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龙兴春:能否超越情绪政治,影响印度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龙兴春:能否超越情绪政治,影响印度未来

发布时间:2020-07-15 作者: 龙兴春 

中印正以相对克制的态度处理边境冲突,但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高涨不下,反华动作不断。先是民间抵制中国商品,接着有地方政府取消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港口故意拖延中国商品通关,印度铁路和电信宣布不用中国设备;随后,中央政府的电子信息技术部宣布禁用59款中国应用程序,交通部宣布排除中国企业参与印度道路修建,电力部出台新规要求印度企业从中国进口电力设备和部件需要政府许可。另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决定不考虑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作者龙兴春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10日环球网。


中印正以相对克制的态度处理边境冲突,但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高涨不下,反华动作不断。先是民间抵制中国商品,接着有地方政府取消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港口故意拖延中国商品通关,印度铁路和电信宣布不用中国设备;随后,中央政府的电子信息技术部宣布禁用59款中国应用程序,交通部宣布排除中国企业参与印度道路修建,电力部出台新规要求印度企业从中国进口电力设备和部件需要政府许可。另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决定不考虑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印度媒体跟往常一样,为印度反华情绪推波助澜,发表了大量攻击中国的文章。更令人遗憾的是,印度的一些智库专家没有为政府提供专业、理性的建议,反倒怕在反华大潮中掉队,发表了很多激进反华的观点,给印度政府出了不少“馊主意”,如建议印度政府放弃一个中国政策,利用台湾、香港、西藏和新疆问题来反制中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印度代表居然真的对香港国安法表示了“关切”,可见印度智库非理性的建议已影响到了政府态度。


印度政府和军方高官,一方面跟中国接触,寻求通过对话解决目前的争端,同时又向边境地区大量部署军队和装备,发表挑衅中国的言论。印度总理莫迪更是亲自到前线地区视察和慰问印军,不点名地攻击中国。印度军方还紧急采购武器,摆出要跟中国打仗的架势。莫迪总理还注销了在中国新浪微博的账号。难道印度做好了与中国经济上全面脱钩,政治军事上全面敌对和对抗的准备了吗?


可以看出,印度从政府到民间,都被一种反华情绪驱动了!整个事件中,印方只有鹰派,没有鸽派。他们不管事实的真相,不管冲突是谁挑起,谁应该为冲突和军人的伤亡负责,任性地坚持“我死人我有理,我惨我有理”的逻辑,把中国当成加害者,印度是受害者,跟1962年失败后指控中国为侵略者如出一辙。印度用情绪处理此次危机,不仅对中国关系和印度自身的利益造成很大损害,也会破坏印度的国际形象。


印度以往抵制中国商品主要是民间个别行为,这次是中央到地方,官民一致,除了给中国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印度自己的损失更大。印度每年进口约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中国的App在印度广泛应用,说明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印经济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强行割断这种互利关系,中国企业失去的是利润,而印度失去的是发展机会。印度不顾国际贸易规则,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决策虽然针对中国,也会让其他国家投资者看清印度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塑造印度不可靠的国际形象。


“国家首要目标是求生存,国家是理性行为体”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假设,个人可能非理性地不顾生命追求某些目标,做出某些危险行为,但国家不会。《孙子兵法》讲“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西方和印度都有类似的思想。印度“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经济抵制行为无异于自残自虐,放任军队在边境地区军事挑衅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情绪驱动外交决策显然与印度追求大国地位、塑造大国形象相悖。印度这种集体情绪化的现象,可能与其文化传统或政治体制有关系。但是印度的精英们应该有基本的冷静、理性和务实,现在是印度超越情绪、回归理性的时候了。相信随着边境局势降温,真相逐渐明了,印度可以逐渐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绪政治。(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