上任以来接待或访问欧洲领导人的外交活动中并不多见。

  分析家们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意味。《华盛顿邮报》认为,马克龙和特朗普这次展示了两人“在求同方面的共同努力”。美国前外交官威廉.乔丹表示,此次访问可能被特朗普视为重大机会,让外界认为美国总统“得到世界的认真看待”,“里面是有很多象徵意义”。也有分析认为,特朗普这次访问法国是形式大于内容,被全球“孤立”的特朗普,急需一个外国盟友支持,而马克龙伸来了“橄榄枝”。



  上述分析皆有道理。毕竟,特朗普面临着严峻的“内忧”,“通俄门”事件越来越难以洗白,G20峰会期间的“双普会”,从半个小时延长至两个小时,谈了哪些问题也讳莫如深。正当此时,其长子小特朗普和俄罗斯女律师在大选期间的会面和相关邮件,被美国政媒两界抓住不放。这意味着,起码特朗普家庭成员和竞选团队,希望通过俄罗斯的相关情报来抹黑希拉里。对此,美国加州民主党众议员舍曼上周三提交弹劾总统特朗普的草案文件,成为第一位採取步骤启动弹劾程序的国会议员。显然,“通俄门”大火越烧越旺,特朗普团队必须考虑不能重蹈尼克松当年的覆辙。

  马克龙成功的外交

  但是,外交的“远水”解不了内政的“近忧”,特朗普访法的和谐氛围,其实是因为马克龙本人的真诚。特朗普上任以来,其个性特质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对外国领导人,不管是传统盟友还是竞争对手,只要对方对其充分尊重,尤其是对其另类言论不以为意,他就会表现出特朗普式的热情与直率。在这点上,特朗普与普京、安倍、文在寅等的会面中,皆是如此。相反,对批评他的默克尔,特朗普则一直表现出针锋相对的态度。其他欧盟成员国附和德国,特朗普在5月份的访欧中,无论是在北约峰会还是G7峰会,也都表现出毫不让步的“霸气”。

  新当选法国总统的马克龙,对特朗普却相当“贴心”。特别是在让特朗普“体验极差”的G20峰会上,特朗普在“照全家福”时被安排在头排边缘,其实这是正常的安排,却被舆论场解读为美国和特朗普被这个全球大国俱乐部特别是东道主德国边缘化。此时,马克龙恰到好处地站到特朗普身边,向其问好握手,悄然化解了特朗普的尴尬。关键时刻,马克龙或赢得了特朗普的友谊。

  而在特朗普对法的旋风式访问中,特马二人的互动更是“哥俩好”。马克龙将法美盟友关系提前到一个世纪以前,“没有人可分开我们,感谢美国在一百年前做出的决定”。小马让老特很感动。更令世界惊奇的是,马克龙再次展示了他的外交高情商,对于特朗普放弃的《巴黎协定》,他强调可以不讨论这一问题,在“存异”的前提下强化“求同”,两国可以再在叙利亚危机、中东反恐以及在全球市场反倾销等领域共同合作。面对马克龙,特朗普甚至暗示美国可能改变对《巴黎协定》的立场。

  这是否外交辞令,另当别论。但是马克龙对特朗普的外交是成功的。“特马会”也给默克尔等就如何与特朗普打交道提供了范本,热情的法兰西总统和刻板的德意志总理形成了鲜明对比。似乎,马克龙正将特朗普拉回到西方建制派阵营的轨道,这点确实值得欧盟领导人借鉴,也给华盛顿的建制派们提供了解决美国政治分歧的方案。

  除非特朗普真的走不出“通俄门”泥沼,成为第二个尼克松,美国和欧洲的建制派,或许都得学着适应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否则,西方阵营的裂痕或会变成难以弥合的鸿沟。

  欧日不适应美国离场

  其实,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西方阵营,特朗普本人也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产物。只是,特朗普在西方阵营中不再愿意付出更多的领导责任和资源成本,他更看重的是美国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西方领导者的虚名。特朗普为了“美国优先”,和中国乃至俄罗斯都有妥协的解决方案或共识。西方阵营要美国承担更多的领导责任,其他国家就得付出让特朗普满意的代价或义务,譬如分担更多的北约安保费用,譬如在贸易上向美国妥协等。

  如果欧洲和日本可以重组盟友圈,放弃美国这个曾经的“江湖大佬”,放任特朗普“独行江湖”,也未尝不可。但是,欧盟要组建自己的安保体系需要时间。欧洲和日本刚刚签署的EPA(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能否充当没有美国的全球化领导者,也需要时间检验。总言之,欧盟和日本目前还不适应美国离场的现实,还处于焦虑和惆怅中。

  马克龙对特朗普的热情洋溢,更显西方世界对美国的难捨难分。这正是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的底气。但马克龙真的将特朗普拉回西方阵营了吗?这也许是个伪命题。(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