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网 蔡彤娟:中国从容应对中美博弈,美方仍需释放更多诚意
当前位置: 首页  /  

蔡彤娟:中国从容应对中美博弈,美方仍需释放更多诚意

发布时间:2021-10-29 作者: 蔡彤娟 

10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就宏观经济形势、多双边领域合作进行了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

作者蔡彤娟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10月28日中国网。



10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就宏观经济形势、多双边领域合作进行了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双方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时刻,中美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十分重要。中方表达了对美国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等问题的关切。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商务部的文稿非常精炼简短,但仍然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到很多隐藏的信息:首先,刘鹤副总理是“应约”与耶伦举行视频通话,也就是说这次通话的发起方是美方。其次,美国既然提出“再挂钩”,愿意“负责任地管控美中竞争”,就得拿出相关措施来展现诚意,比如双方如何挂钩,在哪些领域挂钩,怎样才能体现出“负责任”。再次,与10月9日刘鹤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通话一样,中方用了“务实、坦诚、建设性”这样的评价字眼,说明中国欢迎这样的沟通方式,中美之间保持良性互动是必要的。


接下来,中方仍旧表达了对美国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等问题的关切。第一点要注意的是,中方的表述是“取消加征关税”,而不是美方提出的所谓“部分关税豁免”。中方的要求是全面取消贸易战以来美国额外加征的关税,尽管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实施后美国取消了部分加征关税,但美国至今仍对价值3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超额关税,中国要求取消的就是这部分额外关税。而美国提出的“部分关税豁免”是在美国评估完第一阶段中美经贸协议执行情况后,迫于国内进口商、民众和企业的压力而想出来的招数。被“豁免”的部分商品包括防疫医疗物资(口罩、呼吸机等)、苹果等美国高科技公司进口的零部件和中间品以及部分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美国既想通过进口中国的便宜商品来缓解国内通胀、保障国内重要产业供应链完整,又不想放弃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因此,美国的“再挂钩”也可以称为“中低端领域部分挂钩,高科技领域精准脱钩”,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本文在中国网上的版面截图


第二,取消加征关税后面还有取消“制裁”,也就是指取消美国对中国个人和企业的制裁(个人和实体清单)。美国不能一边希望同中国缓和关系,一边还想保留对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制裁,这也是不可接受的。


第三,公平对待中国企业。中方要求美方公平对待中国企业和中美正常商业合作,保障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合法权益,中国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性对待,尤其是美方不能无故打压华为、中兴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最后“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意思就是中美经贸关系要谈的内容还有很多,在刘鹤和耶伦通话之后,下面还有副部级、司局级的具体磋商,美国要拿出诚意。


从美国方面来看,伴随中美高层之间的频繁接触,美国国内形势却在不断恶化。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4%,美元国债达到上限,赤字占GDP比例严重超标。10月25日,美国东南部又发生暴风雪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数百万人被灾情笼罩。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能源和生活必需品都在涨价。疫情肆虐下美国每天仍然新增数万确诊病例。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过圣诞节,而可以预见的是美国人民的这个圣诞节不会好过。


拜登上台9个多月以来政绩乏善可陈,明年又要面临中期选举,现在只有和中国缓和关系这一条路可走,然而美国却没有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美国人民等着拿钱过节,等着采购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节日物资和礼品,美国财政部就得拿出钱来。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债务上限还要不要提高?债务上限提高的话新发出来的债务由谁来买单?美国要突破债务上限的话,中国无疑是美债最大的买家。无论是在贸易领域,还是在债务领域,美国都需要中国的配合和帮助,更遑论多边层面的气候变化、阿富汗重建等问题,美国更离不开中国,这才有了中美高层之间的频繁接触。


如今美国正面临国内日益严峻的经济困局,没有资格“以实力的地位同中国说话”。拜登政府有必要转变自身定位,以平等的姿态与中方展开建设性对话。只有这样,中美两国的关系才有望回到良性的轨道。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