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马丁·雅克:为发展中国家崛起提供新灵感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丁·雅克:为发展中国家崛起提供新灵感

发布时间:2021-06-30 作者: 马丁·雅克 

一身正装,戴银边圆框眼镜,年过七旬的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接受南方日报采访。多年来,马丁·雅克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发展模式和西方模式的异同,他的多部相关著作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

受访者马丁•雅克系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本文刊发于6月23日南方日报。


一身正装,戴银边圆框眼镜,年过七旬的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接受南方日报采访。多年来,马丁·雅克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发展模式和西方模式的异同,他的多部相关著作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


目前,马丁·雅克正忙着创作一本新书,主题仍然是关于中国。长年关注观察中国的他对于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的根源有着自己的理解。在马丁·雅克看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找到了一种将巨大改革能力与中国社会和文化深刻结合的方法,从而推动中国各项事业不断迈向前进。这不仅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思路与全球治理方案,也让中国在世界秩序重构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拥有深厚的根基。它是一种“中国现象”,具有中国特色。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改进,创造性地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找到了一种将巨大改革能力与中国社会和文化深刻结合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特质是富有创造力,始终根据中国国情的新变化而不断发展,另一个特质是赢得了民众的高度认同与支持。


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溢出效应,让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物小传


马丁·雅克是国际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现任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他曾在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亦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历。


2009年,马丁·雅克出版了在东西方同时引起巨大关注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透视了中国发展模式和西方模式的根本异同,给予西方新的视角看待现代化的传统模式。2016年3月,他编著的《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在中国出版。


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中国国情变化而不断发展


南方日报:从你的观察来看,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


马丁·雅克:我想到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创造力,二是民众认同。


与其他许多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特质就是富有创造力,始终根据中国国情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我深信,历经百年而不衰,中国共产党绝非仅仅在持续做着同样的事。相反,中国共产党非常清楚未来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很重视吸收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的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非常有能力重塑改造自己。过去,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非常擅长。相信未来这种优势将一直延续下去,推动中国不断向前迈进。


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个鲜明特质是赢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同与支持,这是深厚的执政根基。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对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作出战略规划,明确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并向人民作出承诺,这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政治魄力。


南方日报:你怎么理解和看待中国选择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


马丁·雅克:中国共产党的非凡之处在于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改进,创造性地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找到了一种将巨大改革能力与中国社会和文化深刻结合的方法。


有些西方政客受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驱使,倾向于把中国共产党等同于苏联共产党,这是很无知的想法。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拥有深厚的根基。它是一种“中国现象”,具有中国特色,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和消弭部分西方民众和媒体对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的一些刻板印象?


马丁·雅克:西方国家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已经有200多年了,它们理解中国的方法,是将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规范投射到中国身上。然而,中国发展中有不少问题和现象,仅仅通过西方话语体系是难以解释的。


另外,部分西方民众对中国存在偏见与过度自信。在他们心中,西方世界的标准模式具有普遍性。他们不相信中国的发展能如此超乎想象,不相信中国的模式是可持续的。因此,他们自然无法很好理解中国。


要消除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面临一定挑战。我认为,西方民众如今必须直面现实,多尝试了解中国和西方在历史、政治和文化根源上的差异,以更好理解中国。


中国的“脱贫之路”是人类减贫史中的伟大壮举


南方日报:中国已经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对于中国在减贫事业上的努力,你怎么解读?


马丁·雅克: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对于中国消除绝对贫困一事,我提倡用更长远的历史观去认识与解读。


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那时,很多中国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此后,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谋求渐进式地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我注意到,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目标,是要让中国全部人口摆脱贫困。而且也确实做到了。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减贫领域,鲜有其他国家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就在最近几年,中国的减贫工作进入了一个特殊阶段。要知道,让最后一批贫困人口脱离赤贫状态,在任何国家都决非易事。这些人不少世代居住在山区,面临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等发展难题,脱贫成本较高、难度大。对此,中国共产党作出快速反应,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路径,取得了显著成就。


可以说,在减贫这一全球性问题上的巨大努力和成就,是最具吸引力的中国故事。


南方日报: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借鉴意义?


马丁·雅克:中国式的“脱贫之路”可谓全世界的典范,也是人类减贫史中的伟大壮举。


这些年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虽然不是唯一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但它在包括减贫在内的多个领域表现是最杰出的。我认为,中国正在用一种全新方式去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思路与全球治理方案。相信中国今后将在全球治理方面带来更多参考与启示。


中国为世界秩序重塑提供新思路


南方日报:去年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8.3%,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好态势。怎么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国内外的影响?


马丁·雅克:谈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我想到了一句英文谚语:“布丁好不好吃,要吃过了才知道。”现在,中国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拥有一种新的成熟的经济模式,实现了一种全新的繁荣,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的崛起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灵感,具有世界性意义。


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解决问题的思维非常开阔,而且充满了智慧。在过去40年里,中国从落后状态到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种变化令人感到难以置信。纵观历史,很少有别的国家可以做到如此快速转型,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国家摆脱绝对贫困。


中国是怎么做到的呢?事实上,自新中国成立到实行改革开放前,中国已经在多方面做了探索。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以更大的开放拥抱世界,灵活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自此迎来了一场持续性的伟大转变。这可以说是当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溢出效应,让中国在亚洲和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南方日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前景?


马丁·雅克: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社会将经历一场全方位的巨大变革,中国人将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群体特征:更为富有、健康,更为国际化,思维更开阔,更加注重环保。这些转变都将使得中国更有能力引领世界新秩序。


在我看来,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越来越大。如何用好和传递这种影响力,是一个新的考验。比如,部分西方政客和媒体对中国采取敌视和打压的态度,怎样妥善应对处置,是新的课题。


南方日报:中国未来发展将如何影响世界?


马丁·雅克:与过去相比,当下世界格局非常不同,我们可以称之为是一个重构的世界秩序。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崛起。未来,全球大多数人口所居住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技术、投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有望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背后,其实是世界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是未来全球利益所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建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为重塑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预见,中国的发展必将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


精彩语录


在减贫这一全球性问题上的巨大努力和成就,是最具吸引力的中国故事。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我想到了一句英文谚语:“布丁好不好吃,要吃过了才知道。”


中国作为开启另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先行者,已经融入世界体系并在主导全球新秩序的重塑。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