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张敬伟:安倍访欧,借力“欧洲杠杆”撬动中美两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核心领域  /  

张敬伟:安倍访欧,借力“欧洲杠杆”撬动中美两国?

发布时间:2017-03-23 作者: 张敬伟 

“美国不可靠,中国太可怕,周边国家墙头草,俄罗斯软硬不吃”,安倍政府对亚太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相当敏感,因而要寻找新的符合日本需求的朋友。在此情势下,日欧双方存在着微妙的利益趋同性。不过,欧洲建制派特别是德国的默克尔政府,希望利用日本这个西方世界的中坚力量,共同应对来自美国的特朗普主义。

  作者张敬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3月23日中国网。


  安倍3月19日-22日的欧洲四国行,是预先安排好的外交计划。


  由于遭遇国内丑闻——涉嫌帮助向右翼教育机构森有学园拿地,他的欧洲行被日本媒体嘲弄为“像是在逃跑”。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安倍热衷的“俯瞰地球仪”外交。


  他先访德国、再访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地,他在欧洲推销的经贸议题包括支持与欧洲一起推进自由贸易、推进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和强化日欧之间的安保合作等。安倍的这些议题看上去没有任何毛病,但认真探究安倍的欧洲四国行,就能一窥日本外交最典型的机会主义特性。安倍在德国和法国宣示自由贸易,是向默克尔政府和奥朗德政府示好。毕竟,在刚刚闭幕的德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与会各国向美国“屈服”,但是就东道主和具体到每个成员国,几乎形成了“19对1”的格局。尤其德国,是全球自由贸易的获益者,默克尔政府对于特朗普政府的逆全球化不以为然。刚刚结束的默克尔访美之旅,不仅特朗普会见默克尔时出现不握手的失礼事件,而且特朗普在推特上还批评德国欠美国和北约的钱。安倍主张自由贸易,明显向欧洲建制派示好。联想到安倍此前两次会见特朗普时的谦卑态度,安倍外交给人的感觉是在美欧两边做好人。


  国际关系本来就是利益关系,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安倍在美欧之间两面光本无可厚非。但是,安倍的“滑头”未必能够达成其效。


  以特朗普时代的美日关系为例。从安特会“高尔夫外交”到2月份的美国防长马蒂斯访日再到刚刚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东亚三国行,安倍收到了来自特朗普政府发出的安抚信号:美日同盟不会改变。经过安倍政府低三下四的外交公关,特朗普不再提安保费用分摊了。但是,特朗普对日本的态度也算不上好。首先,在经贸上,美国将日本视为汇率操纵国之一——当然,德国和中国也在特朗普的“黑名单”上,而且中国还被特朗普视为汇率操纵国的“冠军”。这意味着,不管是友好盟邦还是竞争对手,特朗普一视同仁,“美国优先”是第一位的。其次,相比奥巴马时代美日同盟的亲密性,现在的美日关系只有虚假面纱下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美国不可靠,中国太可怕,周边国家墙头草,俄罗斯软硬不吃”,安倍政府对亚太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相当敏感,因而要寻找新的符合日本需求的朋友。欧洲成为安倍首相的新目标,本来日本就是西方世界的一员,而且和德国、法国等又都是西方世界最核心的七国集团(G7)成员。“东方不亮西方亮,美国靠不住到欧洲寻求安慰”,安倍的诉求和欧洲的现实一拍即合。欧洲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民粹主义,欧盟和欧元区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造成欧洲乱局的,除了英国脱欧的直接影响,还包括特朗普胜选的鼓励。


  在此情势下,日欧双方存在着微妙的利益趋同性。不过,欧洲建制派特别是德国的默克尔政府,希望利用日本这个西方世界的中坚力量,共同应对来自美国的特朗普主义。但日本和欧洲的接近,是在美国之外,寻找一个价值观一致的盟友“备胎”。日本最需要的是将欧洲拉入反华的阵营中,特别是在南海地区形成日欧联合制华的新战略力量。


  但日本和欧洲的目的可能都难以达到,欧洲不会越过大洲大洋,配合日本在西太平洋围堵中国。当然,欧洲也别指望日本能够成为反特朗普主义的坚定同盟。(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