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刘宗义:加勒万冲突后的印度对华政策动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刘宗义:加勒万冲突后的印度对华政策动向

发布时间:2020-07-22 作者: 刘宗义 

2020年6月15日晚,印军违反此前6月6日中印两国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协议,越过实控线对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偷袭,造成两军人员伤亡。由于此前几十年,中方对印军的“前进政策”或“攻势防御”政策一直采取隐忍态度,这次中方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所采取的果断反制措施大大出乎印方预料。印度一些决策精英认为加勒万冲突表明印度对华政策难以为继,呼吁莫迪政府调整其对华战略。

作者刘宗义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7月17日中印对话头条号。



2020年6月15日晚,印军违反此前6月6日中印两国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协议,越过实控线对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偷袭,造成两军人员伤亡。由于此前几十年,中方对印军的“前进政策”或“攻势防御”政策一直采取隐忍态度,这次中方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所采取的果断反制措施大大出乎印方预料。印度一些决策精英认为加勒万冲突表明印度对华政策难以为继,呼吁莫迪政府调整其对华战略。实际上,印度对华政策调整在莫迪2014年上台之后就已开始,2019年连任之后更加明确。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加勒万冲突只是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结果,而非原因。但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对华战略可能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首先,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是出于印度政府及其战略界对全球大变局的认知。印度战略界认识到当前国际体系处于转型之中,美国和西方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莫迪上台后,印度战略界认为印度迎来了其独立以来继尼赫鲁、英迪拉·甘地之后的第三个强盛期。莫迪连任后,印度战略界雄心勃勃,希望实现“多极世界、多极亚洲”。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矛盾更集中地体现为中美战略竞争,中国力量处于上升之中,而美国力量相对衰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使美国力量受到很大限制。印方认为中国成为亚洲主导国家的可能性在上升,他们对此较为担心,体现在对外战略和周边政策中就是“制衡中国”。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印度战略界隔岸观火,认为中国可能会一蹶不振,而印度则可以利用中美贸易战和中国深陷新冠疫情的机会,吸引在华跨国公司将产业链和价值链转移到印度。但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印度也深陷其中之后,中国却已从疫情中走出并开始复工复产。印方对中国软硬实力和国际地位在疫情之后可能将更加突出而深感担忧,其“制衡中国”的对外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由于印度国内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在莫迪任期,印度政府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经济陷入困境。因为倡导的经济改革无法推进,进而导致印度经济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印方对同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难以容忍,希望立即改变,并将其提升到政治的高度。而在新冠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印度对中国经济的严重依赖使印方的中右翼势力十分震惊,莫迪政府经济上也更趋保守,提出“自力更生”政策。印度希望能够利用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替代中国商品,并游说国际跨国公司到印度投资设厂,建立“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最后,印度战略界和社会舆论对华缺乏信任,存在厌华心态。当前,莫迪在外交上十分倚重印外长苏杰生等亲美派,亲美派已占据印度外交界要职,一些重要智库也深受影响,要求印度与美国结盟,遏制中国。而新冠疫情蔓延到印度后,印度政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其崛起势头受挫,印度战略界有部分人迁怒中国,甚至攻击中国的抗疫斗争和中国政治制度,并将其上升到发展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竞争的高度。


印度的动向


印度对华政策调整涉及多方面。在经济上,印度将推行“独立自主”。


为实现经济增长,印度政府曾支持在中印关系中实行“政经分离”,即两国经济合作不应受到两国政治问题和战略竞争的干扰。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印度政府禁止59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在印度使用,被一些分析家认为是印度初步放弃“政经分离”原则的表现。


其实在新冠疫情蔓延到印度之后,印度政府在4月份就出台了专门针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政府审批程序,以遏制所谓“投机性收购”。由于新冠疫情所暴露出的印度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印度社会的中右翼都希望与中国脱钩。他们对疫情之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将发生重组深信不疑,同时也对印度所拥有的市场优势深信不疑,认为美国和西方将会向印度大规模投资。现在,印度正不断游说大型跨国公司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并许诺提供种种优惠;并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商讨重新组建价值链和产业链。目前看来,虽然短期内印度无法摆脱对中国某些商品的依赖,但中国企业对印投资将受到更多限制。印度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制药业,将尽力向上下游拓展,努力改变严重依赖中国原料药的状况,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在政治方面,印度在短期内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在其他问题上继续与中国发生摩擦。


现在印度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十分严峻,蝗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经济衰退严重,党派斗争激烈,无暇与中国发生正面对撞。但经过加勒万冲突之后,中印关系短期内恢复正常有一定难度。印度也很难改变其通过制造舆论压力、赢得西方支持、不断与中方发生摩擦的外交风格。在南海、钓鱼岛、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问题上,印度今后的政策可能将进一步追随美国。印度将进一步在中印边界地区和印度洋安达曼-尼克巴群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际关系上,印度对华战略重点将放在参与和组建各种“同盟”上,印美将继续靠近。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后,印度加强了与美、日、澳,以及新西兰、韩国、越南等国的合作,频繁举行副外长会议,更加重视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印度已经放出口风,今年将邀请澳大利亚参加马拉巴尔海军演习。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希望将七国集团(G7)扩大,邀请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参加。印度政府已经表示希望加入扩大后的七国集团,并与七国集团成员积极合作。另外,印度也乐于加入英国发起的名为“D10”的“民主合作伙伴俱乐部”, 建立5G设备和其他技术的替代供应商池,避免依赖中国;以及由德国发起、欧洲国家支持的“多边主义联盟”,以对非洲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发挥影响力。


在中国陷入疫情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印,美印建立“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如果美国能够在贸易问题、经济技术合作、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问题上给予印度真正的支持,美印关系可能会进一步突破。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Twitter:RDCYI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