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王义桅教授解读“‘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
当前位置: 首页  /  

王义桅教授解读“‘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

发布时间:2017-05-11 作者: 人大重阳 

“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目的是让世界因为中国的发展变得更加美好。中国应该不断转变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走“海陆兼备”的发展道路,并积极推动国家、地区间的合作,打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依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大重阳网讯:2017年5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系列讲座第87期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预热系列讲座第三期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受邀发表了名为“‘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的主题演讲。


  讲座开始前,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发表欢迎辞。王文表示,过去学界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多聚焦在框架理论的建构,现在有关各方应当致力于立足实践,结合亲身经历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解读“一带一路”进程,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王义桅就“一带一路”再造中国与世界的实在内涵、具体层面以及方式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的终极使命是为世界人民谋福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一带一路”建设应当致力于打造一个“海外中国”,扩大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完善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体系,增强中国文明在海外的世界影响力。王教授表示,“海外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其GDP指数终有一天会超过本土中国。

 

  王义桅教授发表主题为“‘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的演讲

 

  王义桅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从三个层面再造中国,进而影响世界。这三个层面分别为再造“器物中国”、再造“制度中国”以及再造“精神中国”。王义桅认为,未来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中国走向海洋是大势所趋。王义桅教授强调“一带一路”的推进要求我们通过加强海陆联通来实现对“破碎世界”的整合。此外,王义桅指出,加快实现海上合作的机制化与规范化同样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带动国际社会超越“胡焕庸线”,通过加强海陆互联互通,帮助内陆国家寻找海洋,来锻造一个共荣共生、真正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美好世界。


  王义桅指出要最大限度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塑造功能,我们必须做到传递中国经验、造共荣之势;举中国方案、践大道之行;展中国担当、呈中国产品。


  在随后的嘉宾讨论环节,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吴思科,国际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灵桂,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参与讨论,并对王义桅教授的演讲进行点评。

 

讲座现场


  吴思科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人们对世界进行重新审视和再思考,从文化层面上再造了中国与世界。


  王灵桂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使得沿线国家及相关国家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这种贴近既是地缘上的改变,也是心理认知上的转变。


  霍建国提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逐渐落地,随着这一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我们更需要不断提炼方法,创新思路。


  最后,王义桅、吴思科、霍建国就听众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一带一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引导舆论导向外媒对于“一带一路”的评价和观点、“一带一路”战略如何与中国软实力战略的对接、军工企业应该怎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民间外交等问题作出评论与回答。


  人大重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预热系列讲座旨在从专业视角解读“一带一路”倡议,面向社会公众传播“一带一路”的重要内涵与历史意义。5月10日至11日,本次系列讲座还将陆续举办两场。(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