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0 作者: 许林
马太效应的存在是需求侧管理的一个难点。由于边际消费递减,需求侧管理的关键一定包括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但中国贫富差距处于较高水平,同时疫情也一定程度使贫富差距问题恶化。
作者许林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转自4月19日腾讯新闻《灼见》栏目。
马太效应的存在是需求侧管理的一个难点。由于边际消费递减,需求侧管理的关键一定包括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但中国贫富差距处于较高水平,同时疫情也一定程度使贫富差距问题恶化。由于全球金融政策宽松等多方面因素,富人群体通过金融市场进一步累积财富,这些财富对于消费的推动作用并不大。然而中低收入人群更容易受到疫情及疫情后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负面影响,优化社会财富分配结构的阻力会变得较大。中低收入人群的财富问题可能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难以得到缓解,这对需求侧管理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难点之一,这也给转移支付等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带来极大挑战。
对于上述情况,互联网行业可能会起到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互联网行业中难以实现缩小贫富差距和形成橄榄型财富分配结构,因此互联网行业应作为反垄断的重点关注对象,从而顺应需求侧管理。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消费端天然倾向只使用少数平台,避免承担转换成本,这也是互联网平台“赢家通吃”天然垄断的原因之一。这种垄断也造成行业从业者收入的马太效应,但只有少数人受益的造富对消费的贡献并不显著。此外,虽然互联网平台作为创新型渠道有很大价值,但其垄断地位也可以对供给端和消费端产生压制,也就是指平台可以同时进行店大欺客和客大欺店。互联网行业垄断以及对供需产生的压制会抑制有效需求的释放。
而教育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正面作用。教育领域的发展会从多个方面对需求侧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教育的支持力度应持续加大。通常来讲,受教育程度与消费的正相关性比较显著,也就是指受教育程度越高,居民的非基本消费占比和总消费都趋于越高。但总体来说我国就业者受教育程度偏低,非基本消费的占比较小,这会对服务性行业以及总消费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会对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等造成负面影响。解决经济问题、就业问题的措施之一是提升整体受教育程度,因为理论中决定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之中,全要素生产率与教育水平的正相关性较强。此外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消费需求。
2019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40.6%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毕业,受过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的就业者占比只有22.8%。虽然此项数据近十年来一直有所改善,但对于扩大消费而言,目前的数据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解决教育相关问题,2021年3月人大代表建议将9年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义务教育,总理也提出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对于教育资源的分布及获取,如果能够抑制住马太效应的产生,其创造出趋于公平的机会也会间接抑制居民收入的马太效应,这会对需求侧管理带来很大帮助。而互联网加教育则可能带来更大的公平,从而助力需求侧管理。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