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05 作者: 王文
笔者试图通过近年对俄罗斯数次的实地调研经历,包括拜访近百位俄罗斯官员、汉学家、智库学者、在俄华商、久居莫斯科的外国人,与他们深入交流有关对华最新认知变化,分析当前俄罗斯对华心态的变化趋势和具体体现,以及未来走向。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婷婷系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俄罗斯研究》2019年第2期。
国际关系中,相对客观的认知可以促进国家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反之,错误的认知会影响到国家间关系,甚至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或战争。因此,研究俄罗斯对华认知的新变化,有助于把握中俄关系的发展态势及其走向。正如俄罗斯学者卢金(А.В. Лукин)所言,“相互认知在一个具有长久和复杂历史关系的双边关系中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中俄两国毫无疑问就属于这种范畴。”[1]
虽然目前国内学界关于俄罗斯对华认知的研究成果已经不少,且涉及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2]已有的研究对理解现状有不少帮助,但其中的若干研究,有的停留在事实描述层面,有的限于对俄罗斯人文作品中的中国题材或中国情节的分析,研究视角相对单薄,需要进一步丰富、充实。对此,笔者试图通过近年对俄罗斯数次的实地调研经历,包括拜访近百位俄罗斯官员、汉学家、智库学者、在俄华商、久居莫斯科的外国人,与他们深入交流有关对华最新认知变化,分析当前俄罗斯对华心态的变化趋势和具体体现,以及未来走向。
一、多样化是当代俄罗斯对华认知的主要特征
冷战结束二十多年来,中俄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历程,深刻影响着两国及两国民众的相互认知。回顾历史就可以感知俄罗斯对华这种认知的变化。20世纪末期,中俄虽然致力于改善两国关系,但是主张尽快融入“西方文明大家庭”的俄罗斯执政精英对华认知并不充分,包括对中国的市场潜力和制度优势的认识不足。时任俄罗斯代总理盖达尔(Е.Т. Гайдар)公开预言,中国在近期不会成为一个稳定、繁荣的市场经济国家。[3]这一时期,俄罗斯主要是在官方层面与中国保持一定的接触,但双方精英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交往水平有限,理性认知也处于刚刚形成的初期阶段。根据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调查数据,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俄罗斯向西方“一边倒”的背景下,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仅为约20%,之后才慢慢发生新的变化,但整体而言,对华好感度并不高。[4]
21世纪初普京刚刚执政之时,也并没有马上改变对中国的传统认知,而是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和思考,心理上对华接近的这一趋向才明显加强。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大众舆论的普及,俄罗斯民众也开始更多地参与到本国对华认知的重新塑造过程之中。
根据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调查数据,多数俄罗斯民众对华好感度的平均值呈上升态势,从42%上升到55%,总体上保持着积极向好的趋势。而在俄罗斯老资格社会学家戈尔什科夫领导之下,该所研究团队的民调成果则进一步勾画出俄民意近二十年来变化的趋势。[5]
总体而言,目前俄罗斯对华认知呈现出较为积极而多样化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不同方面。
1. 认知群体。俄罗斯国内对华认知主要群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知华型、本土型和亲西方型三类。第一类群体认为,俄罗斯应该将中国视为战略同盟国,以平衡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战略影响,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经验也应该成为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的参考对象;第二类群体认为,俄罗斯既要保持与中国的适当关系,也要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之间保持密切往来,尤其是要在不同的世界权力中心之间保持均势;除此之外,还是有一部分舆论将中国视为地缘政治对手,并担心中国实力强大之后会重启领土争端,倾向于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同时警惕俄罗斯沦为中国的“小兄弟”,要求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建立盟友关系,“向西方靠拢”是这类群体的主流声音。[6]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划分仅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定论,俄罗斯对华认知群体的立场区分和各自偏好处于变动状态。在不同外部环境和各自主观意志驱动下,特别是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不断恶化,甚至冲突、对抗的情况下,三种类型群体的对华认知倾向明显会出现调整。比如,来自左翼的重量级代表人物——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曾在20世纪90年代担任俄对外经济联络部长、现任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的格拉济耶夫(Сергей Глазьев),积极主张对华开展深层次合作,提出中俄需要走向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建立大型合资企业,开启长期投资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尤其是航空航天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行业的研发中心等。[7]也有原来与西方交往较多的资深学者、俄罗斯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名誉主席卡拉加诺夫(Сергей Караганов)等一批精英,在新世纪到来之后,表现出对华合作的巨大兴趣。他们身体力行,努力投身于和中国同行的合作,提出了很多有远见的与中国开展紧密战略合作的积极建议。[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被认为是俄罗斯有影响力的自由派倾向学者伊诺泽姆采夫(В.Л. Иноземцев),早在2003年至2011年担任俄罗斯知名期刊《自由思想》(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主编时期,就曾通过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向中国宏观经济、财政、外贸、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制度、政治改革、社会政策等诸领域的知名学者约稿12份,在一年之中,每期一篇分门别类地刊出介绍中国改革成长的经验与问题,大力推动中俄相互认知,在俄罗斯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2. 认知方式。深层次学术研究、民调和传播交往的多样性也促使俄罗斯对华认知逐步走向成熟。首先,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如何认识上世纪晚期以来中俄两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结果,这是俄罗斯精英与民众客观认知中国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动因。曾有过在多国工作经验、并任联合国专家的俄罗斯经济学家波波夫,在其所发著的《荣衰互鉴:中国、俄罗斯以及西方的经济史》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中国经济的加速增长与俄罗斯经济的“转型性衰退”的大分岔在于:(1)1979年改革得益于经济自由化与强大国家“制度能力”的结合;(2)强大的国家制度、有效且有为的政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增加;(3)有别于“休克疗法”的渐进性改革;(4)坚持集体主义制度,抑制较低收入和财富不平等。波波夫强调,俄罗斯之所以在其市场化改革之后出现“转型性停滞”,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制度能力下降,并强调这一因素要对俄罗斯与独联体经济不景气负主要责任。[9]这一类对于社会经济转型问题的新的认识立场,深刻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意变化。其次,通过多种民调机构的研究搜集,发表了不少反映俄罗斯民意的舆论报告,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之后,俄民意对华认知越来越趋于正面。俄罗斯社会舆论研究所2018年5月25日的报告显示,33%的俄民众认为,中国是自己国家最为重要和最值得珍视的伙伴,近一半的俄罗斯居民认为,与中国合作,对当前俄罗斯最为重要。2018年5月,列瓦达中心对俄罗斯1600名18岁以上的公民进行民意调查,在回答“五个与俄罗斯比较亲近的朋友或者盟国”时,中国得票率达到40%,仅次于白俄罗斯(49%)。[10]而在该机构2013年的同一调查中,仅有20%的受访者选择中国,2014年以后选择中国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俄罗斯知名汉学家马斯洛夫对此评论说,总体而言,毫无疑问,普通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态度保持着积极趋势。[11]最后,从媒体传播角度看,媒体对华认知也逐渐趋于成熟。这既与俄罗斯国内媒体政策变化有关,也与此后媒体涉华报道增多有密切关联。如2002年11月俄罗斯通过《俄罗斯联邦大众传媒法》修正案,要求大众传媒进行自我约束,各联邦频道主管们每周应召去克里姆林宫,听取当局的指示,大众传媒需要和国家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12]当前70%的俄罗斯电视媒体、80%的地方媒体和20%的全国报刊是国家所有,[13]这有助于俄罗斯主流媒体在对华报道上大体与官方立场保持一致,基本上以正面为主。如在塔斯社、《生意人报》、《今日俄罗斯》和《论据与事实》等俄罗斯民众日常关注较多的媒体涉华报道中,不仅把中国视作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而且也是俄罗斯的好伙伴。2018年12月17日,在中国召开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前夕,俄罗斯知名的报纸《生意人报》刊发专题文章,对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和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细报道,指出改革开放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变成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超级大国,给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榜样。该报还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领导人遵循9条基本原则:(1)依靠实践,而非意识形态;(2)敢于承认错误,并采取补救举措;(3)维护国家主要的象征符号,同时赋予其新内涵;(4)鼓励试验,减轻犯错的代价;(5)承认薄弱地方,有针对性地强化;(6)培养新生代精英,安顿好老一辈的生活;(7)向所有国家和人民学习,包括曾经的敌人;(8)依靠专家治理国家;(9)外交为本国经济服务。该报最后认为,这些原则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也适用于其他国家的发展。[14]当然,上述趋势并不意味着俄媒体的对华报道都是正面的。在一些大报上也会出现“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报道,同时还存在一些比较接近于西方立场的媒体,对华立场较为偏颇。
3. 地域分布。俄罗斯对华认知呈现出地域差别。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这些地区的民众比较容易在一个信息比较丰富的环境中,感受到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他们的对华认知要相对视野开阔和活跃一些。而与莫斯科、圣彼得堡相比,俄罗斯其他地区的民众受到自身环境限制,对华认知滞后于现实。特别是在西伯利亚和较为封闭的小城市、小村镇,有不少人还停留在昔日的经验上,甚至还可能出现“认知缺失”。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受到俄罗斯领导人大力推动“转向东方”政策影响,中俄在远东开发中的互动频度和密度有了质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远东地区持对华友好态度的民众数量逐渐增加。特别是,与中国毗邻的远东沿边地区居民与中国来往较为频繁,可以直观感受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其对华认知更加客观。根据2017年上半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在远东地区的民调数据,64%的远东居民认为,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较好,26%的居民对中俄关系表示满意,仅有1%的居民认为,两国关系不好。这一比例显著高于韩国(对俄韩关系较好的评价仅有25%)、日本(对俄日关系较好的评价仅有18%)、美国(对俄美关系较好的评价仅有2%)。[15]即便如此,在远东地区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中俄相互认知的理性化水平的提升,包括担忧中国威胁远东领土完整的声音仍然有一定市场。[16]
二、俄罗斯对华心态的积极转变及其具体体现
虽然,当代俄罗斯对华主流认知是多样化的,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近年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甚至出现希望参考或借鉴中国发展经验的声音。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治理经验和新动向。
(一)对中国政治治理经验的关注
1. 关注中国发展经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俄罗斯政治精英越来越趋于反思西方模式。[17]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加速推进“转向东方”战略,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也使得俄方更多地关注中国的发展经验。这可以从俄罗斯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精英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或者对外表述中了解到。
在政界,普京总统在近年瓦尔代俱乐部年会等多个重要场合,表达过对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的积极看法。[18]如2018年5月31日,普京总统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专访时就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有益、重要、有前景的倡议,且更具全球性。俄罗斯一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支持者,并补充说,如果中俄共同努力,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将产生更好的结果。[19]同年10月在第十五届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普京总统再次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紧迫性不但没有变小,反而获得更多响应。[20]普京总统还多次邀请中国的知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参加瓦尔代俱乐部会议或者俄罗斯主要的经济论坛(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或东方经济论坛),并与其多次会面,听取中国在推动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情况介绍。2017年10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С.В. Лавров)在瓦尔代俱乐部年会的演讲中也指出,“俄方视‘一带一路’为重大发展机遇,该倡议有助于俄方更好地了解中国发展经验。”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С.С. Собянин)也主张参考中国的发展经验,包括引进中国的支付宝系统,邀请中国企业参加莫斯科地铁项目建设等。此外,莫斯科州政府也关注中国的治理经验。2018年10月,该州专门邀请中国专家赴莫斯科介绍中国工业的发展经验。
在知识界,笔者在莫斯科访谈的知名汉学家塔夫罗夫斯基(Ю.В. Тавровский)提到,“近年来,很多俄罗斯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模式,俄国内成立了智库团队,向媒体、公众和政府介绍中国模式值得借鉴的优点,以期通过研究中国发展经验来为俄罗斯的复兴提供参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拉林(А.Г. Ларин)明确谈道,“俄罗斯想要实现复兴,是时候参考中国经验了。”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积极推动中俄合作的老资格汉学家布罗夫(В.Г. Бров)则指出,“中国领导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空前强大起来了。”[21]此外,伊兹博尔斯科俱乐部副主席纳戈尔内(А.А. Нагорный)也表示,俄罗斯应该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早前他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谈道:“俄罗斯面临选择:是向美国投降,还是向中国学习?我们应该果断地抛弃自由主义意识形态。”[22]
在舆论界,近年来俄罗斯三大民调机构——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列瓦达中心以及“舆论”基金会——的民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俄罗斯民众对华心态的积极变化。[23]2017年11月,有俄罗斯官方背景的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民调数据显示,有近50%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主要经济伙伴。俄罗斯老百姓越来越多地夸赞中国的经济发展。[24]而2018年5月,列瓦达中心对俄罗斯52个联邦主体的136个居民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中国是俄罗斯最好的朋友或盟友。[25]此外,俄罗斯民间智库“舆论”基金会2018年7月在全俄53个联邦主体的104个居民区所做的最新民调显示,62%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中国是一个友好国家。有45%的民众认为,过去一年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68%的民众认为,中国的发展比俄罗斯更加成功。[26]
2. 关注中国的反腐经验。腐败一直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顽疾,普京多次开展较有规模的反腐运动,包括颁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有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待继续努力。根据2017年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名(虽然此机构数据的采集背景不太“透明”),俄罗斯居第135位。[27]换句话说,国际舆论中的俄罗斯反腐形象依然面临挑战。近两年中国开展坚决的反腐行动,俄罗斯开始把目光投到邻国——中国的反腐经验上。俄罗斯金砖国家研究委员会执行主席托洛拉亚(Г.Д. Толорая)认为,中国用法治手段惩治腐败值得俄罗斯借鉴,特别是“依法治国”对很多为一己私利贪污腐化的地方官员构成重大约束。此外,早在2015年,俄罗斯共产党国家杜马党团成员、国家杜马金融市场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库明(В.В. Кумин)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认为,中国反腐领域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两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28]此外,据统计,2012至2016年期间,俄罗斯周报《论据与事实》涉华的166篇报道中,有31篇与反腐主题有关,占涉华报道总量的18.6%。[29]近两年,普京总统也明显加大了反腐力度,指出:“没有碰不得的人,没有碰不得的领域”。[30]这与中国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思想不谋而合。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在欣赏中国的反腐败经验的同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注重其反腐制度与本国的政治制度构建相匹配,比如,每年要求各级领导人定期公布财产等。
3. 关注中国的网络治理方式。近几年来,以“夺命蓝鲸”等网络为工具教唆青少年自杀的事件频发,网络引发的犯罪活动已经成为俄罗斯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对此,普京总统顾问克利缅科(Г.С. Клименко)建议,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参考中国同行的经验,他指出:“按照中国模式限制俄罗斯网络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唯一方法。”[31]2017年4月,普京总统指出:“不要再批评中国的网络监管了,网络自由哪里都没有。”[32]俄罗斯逐渐加强对网络的监管,2017年7月30日,普京总统签署法律文件,禁止俄罗斯VPN服务商帮助人们匿名访问在俄被禁的网站。
(二)持续强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关注
1. 学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兴趣正在扩展。不少俄罗斯经济学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得益于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式,但中国方式不是简单的自由化和对外开放,其在刺激私有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现代化与加强有效治理相互关联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如,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萨利茨基(А.И. Салицкий)认为:“仅仅是经济自由化和对外经济领域的现代化不会使中国取得这样的经济成就。”[33]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教授拉玛扎诺夫(Ж.Ш. Рамазанов)也指出:“俄罗斯对中国模式中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私有经济发展的经验充满兴趣。”[34]此外,俄罗斯经济、治理与法律研究所的专家加里波娃(В.В. Гарипова)也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的现代化特征。[35]汉学家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中国不仅是该理念的首倡者,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36]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西莫尼亚(Н.А. Симония)就指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意义就是,在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使改革获得成功的保证是稳定、发展和改革,而俄罗斯则是以‘反向的’消极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即,最开始就破坏政治稳定,停止发展,最后改革不顺。”[37]
2. 关注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经济特区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实现经济改革目标的试验场地。普京总统曾于2005年签署并推动议会上下两院通过《俄联邦特区法》,推动本国经济特区建设,截至2017年,俄罗斯已经设立了24个经济特区。
俄罗斯经济特区虽然种类较多,但是真正取得成功的还是少数。而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对俄罗斯有一定借鉴意义,包括吸引外资、税收优惠等方面。近两年,俄罗斯政府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设立自由贸易港,除利用远东港口历史发展经验之外,也吸取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验。[38]俄罗斯自由派的代表性人物伊诺泽姆采夫指出,俄罗斯远东发展之所以一直无法取得“突破”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世界经济行情的变化,全球60%的生产值都是由海滨城市或距离海港较近的城市创造的,中国就是这方面的最佳案例。他建议,俄罗斯领导人推动远东发展的出发点应该是充分利用这一地区作为沿岸领土的潜力,特别是与中国接壤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中国深圳经济特区的做法值得学习。俄罗斯在西西伯利亚和远东设立超前发展区,俄罗斯准备与中国在石油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机器制造、船舶制造、航空和飞机制造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等领域开展合作。[39]
3. 注重中国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经验。俄罗斯建有很多工业园区,如,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化学和机械工业园区、以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为中心的钢铁和机械重工业园区等。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一批绿色、环保、智能、物流便利的高技术园区逐渐建立起来,传统的工业园区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园区建设经验开始在俄罗斯扩展影响。中国央企直接投资运营的格林伍德商贸园区是其中的一个案例。该园区由中国诚通集团于2010年6月以3.5亿美元收购建立,毗邻莫斯科州政府,接壤莫斯科国际机场,拥有俄罗斯最大的国际展览中心。虽然俄方员工是中方的7倍,但是园区在人才管理、基础设施、网络化以及后勤建设方面都直接采用了中国园区经验,如表2所示。[40]格林伍德商贸园区在将中国工业园区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引进俄罗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量聘用本地员工,增加了本地就业和财政收入,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开始融入到了当地经济发展之中。
此外,中国上海在圣彼得堡的投资项目——“波罗的海明珠”,由7家中国企业投资建设,每家企业各自发挥项目优势:锦江集团主营酒店业务,百联集团主营商业,绿地集团侧重于做房地产,工投则发挥电机制造优势,将中国的建设经验运用到俄罗斯房地产建设中,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房地产投资项目。这一项目多年来历经各种困难与挑战,仍受到圣彼得堡市政府和联邦中央政府的各方面支持。俄罗斯官方的支持,对这一项目舆论环境的营造起到了积极作用,以至于该项目能不断经受住各类风险,在当地立稳脚跟。
4. 借鉴中国电子商务经验打造俄版“阿里巴巴”。俄罗斯拥有较大规模的电商市场,据2018年10月俄电商企业协会的预测,2019年俄罗斯人将把近5000亿卢布花在国外电子商城购物上,其中超过50%的消费额“流向”中国。俄负责邮政物流的专家切布宁(Игорь Чебунин)透露,2018年前9个月比上年同期多出25%的国际包裹,其中94%来自中国。中俄之间日益壮大的电子商务发展,不仅推动了两国在该行业的现代化,也促使俄罗斯借鉴中国的经验。有俄罗斯企业家指出,虽然俄罗斯的物流公司已经足够多,且竞争相当激烈,但这个运营商的榜样无疑在竞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41]对俄罗斯而言,虽然本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缺乏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平台,一些中小商户选择在VK、whatsapp等社交媒体上销售商品,但是缺乏信用保障,传播空间也十分有限。2010年,俄罗斯引进中国阿里巴巴速卖通(AliExpress),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为俄罗斯两大重要电商平台之一。如果说几年前俄罗斯人对待速卖通的态度还比较谨慎,且仅是尝试性地购买一些低价商品,那么现在速卖通已成为俄罗斯人的日常购物平台。以2017年“双十一”为例,俄罗斯人在活动开始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就通过速卖通平台购买了1亿卢布的商品。有数据显示,约40%的俄罗斯买家是年轻人。[42]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正在提升俄罗斯人对中国产品的新认知。
阿里巴巴能够在俄罗斯获得成功,其原因在于,不仅对俄境内的物流、信息基础设施投资(阿里巴巴仅最近一年就投入25亿卢布发展俄物流和IT技术,并在莫斯科设立新的数据中心,拟投资3000万美元)[43],还不断地创新基于本地特色的运营模式,以期得到俄罗斯人的认可。进军俄罗斯市场初期,AliExpress采用中国母公司的营销模式,通过与当地利用率最高的两大搜索引擎Google与Yandex合作,逐渐打开俄罗斯市场。如表3所示,在支付系统、产品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AliExpress都采用了中国母公司的管理模式。但是,AliExpress也根据俄罗斯市场特点,实施了一些俄式运营模式,与当地的支付系统运营商、快递公司等进行合作。此外,AliExpress还与俄罗斯本土电商Wikimart、Technosila、220Volt进行合作,使后者集体入驻AliExpress。[44]在2018年9月举行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期间,阿里巴巴集团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MegaFon公司和Mail.Ru公司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此框架下,将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成立电商领域的大型合资企业。[45]
虽然AliExpress将国内母公司的发展模式搬到了俄罗斯,但是本土化是其迅速占领当地市场的重要原因。通过与本地的支付公司、物流公司以及电商进行合作,AliExpress迅速融入俄罗斯经济体系中,在为俄罗斯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将自身的发展前景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网络捆绑在一起,容易得到俄罗斯本土经济力量的支持。目前,中国在一些地区或领域的投资并非到处畅通,这里有着值得多方关注的地理、人文及政治经济的复杂原因。因此,阿里巴巴集团利用当地力量开发市场的模式为赴俄投资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三)重视中国的金融发展走向
1. 经济圈精英开始注意到中国金融体系的优长。中国推动经济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绩,促使一些俄罗斯经济圈精英看到中国发展方式的独特性和影响力,主张参考中国经验。如,格拉济耶夫就指出,中国发展经验有三方面值得俄罗斯参考:一是中国摒弃西式民主,更注重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管理的有效性;二是中国通过制定“五年规划”,采取政府调控与市场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保证了宏观经济稳定与社会公平正义,建立起全球最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三是中国建立了一套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这套体系相对独立于西方金融体系,并且行之有效。这些经验对俄方而言有重要借鉴价值。[46]
2. 主张两国之间开展深度金融合作。俄罗斯经济学家斯米尔诺夫(А.В. Смирнов)撰文指出:“我们有一些东西需要向中国学习,他们在为了发展运用所有手段的认知方面已经超过我们,中俄两国在金融领域发展合作有助于两国的共同繁荣,共同克服世界经济问题。”[47]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资本市场部主任米尔金(Я.М. Миркин)也指出:“中国以顽强、执着和理性的精神,在金融领域向所有人发起挑战,的确令人羡慕,昔日不如我们的大国,如今正快马加鞭发展。2001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折合成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4,到2016年已达到133%。”[48]
尽管俄罗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本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并不逊色于中国,甚至在一些领域(货币的自由兑换、财政预算经议会三读的严格审核制度等)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无论如何,俄方越来越多地积极主张两国之间开展深度的金融合作。现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А.Г. Силуанов)就是这方面的坚定支持者,他早在2005年出任俄财政部副部长期间就力主中俄强化金融合作,认为两国在金融领域开展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在双边合作层面,西卢阿诺夫提出两国就税法、审计、共同打造金融评级机构等寻求合作,并希望推进两国在包括本国货币互换结算、互相开放金融服务市场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双方国有银行之间的深度合作,预防经济和金融风险。2014年,他曾倡议中俄两国打造共同的评级机构,重点评估两国之间和跨地区的投资项目及其经济效益,时机成熟之时,可将评级标准推广到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2017年,为应对西方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他提出俄罗斯国债发行需要多元化,包括购买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国债,并且不是一次性购买,而是基础性的长期合作。为此,俄罗斯需要减少对资本流出的诸多限制,让两国的金融合作深化、常态化,而不是追求短期的投资收益。在多边合作层面,他主张两国在国际组织框架(比如金砖国家、G20)内开展积极合作,还主张邀请中国加入欧亚发展银行(2006年由俄罗斯主导构建,成员国包括俄、哈、吉、塔、白俄罗斯、亚美尼亚等6国),认为此举有助于该组织资本扩大和信贷排名的提升。他还表示,其领导的财政部愿意与中国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框架内的资金融通。由此可见,以西卢阿诺夫为代表的当代俄罗斯自由派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的金融发展及其巨大潜力,主张推动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
3. 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期盼。在这一方面,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相比,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俄罗斯国内的主流媒体,如塔斯社、俄罗斯新闻社、《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等,也对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进行过多次报道。目前俄罗斯的绿色金融还处于形成阶段,[49]每年的联邦预算中都有一部分资金用于该领域的发展。[50]当前,中俄两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处于相互了解阶段,如中国人民大学下属的绿色金融中心,曾在第四届中俄经济对话期间,邀请中俄两国经济学家就绿色金融展开研讨,俄方学者对中方的相关研究成果非常感兴趣。
三、以加强实践和深化研究推进俄对华认知的积极趋势
虽然,当前俄罗斯对华认知出现上述新的积极变化,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变化的态势远不意味着最终定型,甚至还显示出一定的脆弱性。为此,有必要继续巩固这些积极变化,进一步充实当前和未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与发展空间。
第一,需要以契合实际的扎实努力和深入研究,推动塑造更为健全、理性的俄罗斯对华认知。从国家层面来讲,需要积极回应俄罗斯心态调整,深化与俄合作,为两国进一步增进互信提供机会。国家需要对赴俄公民进行提前和恰如其分的教育,塑造公民正面形象,对中国公民在俄的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恶劣的直接列入黑名单,限制赴俄,甚至是出境。从社会层面来讲,智库要发挥运用各种交往空间便利开展二轨外交,为两国加强沟通、深化各领域合作提供更多平台。同时,要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中国发展经验、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动员更多中国高校面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学生,培养更多知华、能够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的青年人。此外,在媒体宣传领域,中俄两国应进行沟通和深度合作,各自通过对方媒体采取专栏形式,定期报道本国的大政方针或者两国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中国的专家学者可以利用俄方媒体平台就中俄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注意对外宣传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求正确引导俄罗斯对华舆情。
第二,以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借鉴俄罗斯的相对优势,加强互信互鉴。长期在莫斯科生活的中国企业家谢林就指出,“中俄关系正在进入新时代。两国都要放下身段,超越历史,认真发掘对方的优点与长处。俄罗斯一直具有扎实的文化科技底蕴,普京执政前8年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俄罗斯将能源获得的一些外汇收入用于更新教育资源。[51]目前在航空、航天、军事、卫星等方面,俄罗斯仍拥有相对优势,如,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是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因此,当前中国应该继续专注于中俄双方共同的发展问题,在面临外部挑战与压力、各种可能的制裁的背景下,客观评价俄罗斯的大国优势、潜能以及挑战与风险,寻求多方面的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第三,俄希望提升中俄双方合作水平的一些公开评论,需要引起关注。俄专家斯科瑟列夫(ВладимирСкосырев)最近在《独立报》撰文,提出:“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目前尚无一个项目落实”;“2013年中国前往欧洲的铁路运输99%从俄罗斯过境,而至2017年初,这一比例已降至15%”。[52]但另一方面,根据俄媒体透露:俄央行统计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在2016年为3.5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为1亿美元。这一数额对于战略伙伴大国身份而言,并不太相符。尤其是,2017-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因担心美国制裁,从俄撤出10亿美元的投资。同时,俄对华投资微不足道。相比较而言,俄罗斯在2016-2018年对美直接投资为13.1亿美元,对英投资14.4亿美元,而这两个国家却对俄进行着严厉的制裁。[53]这说明中俄金融合作的规模还相对有限。对于这些在“对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显然应该通过研究和磋商,切实予以协调、解释和解决。
结 语
为了推动更加合理、更加健康的国际资源配置体系的形成,中国和俄罗斯等非西方国家仍然需要紧密合作,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引导国际体系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夯实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基础、提升两国务实合作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中俄两国不断加强相互信任、相互认知水平,特别是在两国发展问题上互学互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给世界不少国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发展经验。俄罗斯也不例外,其国内越来越多地出现重视中国发展经验的声音,并在一些领域尝试参考或借鉴中国经验。但是鉴于中国自身也存在着新的发展风险,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借助俄罗斯对华认知发生变化的积极态势,中国也需要夯实发展内核动力,提炼中国经验,认真探索对外传播的合宜方式。同时,汲取俄罗斯现存优长,以双赢利益为动力,让俄罗斯更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推动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注释————
[1] Alexander Lukin, “The Image of China inRussian Border Regions”, Asian Survey,1998, Vol.38, No.9, pp.821-835.
[2]刘亚丁:“俄罗斯的中国想像: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54-60页;孙芳、陈金鹏等:《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页;王树富:“俄罗斯文学的东方幻象:佩列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外国文学动态》,2013年第3期,第18-21页;魏梦莹:“21世纪前俄罗斯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安徽文学》,2016年第7期,第116-118页。
[3]Гаидар Е.Т.Россия ХХI века: Не мировоижандарм, а форпост демократии в Евразии// Известия. 18мая 1995 года. http://gaidar-arc.ru/file/bulletin-1/DEFAULT/org.stretto.plugins.bulletin.core.Article/file/3518
[4]Россий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и вызовывремени. Книга первая, под ред. Горшкова М.К., Петухова В.В.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Весь Мир», 2015. C.312-313.
[5]Россий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и вызовывремени. Книга первая. C.304-305.
[6] Alexander Lukin, “Russia’s Image of China and Russian-ChineseRelations”, East Asia: AnInternationalQuarterly, 1999, Vol.17,No.1, pp.5-39; Anastasia Solomentseva, “The ‘Rise’ of China in the Eyes ofRussia: A Source of Threats or New Opportunities?”, Connections, 2014, Vol.14, No.1, pp.3-40; Vladimir Shlapentokh,“China in the Russian mind today: Ambivalence and defeatism”, Europe-Asia Studies, 2007, Vol.59, No.1,pp.1-21; Elizabeth Wishnick, “In Search of the ‘Other’ in Asia: Russia-ChinaRelations Revisited”, The Pacific Review, 2017, Vol.30, No.1, 2017, pp.114-132; ТенН.В. ОбразРоссиивсовременномКитаесентября. 2012г. http://cheloveknauka.com/obraz-rossii-v-sovremennom-kitae;Paradorn Rangsimaporn, “Russian Elite Perceptions of the Russo-Chinese‘Strategic Partnership’(1996-2001)”, Slovo(London,England), 2006, Vol.18, Iss.2,pp.129-145; ПочемуроссийскиеэлитынехотятсближениясКитаем? http://www.profi-forex.org/novosti-rossii/ entry1008254074.html; Россия и 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 три вопроса оновых принципах отношений, Москва. http://ru.valdaiclub.com/files/12218/;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http://legalacts.ru/doc/ukaz-prezidenta-rf-ot-30112016-n-640-ob-utverzhdenii/; 马凤书:“欧盟与俄罗斯关系探析”,《欧洲研究》,2001年第1期,第88-89页;张晓阳、杨大伟:“浅论欧盟与俄罗斯关系发展”,《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6期,第10-14页;崔剑:“叶利钦时代的中俄经贸关系论略”,《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第44页;罗英杰:“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外交评论》,2005年第4期,第92-93页;邢广程:“俄罗斯的欧洲情结和西进战略”,《欧洲研究》,2011年第5期,第2-3页。
[7]“环球时报专访俄总统经济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要让民众对中俄合作感觉更舒服”,《环球时报》,2018年7月24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7/12559875.html
[8]Владислав Иноземцев о том, почему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нужно «отдать» азиатскойэкономике// Газета.Ru. 05.05.2015. https://www.gazeta.ru/column/vladislav_inozemcev/6661 477.shtml
[9][俄]弗拉基米尔·波波夫著:《荣衰互鉴:中国、俄罗斯以及西方的经济史》,孙梁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8年,第5页。(原文参见Vladimir Popov, MixedFortunes: An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Russia, and the West,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波波夫曾在俄罗斯权威的瓦尔代论坛上做主题发言,可视为俄罗斯学术和传媒领域的主流见解。
[10]Враги и друзья России. https://www.levada.ru/2018/06/14/druzya-i-vragi-rossii-3/
[11] Россияне все более позитивно воспринимаютКитай на фоне укрепления двусторон -не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25.05.2018. http://mixednews.ru/archives/133638
[12]靳会新:“大众传媒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年第6期,第27-28页。
[13]杨希:“俄罗斯大众传媒发展研究”,《新闻传播》,2018年第6期,第44页。
[14] Михаил Коростиков. Примерлучших правил. 40 лет политике реформ и открытости КНР// Коммерсантъ. 17.12.2018. https://www.kommersant.ru/doc/3829217
[15]Ларин В.Л, Ларина Л.Л. Китай в общественном мнении жителей 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йРоссии (по итогам опроса 2017 г.)// Россия и АТР. 2018. №.2.
[16]沈莉华、李淑华、于小琴、王琦:“俄罗斯媒体和民众对华态度分析”,《俄罗斯学刊》2019年第1期。
[17]2014年4月1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5名议员甚至致函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要求追究戈尔巴乔夫西化改革致使苏联解体的责任。参见ДепутатыГосдумы требуют судить Горбачева за развал СССР. апреля 2014г. https://russian.rt.com/inotv/2014-04-10/Deputati-Gosdumi-trebuyut-sudit-Gorbacheva
[18]王文:“俄罗斯悄然‘偷师’中国”,《环球时报》,2018年4月11日。
[19]“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专访”,新华网,2018年6月7日,http:// www.xinhuanet.com/2018-06/07/c_1122948379.htm
[20]“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赞赏俄对‘一带一路’支持和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20日,第2版。
[21][俄]布罗夫著:《一个俄罗斯学者眼中的中国》,李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22]Александр Нагорный. Россия перед выбором: сдаться Америке или учиться уКитая,апреля 2017г. https://cont.ws/@oskar/910417
[23]О России и странах мира. Июля 2017г. http://fom.ru/Mir/13624,24
[24]Эксклюзив: Граждане РФ видят в Кита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артнера -- экспертВЦИОМ, Синьхуа. 24 ноября 2017. http://russian.news.cn/2017-11/25/c_136777658.htm
[25]“Друзья” и “Враги” России// Левада-Центр. 14.06.2018. http://www.levada.ru/2018/06/ 14/druzya-i-vragi-rossii-3/
[26]России важно укреплять отношения и с Западом, и с Китаем — опрос// REGNUM. 12 июля2018. https://regnum.ru/news/2446896.html
[27]Россия и Гондурас поделили 135-е место в индексе коррупции. https://www.rbc.ru/society/21/02/2018/5a8d679c9a79472b4c8bbb7d
[28]“惩治腐败,中国经验值得借鉴”,人民网,2018年10月22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108/c1002-26345468.html
[29]胡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交往过程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第11期,第109页。
[30]Заседание Совета по противодействию коррупции,января 2016г. http://www.kremlin. ru/events/president/news/51207
[31]Советник президента Герман Клименко высказался за ограничение рунета покитайской модели, января 2017г. https://geektimes.com/post/285190/
[32]Путин: не надо критиковать китайскую модель, свободы в интернете нет нигде.апреля 2014г. https://meduza.io/news/2017/04/03/putin-ne-nado-kritikovat-kitayskuyu-model-svobody-v-internete-net-nigde
[33]Салицкии А.И. Китай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модель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 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2009. №.7. С.43-55.
[34]Рамазанов Ж.Ш. Социальн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модель Китая и уроки для России// ИзвестияТомского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Инжиниринг георесурсов. 2009. Т. 314. №.6.С.13-15.
[35]Гарипова В.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модель Китая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Экономикаи социум. 2014. №.1-3(10). С.156-159.
[36][俄]尤•塔夫罗夫斯基:《“一带一路”西行漫记——一个俄罗斯学者眼中的“一带一路”》,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第2-9页。
[37]Симония Н.А. Уроки китаиских июжнокореискихреформ// 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 1996. No.9. C.33-34.
[38]A.O·廖武什金娜:“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法:经验、问题、矛盾”,《俄罗斯学刊》,2016年第5期,第88页。
[39]Андрей Островский. Россия может дорого заплатить за дружбу с Китаем.Отношения Москвы и Китая строить надо, но остудив эмоции. https://svpressa.ru/politic/article/ 184605; ЕленаТрегубова. Эра Поднебесной. Поможет л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сКитаем// Аргументы и Факты, 19 мая 2014.转引自沈莉华、李淑华、于小琴、王琦:“俄罗斯媒体和民众对华态度分析”,《俄罗斯学刊》2019年第1期。
[40]韩雪梅:《在俄中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格林伍德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第42-44页。
[41]Анаст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 «Почту России» спасет Китай//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33. 29 октября 2018. C.4.
[42]MadeinChina, эволюция: как молодежь изменилавосприятие китайских брендов. И почему увлечение молодых россиян смартфонамиоказалось выгодно всем// Известия. 9 ноября 2018. https://iz.ru/810502/elena-poltavskaia/made-china-evoliutciia-kak-molodezh-izmenila-vospriiatie-kitaiskikh-brendov
[43]Там же.
[44]苏香兰:《阿里巴巴在俄罗斯的国际化战略研究》,第24页。
[45]“马云预计与俄罗斯相关的项目将越做越大”,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8年9月28日,http://sputniknews.cn/economics/201809111026324176/
[46]王文:“俄罗斯悄然‘偷师’中国”。
[47]Китайский опыт поможет России. https://www.bfm.ru/news/15814
[48]Юань показал рублю путь наверх. https://rg.ru/2018/03/27/iakov-mirkin-kto-bystree-ras tet-i-izmeniaetsia-tot-i-silnee.html
[49]Богачева О.В, Смородинов О.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меры по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иразвитию рынка «зеленых» облигации// Финансовый журнал. 2016. No3. C.55-65.
[50]Сергеевна В.М. Зеленые финансы вобеспечени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Ученые записки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банков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2016. №.17. С. 34-41.
[51]Рой Медведев. Дмитрий Медведев: Двойная прочность власти. Москва: Время, 2009.С.43- 60.
[52]Владимир Скосырев. Россияостается на обочине Нового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233. 29октября 2018. C.6.
[53]Валентин Катасонов. Китайскиеинвесторы обходят Россию стороной. Китай видит много привлекательного вросси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е, но не хочет подставляться под вторичные санкции США.10.12.2018. https://www.fondsk.ru/news/2018/12/10/kitajskie-investory-obhodjat-rossiju-storonoj-4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