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31 作者: 刘锦涛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员刘锦涛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与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了外国投资者的预期,提升了外商投资信心。
受访者刘锦涛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刊于12月31日中国贸易报。
2020年,我国加速释放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效果不断显现,中国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各国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中国吸引外资的步伐却蹄疾步稳。商务部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99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延续了下半年以来的稳中向好态势。从单月情况看,11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营商环境提升外商投资信心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表示,总体来看,前11个月,我国跨境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状态。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下滑的大背景下逆市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率先实现复产复工,市场逐步恢复,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助理研究员刘锦涛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与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了外国投资者的预期,提升了外商投资信心。
今年以来,不少外企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加大在华投资力度,众多外资项目落地、开工。在中国贸促会积极推动下,美国星巴克咖啡公司3月在江苏昆山举行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据悉,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集咖啡烘焙与智能化仓储物流于一体,是星巴克今年在中国投资的首个产业项目,也是其在美国以外最大一笔、在亚太市场的首次生产性战略投资。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预计第四季度吸收外资仍将延续当前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实现全年“稳外资”工作目标和“十三五”圆满收官。
外商投资质量不断优化
外商投资不仅“量增”,而且“质优”,外资正大量涌入国内高技术领域,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全国吸收外资比重由2015年的12.2%提升至2019年的27.7%。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外商投资企业大数据》显示,前11个月,科技行业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1934家,同比增长146.7%,注册资本总额达到2500.7万亿,同比增长2160.1%。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成为科技行业中较为热门的细分领域。
长三角投资(上海)公司战略管理部总经理、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叶继涛告诉记者,我国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创新激励政策接连出台,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吸引外资来华投资相关产业或开展国际技术贸易合作,提升外企来华投资质量。
记者了解到,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加速投资中国智能仓储业务,在华新建的智能仓储设备生产线9月下线投产。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柴小舟表示,霍尼韦尔一直致力于通过持续创新和本土化来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的特定需求。未来,霍尼韦尔也将持续加大在智能仓储领域的投资与研发创新力度,为中国客户带来与时俱进的智能仓储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和盈利能力。
“今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布局的步伐继续加快,不断加大对创新和生态体系的投入,在厦门、北京、西安等地都宣布了新的投资。”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这些新增投资将进一步强化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强化包括数字化研发在内的本土能力。
我国吸收外资平台扩大
今年,我国持续完善外资管理体制,《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欧莱雅中国总裁费博瑞认为,《外商投资法》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保障外商在华合法权益,展现了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与行动力。“我们相信中国对所有投资者的平等对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开展合作提供更广阔空间。”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既离不开《外商投资法》的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持续缩减、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不断扩展,也与自贸协定朋友圈的扩大息息相关。疫情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降反增,持续推进同多个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10月,中柬自贸协定签署;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12月,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启动,双方将基于负面清单模式开展自贸协定项下服务和投资自由化相关后续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认为,RCEP将成为新时期中国吸收外资重要平台。根据协议,RCEP15个成员国均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领域投资作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就服务贸易开放水平而言,15个成员国均作出高于各自“10+1”自贸协定水平的开放承诺。“这意味着投资政策透明度进一步提升,成员国间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等逐步统一,这对区域内双向投资都是利好消息。”
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是吸收外资的魅力所在。宗长青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入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必将为外商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